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国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先后都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至今还方兴未艾。在此过程中,许多学校都把体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品,特别是体育教育,鉴于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体育课教学,乃是成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体育课 教学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一词众说纷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恰如其分地综合了各种资料和意见,把它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五个方面的教育。毛泽东1917年4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现代体育科研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体育不仅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渗透思想品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要求体育课教学目标的提出、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学模式。它既要求学校体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
(三)基础性
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第一,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第二,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第三,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在为学生打好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由于这一特征,决定了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二、体育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被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代替,应运而生的各种先进教学方式、手段、方法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及其它体育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学校体育课教学仍是实施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推进的主渠道。
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手段。学生时代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对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与终身教育”的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有其绝对的优越性,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三、体育课教学中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体育课教学随着重心的转变,也就意味着“以体育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的重点转移。必须从“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在教学中,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处理好体育课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一)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以来,大有改进,但进展速度还不快。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要处理好多数学生与少数学生的关系
任何一个班级都是由两极与中间部分组成,由此产生了多数与少数。体育也不例外,如何解决好他们的关系呢
1.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是我们制定考核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方法、练习难度的依据。
2.少数体育尖子,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兴趣和运动技能,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都是如此。
(三)个别差生的对待
对于个别差生,无论在课内或课外,都从实际水平出发,给予信心鼓励,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们在照顾好大多数学生的同时,决不能丢掉少数,只有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四、要处理好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的关系
以前,我们都片面地把学校体育注意力集中在实现近期效益即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上,而忽视了对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要纠正这种偏向。
过去,不少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的任务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学生身体上。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体育老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思想,“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利用课堂教学的功能,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五、要处理好整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随着竞技运动的升位,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传入,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他认为,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机会,为他们的“表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才能给集体带来“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从而使集体生活丰富、活跃起来。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有诸多因素。但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学校在重心转轨中,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是体育课教学仍是主要方式。因此说,体育课堂教学是通向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 体育课 教学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一词众说纷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恰如其分地综合了各种资料和意见,把它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五个方面的教育。毛泽东1917年4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现代体育科研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体育不仅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渗透思想品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要求体育课教学目标的提出、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都必须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学模式。它既要求学校体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生活劳动素质。
(三)基础性
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第一,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第二,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第三,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素质教育的这一特征,要求学校体育,在为学生打好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打好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由于这一特征,决定了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二、体育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被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代替,应运而生的各种先进教学方式、手段、方法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及其它体育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学校体育课教学仍是实施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推进的主渠道。
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手段。学生时代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对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与终身教育”的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有其绝对的优越性,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三、体育课教学中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体育课教学随着重心的转变,也就意味着“以体育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的重点转移。必须从“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在教学中,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必须处理好体育课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一)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以来,大有改进,但进展速度还不快。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要处理好多数学生与少数学生的关系
任何一个班级都是由两极与中间部分组成,由此产生了多数与少数。体育也不例外,如何解决好他们的关系呢
1.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是我们制定考核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方法、练习难度的依据。
2.少数体育尖子,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兴趣和运动技能,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都是如此。
(三)个别差生的对待
对于个别差生,无论在课内或课外,都从实际水平出发,给予信心鼓励,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们在照顾好大多数学生的同时,决不能丢掉少数,只有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四、要处理好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的关系
以前,我们都片面地把学校体育注意力集中在实现近期效益即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上,而忽视了对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要纠正这种偏向。
过去,不少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的任务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学生身体上。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体育老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思想,“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利用课堂教学的功能,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五、要处理好整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随着竞技运动的升位,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传入,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他认为,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点是各不相同的,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机会,为他们的“表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才能给集体带来“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从而使集体生活丰富、活跃起来。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有诸多因素。但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学校在重心转轨中,虽然有多种方式,但是体育课教学仍是主要方式。因此说,体育课堂教学是通向素质教育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