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 200241
摘 要 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中存在膜拜技术的误区。基于此,文章采用产业研究视角之外的媒介生态视角,将新闻媒体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嵌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浏览时代、搜索时代、自媒体时代和社群时代——分别审视,探求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与其所处媒介环境、人的诉求之间的关系,洞察媒介融合的本质,以求为今后的媒体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 媒介融合;媒介环境学派;新闻网站;全媒体;社群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17-03
面對扑面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新闻媒体展开一系列媒体融合①实践。然而,传统媒体在拥抱新媒体时常陷入膜拜技术工具的误区。它们投入大量资金,将平台升级、系统更新,甚至给记者配发相应的网络采编设备,却并未因此涅槃重生,相反,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对行业未来之路的困惑却与日俱增。
笔者认为,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应观点能为新闻媒体答疑解惑,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认为,“技术变革不是叠加性的,而是生态性的。一种新技术并非仅仅是追加什么东西,而是改变一切。”因此,互联网技术不能仅被看作可供添加的新功能、新渠道,而应被当作改变人和社会信息认知模式的新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并非一成不变,它因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变迁。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曾论述过Web2.0的概念,以此与沿袭传统传播秩序的Web1.0时代区分。具体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Web1.0和Web2.0的框架之下,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又可划分为浏览时代、搜索时代、自媒体时代和社群时代四个发展阶段,这构成中国新闻媒体融合实践经历的四种生态环境,不同的媒介生态环境激发出人的新的诉求。融合实践只有顺应作为媒介生态环境的互联网的内在本质,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本文采用产业研究之外的媒介环境学派视角,将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中的标志性事件,嵌入其所属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审视,探求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人的诉求之间是否相适,并从此角度思索不同媒介融合实践的成败原因,洞察媒介融合的本质,以求为今后的媒体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1 Web1.0:传播结构的沿袭与新思路萌芽
1.1 浏览时代
2000年前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迅速崛起,中国互联网进入Web1.0的第一个阶段——浏览时代。以网址导航和链接为特征的门户网站集成海量信息,及时更新最新消息,为受众的信息浏览提供方便。然而,此阶段信息传播仍沿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则,门户网站的成功是基于网站对信息有限时代的有效补充。
新闻网站:信息的海量集成。随着新浪、网易、搜狐等新闻门户网站的相继成立,传统新闻媒体也从“传统媒体电子版”向“网络媒体”转型,传统媒体突破将纸质内容直接以电子报形式放上网的方式,开始完善讯息之间的交互设计。除此之外,一些报纸、电视台与网站开始实行联动报道,以实现进一步融合。随后,网络媒体集成平台出现。2000年5月,对北京传统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的“千龙新闻网”和对上海大部分媒体进行集成的“东方网”相继成立。
虽然新闻网站仍停留在传统宣传和资讯提供的发展层面,但由于浏览时代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仍以海量信息集成、自上而下传播的形态为主,所以,传统媒体在浏览时代的网络化融合过程中,并未产生一如今日的无所适从之感。
1.2 搜索时代
2005年8月6日,百度IPO当天股价暴涨353%。业内认为,门户时代即将过去,搜索时代已然来临。在门户网站集成海量信息的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搜索找到感兴趣的信息。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打破浏览时代信息接收的传统方式,引导主动搜寻分众型网络,个性化需求开始得到满足。然而,即便个性化、差异性成为该阶段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仍未对Web1.0自上而下的传播结构实现质的革新。
