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下降,体育政策实施积极推陈出新,但是落实效果和预期设想相差甚远。为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落实国务院和中共中央提出的“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政策。通过阐述落实“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意义,提出“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为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保障。
关键词: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7号文件指出:“行政部门需提出锻炼一小时要求,并进行有效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终身体育来讲,学校体育是基础,是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场所,运动习惯与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终身锻炼、自主学习的前提,学校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构建。
一、落实“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意义
小学生身体素质体现了国家的希望,我国小学生健康指数连续下降。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当前,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九千万,增长率超过10%,其中,小学生的肥胖比例超过20%。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陷入国家重视、家庭忽视和学校漠视的困境。从上世纪到21世纪,我国儿童与小学生缺乏营养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根本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锻炼习惯。这意味着体育教学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体育发展已经不能更好地顺应整体教育发展,不能高效满足国家对小学体育锻炼的要求。因此,改革体育政策,实施“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政策,对提升小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二、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一)积极实施激励性评价
想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锻炼,便需要按照规章教育形式与激励性评价机制当作基本导向与约束,充分地认识到教育局和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实施“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主要保障,而有效的制度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为此,当地教育局领导通过专项会议,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例如,教育局进行监督,组织专家深入到学生开展评比和检查活动,评选出优秀者,最终纳入年终评价,从而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激励机制的方式,可以促使小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练习不同的体育项目,大大提升课间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凸显传统体育项目特色
不同地区都有较多的体育迷,群众基础较为广泛,而学生比较喜欢的篮球和乒乓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应该成为小学推行的体育项目。例如,教师可以将移动和攻球、推挡等乒乓球动作编成一套完整的乒乓球操,保证学生人手一拍、动作规范。大部分小学在划分体育项目时都有篮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便于小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和乒乓球的基本功,激发出对篮球和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的兴趣。为提升小学生的乒乓球和篮球的技术水平,可以实施分组练习,从而夯实学生的基本功。此外,为发挥足球特色,教师可以将足球基本功改编成完整的足球操,争取小学生可以做到人人参与和灵活运球。在长时间的坚持下,不仅可以发扬与传承传统体育项目,还可以推动重点项目得到普及与升华。
(三)师生共同练习,发挥健体健心的作用
为积极落实“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政策,在大课间活动中,由教师作出表率,教师和学生共同锻炼,通过音乐的指挥,不仅能够健体,还可以起到健心的作用。在大课间活动中,通过音乐节奏与音乐旋律的指导进行练习,有规则的变化队形。在集体性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出示范作用,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群情激昂。基于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应该由具备特长的教师做出专业性指导。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可以与学生同场竞技,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享受快乐。例如在教师带领的领操队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做出练习,到处体现出其乐融融和同练同乐的画面,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从而达到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与基本技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欲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正確的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学校应该保障学生锻炼时间,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为保障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学生应该购置体育器材,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为保证学生冬季正常锻炼,学校可以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建造室内场地,保证学生实施体育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复杂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如何调动全社会的综合力量,建立联动机制,解决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下滑的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是指在学校和家庭中有组织地落实时间不小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通过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特色、落实激励性评价,为“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靖轩.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政策态度的质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 焦增.河南省中学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长效机制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7号文件指出:“行政部门需提出锻炼一小时要求,并进行有效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终身体育来讲,学校体育是基础,是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场所,运动习惯与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终身锻炼、自主学习的前提,学校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构建。
一、落实“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意义
小学生身体素质体现了国家的希望,我国小学生健康指数连续下降。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当前,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九千万,增长率超过10%,其中,小学生的肥胖比例超过20%。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陷入国家重视、家庭忽视和学校漠视的困境。从上世纪到21世纪,我国儿童与小学生缺乏营养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根本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锻炼习惯。这意味着体育教学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体育发展已经不能更好地顺应整体教育发展,不能高效满足国家对小学体育锻炼的要求。因此,改革体育政策,实施“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政策,对提升小学生的健康和体质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二、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一)积极实施激励性评价
想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锻炼,便需要按照规章教育形式与激励性评价机制当作基本导向与约束,充分地认识到教育局和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实施“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的主要保障,而有效的制度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为此,当地教育局领导通过专项会议,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例如,教育局进行监督,组织专家深入到学生开展评比和检查活动,评选出优秀者,最终纳入年终评价,从而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激励机制的方式,可以促使小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练习不同的体育项目,大大提升课间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凸显传统体育项目特色
不同地区都有较多的体育迷,群众基础较为广泛,而学生比较喜欢的篮球和乒乓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应该成为小学推行的体育项目。例如,教师可以将移动和攻球、推挡等乒乓球动作编成一套完整的乒乓球操,保证学生人手一拍、动作规范。大部分小学在划分体育项目时都有篮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便于小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和乒乓球的基本功,激发出对篮球和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的兴趣。为提升小学生的乒乓球和篮球的技术水平,可以实施分组练习,从而夯实学生的基本功。此外,为发挥足球特色,教师可以将足球基本功改编成完整的足球操,争取小学生可以做到人人参与和灵活运球。在长时间的坚持下,不仅可以发扬与传承传统体育项目,还可以推动重点项目得到普及与升华。
(三)师生共同练习,发挥健体健心的作用
为积极落实“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政策,在大课间活动中,由教师作出表率,教师和学生共同锻炼,通过音乐的指挥,不仅能够健体,还可以起到健心的作用。在大课间活动中,通过音乐节奏与音乐旋律的指导进行练习,有规则的变化队形。在集体性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出示范作用,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群情激昂。基于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应该由具备特长的教师做出专业性指导。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可以与学生同场竞技,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享受快乐。例如在教师带领的领操队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做出练习,到处体现出其乐融融和同练同乐的画面,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从而达到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与基本技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欲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正確的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学校应该保障学生锻炼时间,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为保障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学生应该购置体育器材,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为保证学生冬季正常锻炼,学校可以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建造室内场地,保证学生实施体育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复杂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如何调动全社会的综合力量,建立联动机制,解决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下滑的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是指在学校和家庭中有组织地落实时间不小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通过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特色、落实激励性评价,为“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马靖轩.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政策态度的质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 焦增.河南省中学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长效机制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