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习作教学为例,提出了习作教学的策略:一是习作教学自成体系,但仍要坚持读写结合;二是习作教学反复训练,实现由量变达到质变;三是习作教学“大小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编排上有了新的突破,一方面增强了习作教学的分量,另一方面将习作教学与单元阅读教学进行了分离,使其自成体系,并且还专门设置了习作教学单元。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研究习作教学的编排特点,并总结习作教学的策略.本文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习作教学为例,阐述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习作与阅读教学分离,并能够自成体系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此在研究部部编版教材有关习作教学的设计特点时,我们对以往其他版本的教材也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从中我们发现以往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编排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学生们经历了小学几年的习作教学之后,习作水平总是在原地踏步。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发现其中之一就是编者将习作教学与单元阅读教学进行了捆绑,这样習作教学在主题和文体方面均受制于所在的单元阅读文本,从而使其无法真正自成体系,这也就不难想象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真正获得有效提升的原因了。为了使习作教学更具有系统性,部编版教材构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将学生经过小学的习作教学从而在习作能力上获得了应有的突破。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裁既有《延安,我把你追寻》这样的诗歌,也有《梅兰芳蓄须》等记叙文,然而单元习作教学却是让学生学习写书信这样的应用文,单元习作与阅读并没有捆绑在一起,从而使习作教学自成体系。
二、习作教学反复训练,实现由量变达到质变
从以往的教学经历来看,教师在谈到习作教学时都认为难教。为了解决“难教”的问题,部编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便教利学”,因此而设计了一个能力培养序列。对于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习作基本能力,像观察、想象、思维、表达、修改等,每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相应的训练点。但对于应该在哪个年龄段培养哪种能力并没有很好的设计,在部编版教材中,教材编者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掌握哪种习作能力设计了一个序列,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螺旋上升”。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四年级上册在第三单元的单元习作中安排的是“写观察日记”,并要求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得细致,记录得准确”。对于“习作观察能力”的训练,在三年级已经打下了基础,像三年级上册的“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三年级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都涉及到观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某个单元习作中安排了某种能力的训练点,练习过之后不是结束了,而是只是一个开始,从这之后,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习作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实现由量变到质量变,从而打下观察的底子。
三、习作教学“大小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读写结合是我们这些年来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部编版教材习作教学虽然自成体系,但也不是完全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分离,反过来却很重视读写结合。而且在读写结合方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小结合”。所谓的大小结合,是指部编版教材在习作教学单元以及单元习作教学之外,还因“课”制宜设计了许多小练笔。比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课后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这类练笔直接以单元文本的语言材料作为依托和支架,要求学生仿写。因此,学生只要按照这个形式和素材写就行,有效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难度,解除了学生习作时的畏难心理。又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这一类的习作小练笔虽然没有模仿的对象,但都是以单元文本为依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使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想写。在部编版教材的习作教学体系中,小练笔、单元习作与习作单元共同架构起了一个“大小结合”的习作能力训练网络,从而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新学生开始,我国的中小学生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统一编写的语文教材。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们对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解读,其中我们发现教材增加了习作教学的分量。于是我们便对习作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了未来开展习作教学的策略,本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倩慧.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39-40.
[2]常志丹.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编排特点及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以三年级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22):48-52.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编排上有了新的突破,一方面增强了习作教学的分量,另一方面将习作教学与单元阅读教学进行了分离,使其自成体系,并且还专门设置了习作教学单元。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研究习作教学的编排特点,并总结习作教学的策略.本文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习作教学为例,阐述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习作与阅读教学分离,并能够自成体系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此在研究部部编版教材有关习作教学的设计特点时,我们对以往其他版本的教材也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从中我们发现以往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编排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学生们经历了小学几年的习作教学之后,习作水平总是在原地踏步。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发现其中之一就是编者将习作教学与单元阅读教学进行了捆绑,这样習作教学在主题和文体方面均受制于所在的单元阅读文本,从而使其无法真正自成体系,这也就不难想象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真正获得有效提升的原因了。为了使习作教学更具有系统性,部编版教材构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将学生经过小学的习作教学从而在习作能力上获得了应有的突破。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裁既有《延安,我把你追寻》这样的诗歌,也有《梅兰芳蓄须》等记叙文,然而单元习作教学却是让学生学习写书信这样的应用文,单元习作与阅读并没有捆绑在一起,从而使习作教学自成体系。
二、习作教学反复训练,实现由量变达到质变
从以往的教学经历来看,教师在谈到习作教学时都认为难教。为了解决“难教”的问题,部编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便教利学”,因此而设计了一个能力培养序列。对于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习作基本能力,像观察、想象、思维、表达、修改等,每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相应的训练点。但对于应该在哪个年龄段培养哪种能力并没有很好的设计,在部编版教材中,教材编者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掌握哪种习作能力设计了一个序列,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螺旋上升”。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四年级上册在第三单元的单元习作中安排的是“写观察日记”,并要求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得细致,记录得准确”。对于“习作观察能力”的训练,在三年级已经打下了基础,像三年级上册的“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三年级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等都涉及到观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某个单元习作中安排了某种能力的训练点,练习过之后不是结束了,而是只是一个开始,从这之后,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习作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实现由量变到质量变,从而打下观察的底子。
三、习作教学“大小结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读写结合是我们这些年来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部编版教材习作教学虽然自成体系,但也不是完全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分离,反过来却很重视读写结合。而且在读写结合方面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小结合”。所谓的大小结合,是指部编版教材在习作教学单元以及单元习作教学之外,还因“课”制宜设计了许多小练笔。比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的课后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这类练笔直接以单元文本的语言材料作为依托和支架,要求学生仿写。因此,学生只要按照这个形式和素材写就行,有效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难度,解除了学生习作时的畏难心理。又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这一类的习作小练笔虽然没有模仿的对象,但都是以单元文本为依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使他们有话可写,有话想写。在部编版教材的习作教学体系中,小练笔、单元习作与习作单元共同架构起了一个“大小结合”的习作能力训练网络,从而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新学生开始,我国的中小学生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统一编写的语文教材。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们对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解读,其中我们发现教材增加了习作教学的分量。于是我们便对习作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总结了未来开展习作教学的策略,本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倩慧.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39-40.
[2]常志丹.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编排特点及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以三年级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2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