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的课堂 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qiuyu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72-01
  
  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宗旨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努力创设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和社会性长远发展。
  
  一、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源泉
  
  思想品德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应以课本为载体,不断延伸,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活动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1、拓展教学空间。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教材从“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为学校骄傲”、“不同的学校”四个方面通过图片、几句简单的话、旁白,或是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认识我们的学校。我在教学时并不满足于此。2006年恰逢我校百年华诞,学校为此举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既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又有展示学校百年辉煌的校史展览。我组织学生再次走进学校校史展览室,让他们再一次感受我们学校辉煌的历史。
  2、实践能者为师。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些内容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非常有限。为了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才资源,发挥他们在某些知识、经验方面的优势,我把他们请进课堂,请他们作专业讲解。不仅丰富了我们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而且使之更加活泼、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如教学《我和规则交朋友》,其中有许多社会生活规则,比如同安全教育息息相关的交通规则,我把讲台让给交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直观地讲解交通规则的一些基本常识。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小交警值勤”和“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规则、用规则,真实感受到规则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巨大作用。
  3、尊重个性选择。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这一课,活动天地的内容是画自画像。起初学生画出来的大都是自己在看书或是在写作业。我告诉他们:“老师不希望你们都是一个个小书呆子。你们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兴趣爱好了吗?”学生的情感空间被打开了。他们又一个个取出纸和笔,放开手脚重新画了起来。有的画自己是一名驾驶员,开着汽车在运货;有的画自己是一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的画自己是一个美容师,在给人盘头发;有的画自己是一名运动员,正在绿茵场上踢足球;有的画自己是一个小音乐家,在一架钢琴前面弹钢琴等等。我请他们拿着自己的画,一个一个的作自我介绍,没想他们说得头头是道。学生的想像真是太丰富了,从中也看到了他们不同的个性。作为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打开他们的情感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选择,让孩子从小敢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初步培养知行合一的意识。
  
  二、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关键
  
  1、在活动中体验情感。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教学《敬老院的笑声》这一课,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尊敬、关心身边老人,主动帮助照顾老人的道理,还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老人有礼貌,主动帮助解决老人的困难、不嫌弃老人等等。我在教学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如上思想的灌输,而是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到附近的敬老院开展实际的慰问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梳头发,整理床铺,送上慰问品等等。
  2、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于思想认识,更重要的在于实际行动。学习不仅在学校内课堂上,还包括家庭里社会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与劳动和社交相互作用。如教学《我学会了》、《出行的学问》、《爱护课桌椅》等课,让学生根据每一课的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避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只有三者协调了,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不受到影响和各项知识技能的迅速提高。
  3、在研究中总结方法。开放课堂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资源、图文资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校外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的对象。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用。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通过研究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有了探究的意识,是否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较深入地理解知行合一的深远意义。
  当下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行合一的人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我们希望通过开放的课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的统一。
其他文献
摘 要: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使其由后进转化为优秀,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对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 优先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16-01    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道德行为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15-01  目前,“班级上课制”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建制,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对班级管理方法,做了些探索和尝试。    一、深入了解学生,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19-01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技
期刊
摘 要:在数据管理中,要经常处理图像数据。常用的数据管理软件只支持bmp图像而不能直接存储jpeg图像。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实践中用jpeg格式来管理图像数据的一点经验,以求探讨。  关键词:Delphi5.0 Jepg图像 编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18-01    JPEG(Jiont Pgotographic Experts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0-01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的学科,古今文人写文章时皆是有情而诉、有感而发。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每一篇文章,无不包含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而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在教学中,就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梅瑞尔的十几年来教学设计思想的研究,总结了他的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成果,在重点分析他的成分呈现理论和教学处理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追寻其教学设计思想演变的历程。最后提出了他的思想演变对当代教学设计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 成分呈现理论 教学处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31-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6-01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可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主要的任务也是通过特长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因此,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对话”机制,并根据不同的对话对象,分“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两个部分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分析“对话型”作文教学模式的结构。  关键词:对话 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7-02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9-02    课题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小课题研究内容。有关距离测量的问题在以往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内容时都有涉及。此外测量物高较易被设计成方案设计类问题,是中考的一大热点,有必要对此测量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及从数学综合应用的角度对相关知识的复习
期刊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会解答应用题,厌恶学习应用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会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找不出数量关系式。因此,本文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了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思路训练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6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