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以教材为基础,创设生动的、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感情的场景或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为学生情感的激发,通过具体场景或气氛的创设,能够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已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同时,生动形象和灵活丰富的学习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和谐统一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扭转传统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劣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秉持“人本精神”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情境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突出优势,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作为一门重感悟性、形象性与欣赏性的学科,对于抽象知识,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借助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情境,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神经,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形象生动的阅读情境,能够搭建“抽象”与“具象”的沟通桥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感受、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高,实现“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的成功转变。
再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借助情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和谐统一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境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阅读主体)对教材(阅读对象)的一种感知过程,即通过书面材料的视觉刺激,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细腻的心理活动。拿到一段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学生首先关注的是文章内容,其次才是文笔、结构。恰如一幅画,人们首先看画表达出的信息(山水、花草等),其次才看技法和色彩的运用。基于学生的阅读特征,在讲解文本前,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视频、音乐等)来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消除学生对于文本的陌生感,使其快速理解文本。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该词的朗诵语音,在铿锵有力、慷慨洒脱的朗诵声中,学生跟随朗诵者感受那壮丽的画面和奔腾的气势,体会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旷达洒脱。
2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必要环节。思维是从“问题”与“惊讶”中开始的,这里的“问题”就是“好奇心”,恰当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蓬勃发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强烈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因而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精心设置的“问题”来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电影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海伦·凯勒对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是怎样安排的?”“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如果你是海伦·凯勒,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中,学生积极地进入文本的阅读学习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和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
3深入研读
在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已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深入研读课本(尤其是阅读部分),力求做到读懂读透。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学科具有通俗性、实验性与科学性,能够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很好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三峡的神韵,通过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三峡大坝修筑前后的三峡风光,使学生遗憾于自然三峡美好风光的消失,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有了亲切感。然后通过比较阅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很好地体会三峡的神韵。
4寓读于议
作为一门倾向于情感发展的学科,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一改传统的生硬、沉闷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样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寓读于议,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使学生释疑解惑、获得启发、引发新的思考,在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以教师的预设和组织为前提,以生生、师生之间就某重要问题相互交流、探讨为手段,以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基于讨论式教学法的特性,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寓读于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
5迁移活用,总结提高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过程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本堂课的知识讲解,又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活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如通过题目练习、学生朗读复述、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训练方式,转化并活用理论知识,使其为我们所用。“总结提高”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知识得到了深化,阅读思维得到了开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深入研读——寓读于议——迁移活用,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一、采用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扭转传统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劣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秉持“人本精神”与“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情境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突出优势,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作为一门重感悟性、形象性与欣赏性的学科,对于抽象知识,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借助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情境,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神经,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形象生动的阅读情境,能够搭建“抽象”与“具象”的沟通桥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感受、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高,实现“要我学——我要学——我会学”的成功转变。
再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借助情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机结合,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和谐统一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境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阅读主体)对教材(阅读对象)的一种感知过程,即通过书面材料的视觉刺激,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细腻的心理活动。拿到一段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学生首先关注的是文章内容,其次才是文笔、结构。恰如一幅画,人们首先看画表达出的信息(山水、花草等),其次才看技法和色彩的运用。基于学生的阅读特征,在讲解文本前,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视频、音乐等)来创设恰当的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消除学生对于文本的陌生感,使其快速理解文本。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该词的朗诵语音,在铿锵有力、慷慨洒脱的朗诵声中,学生跟随朗诵者感受那壮丽的画面和奔腾的气势,体会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旷达洒脱。
2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必要环节。思维是从“问题”与“惊讶”中开始的,这里的“问题”就是“好奇心”,恰当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蓬勃发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强烈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因而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借助精心设置的“问题”来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其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电影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海伦·凯勒对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是怎样安排的?”“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如果你是海伦·凯勒,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中,学生积极地进入文本的阅读学习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和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
3深入研读
在情境创设和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已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深入研读课本(尤其是阅读部分),力求做到读懂读透。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学科具有通俗性、实验性与科学性,能够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很好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三峡的神韵,通过播放三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三峡大坝修筑前后的三峡风光,使学生遗憾于自然三峡美好风光的消失,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有了亲切感。然后通过比较阅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很好地体会三峡的神韵。
4寓读于议
作为一门倾向于情感发展的学科,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一改传统的生硬、沉闷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样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寓读于议,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使学生释疑解惑、获得启发、引发新的思考,在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以教师的预设和组织为前提,以生生、师生之间就某重要问题相互交流、探讨为手段,以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基于讨论式教学法的特性,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寓读于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
5迁移活用,总结提高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过程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本堂课的知识讲解,又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活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如通过题目练习、学生朗读复述、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训练方式,转化并活用理论知识,使其为我们所用。“总结提高”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知识得到了深化,阅读思维得到了开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深入研读——寓读于议——迁移活用,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