推理论证须有据 假设“条件”不可添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可随意增添假设“条件”,否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步步有据,谨防出现“伪推理”.
  例1 (1) (泰州卷第3题)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
  ( )
  A x=2 B x=0
  C x1=0,x2=2 D x1=0,x2=-2
  图1
  (2) (泰州卷第26题)如图1,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矩形ABCD的边BC为大圆的弦,边AD与小圆相切于点M,OM的延长线与BC相交于点N.
  ① 点N是线段BC的中点吗?为什么?② 若圆环的宽度(两圆半径之差)为6 cm,AB=5 cm,BC=10 cm,求小圆的半径.
  (1) 有些考生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得到x=2,从而错选A,这是随意增添条件x≠0所致,事实上,本题中x=0也满足要求,正确答案选C.
  (2) ① 连接OB、OC后,由OB=OC,ON=ON和HL判定方法判定△OBN和△OCN全等,这是随意增添假设“∠ONB=∠ONC=90°”所致;连接OA、OD后,错误地认为有OA=OD的条件,或认为有OM垂直且平分AD的条件;当证明到OM丄AD后,认为有OA=OD的条件而说明M点是AD的中点,又N点在OM的延长线上,就直接认定ON丄BC或直接认定N点是BC的中点.② 列出方程后求解出现错误,如得到2r=14后,解得r=6;解方程得出大圆半径为13后,出现13-6=5等之类的错误.正确解法略,正确答案:N是BC的中点,小圆的半径为7 cm.
  以上两题都属于基本题,但考生在解决这类基本题时,思想上容易掉以轻心,题目越简单,越容易添加“假设条件”,凭直观,想当然,造成失分,实在可惜.因此,在复习中,要重视对基本题的练习,做到忠于题意,不人为地添加条件.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建立错题集,记录典型的错误,分析发生的原因,寻找医治的良方,确保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在中考之前要认真阅读“错题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例2 (泰州卷第24题)如图2,四边形ABCD是矩形,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垂足为O,直线l分别与线段AD、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
  图2
  (1) △ABC与△FOA相似吗?为什么?
  (2) 试判定四边形AF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 错解(片断):“∵ EF垂直平分AC,∴ OE=OF或AE=AF.”这里误把“EF垂直平分AC”当成“AC与EF互相垂直平分”;
  (2) 错解1(片断):“由△AOE≌△COF,同理可得△AOF≌COE.”这里证△AOE≌△COF时利用了AE//CF这个条件,而在没有先证得AF//CE的情况下用“同理”显然是错误的;错解2(片断):“∵ AE//CF和AF=CE,∴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这里误认为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实这是一个假命题(也可能是等腰梯形);错解3(片断):“∵ EF⊥AC,OA=OC,∴ ∠AFO=∠CFO(三线合一).”“三线合一”的前提是等腰三角形,未说明△ACF是等腰三角形或AF=CF的前提下用“三线合一”来推理,显然理由不当.正确解法略.
  课程标准降低了几何证明难度的要求,但不等于降低了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应该说,本题中所涉及的都是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但许多考生在这些基础题面前仍然显得力不从心,错误百出.在复习中,要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重视解题格式的规范化,正确使用证明依据,做到言必有据.
其他文献
在体育比赛中,我们常常以“帽子戏法”来形容连续三次的成功,而我们的数学世界里却隐藏了更多的“帽子戏法”.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章前引例: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次,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吗?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2次,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吗?出现2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  解:(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
期刊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构思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人物鲜明,前后对比夸张立体。欣赏这部作品,好似观赏一出扣人心弦的戏曲。舞台上,菲利普夫妇生动、夸张、时喜时悲时怒的语言、神态,让我们欣赏到了“变脸”艺术的精彩;环环相扣的情节,突如其来的扭转,又让我们欣赏到了情节的峰回路转。这一切,似乎来自帷幕后于勒经历的操控,而事实上,犀利、冰冷的舞台上空,一直有一缕温暖的阳光存在。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
期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广泛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亲爱的弗雷德里克:
期刊
给出一个图形的特殊情况,类比这个图形推广到一般情况下,研究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的课题学习类问题,是中考数学的高频考点.  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搞清楚图形在推广到一般情况的过程中,哪些量没有变化,哪些量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的量对原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没有影响.  例 (2013·衢州)提出问题  【解题切入点】要证明角度相等,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来获证.  【思路分析】(1) 可通过△BAM≌△C
期刊
初中统计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估计,即用样本估计总体. 基本做法是选择合适的样本估计量作为总体的数字特征.  例1 某校七年级共32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试,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其中15名学生成绩达到优秀,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测试中达到优秀的人数大约有( ).  A. 50人 B. 64人  C. 90人 D. 96人  【分析】随机抽取的50名学
期刊
一、 图形认识  例1 如图1,已知∠1=∠2=∠3=59°,则∠4=_______.  【考点与要求】会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对顶角、邻补角,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解析】因为∠1=∠3,所以图中l1与l2平行,所以∠2=∠5=59°,因为∠4+∠5=180°,得∠4=121°.  例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和5,它的周长是 _______.  【考点与要求】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期刊
领衔名师: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韩保席  【思维导图】  【名师箴言】  关于二次函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和图象上.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把它们割裂,应该在图象的基础上研究性质. 在解题中,我们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先作出满足条件的图象,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当然,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可能会有多种符合题意的情况,这时可以一一作出函数图象,再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题目的条件逐个进行讨论,找出最
期刊
方法决定时间,时间影响成绩,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于取得高分有很大的帮助.综合题通常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在寻找问题的解题途径时,我们要注意题组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题组的“路标”功能.  例1 (泰州卷第27题)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经过点P(-2,5).  (1) 求b的值,并写出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  (2) 设P1(m,y1)、P2(m+1,y2)、P3(m+2,y3)在这个二次
期刊
忽视隐含条件常使解题受阻,挖掘隐含条件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关键.当我们面对有多种可能的问题时,要注意缜密思考,谨防漏解,正确分类是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漏解的良策.    图1  例1 (1) (泰州卷第16题)如图1,△ABC的3个顶点都在5×5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格点上,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A′BC′的位置,且点A′、C′仍落在格点上,则线段AB扫过的图形面积是
期刊
解题首先要读题和审题,它是解题的基础,读题和审题不仔细就容易犯错.概念是思维的启动器,是正确而迅速解题的基础,基本概念不清就会出现各类错误.  例1 (1) (泰州卷第2题)计算2a2·a3的结果是(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