1.2.1 手机报:移动化萌芽与个性化缺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附加功能愈加丰富。敏锐的新闻媒体以手机短信功能为突破口进行媒介融合尝试。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浪通过“手机短信”将消息发布给受众,成为国内最快传递这一讯息的媒体。2004年,全国首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随后,多家报纸、网站迅速推出各自的手机报纸。2005年,报业经营出现疲软状态,为寻找突破,各报业集团纷纷抢滩,形成创办手机报的热潮。
然而,手机报业务却面临内容同质化和议价能力低的问题。首先,绝大多数手机报都在提供综合新闻,无法满足读者在搜索时代的个性化需求,传统报业和门户网站中的同质化现象被植入到手机报中。其次,手机报涉及三级分账的商业模式,作为渠道供应商的电信运营商,在议价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新闻媒体在利益瓜分中处于弱势,低回报的运营现状无法激发内容生产者拓展个性服务的热情,致使手机报陷入高度同质化的恶性循环。
继电脑后,手机作为新的媒介终端日益受到重视,媒介融合进入移动时代。手机报使信息接收不受时空限制,这无疑是媒介融合的一大突破。但是,在个性化需求日渐显现的搜索年代,手机报未实现内容分众化,仍沿袭浏览时代的媒介融合思路,并未对搜索时代的媒介环境做出反应。于是,反响平平,且常陷入盈利模式的困境。可见,在搜索时代,新闻媒体对移动化的追求只是锦上添花,差异化战略的部署才是当务之急。
1.2.2 凤凰网:差异化战略下的移动探索
2005年,凤凰高层提出建立“新闻垂直门户”的发展战略,然而,业内人士普遍不认同这一战略。一方面,门户之战已经结束,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大门户的格局已定;另一方面,搜索时代已经到来,门户网站不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凤凰高层认为,所谓搜索时代不过是分众化的浏览时代,当下的互联网既是搜索的时代,也依然是门户的时代。与其他门户网站一味追求海量访问量不同的是,凤凰网重视信息质量,深挖稀缺资讯,全力打造“有凤凰特色”的高端垂直门户。 凤凰网的差异化战略成效显著,积累了一批核心用户。在此基础上,凤凰网开始着眼于渠道拓展。在分析了势头正猛的手机报运营现状后,凤凰网另辟蹊径,与中国移动展开战略合作,凤凰网以“以较为优惠的条件直接接入中国移动的网络以享受中国移动的用户资源”,手机凤凰网一经上线,便吸引众多用户,其分众化的内容定位以及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均推动了手机凤凰网的健康发展。
搜索时代的本质在于分众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的互联网环境增强了用户浏览信息的选择权,这意味着门户网站在信息海量集成时,需考虑受众需求和自身定位。在差异化的基础上进行手机渠道的拓展,才不至于昙花一现。
2 Web2.0:传播结构的颠覆与社群化尝试
2.1 自媒体时代
如果说,Web1.0是基于信息的网络,那么,Web2.0则是基于人的网络,技术赋权致使自上而下的传播逻辑被颠覆,人的地位骤然上升。2006年前后,随着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在中国的兴盛,我国进入Web2.0阶段的第一阶段——自媒体时代,这一时期以用户创作内容(UGC)为主要特征。原本是信息接收者的个体被网络赋予话语权,用户思维成为互联网的新观念。
2.1.1 焦点网谈:报网的良性互动
自媒体时代,受众的态度及观点日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整合《河南日报》、河南报业网与手机短信平台三方渠道,创办焦点网谈栏目。报社总编和记者亲自参与网站互动,与网友展开对话,并将互动内容整理后刊登在报纸上。2006年,“焦點网谈”栏目成为获得中国新闻奖的首个网络专栏。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传播从媒体机构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向媒体与受众双向互动的场域转变。由此受众与新闻媒体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实现新闻媒体的品牌延伸和社群化雏形。
2.1.2 全媒体:集约化生产与边缘化互动
在Web1.0阶段,新闻媒体推出网站、手机报及其他数字业务。但由于整体运营能力的欠缺,已形成的多媒体样态反而带来重复投资、资源流失等弊病。基于以上情况,一些新闻媒体开始推进更深层次的融合,着手建设全媒体运营平台。
2008年3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组建全媒体中心,记者将某一新闻事件的各类素材录入全媒体数据库,再对素材进行统一编辑,最终由不同媒体终端各取所需,经调整后由不同传播渠道发布。如此一来,烟台日报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次发布”的传播流程。随后,宁波日报、广州日报等也对不同业务整合,为进一步适应媒介融合的环境打下基础。
然而,新闻媒体借助融媒体平台蓬勃发展一段时间后,再次陷入迷茫。全媒体平台使内容采编业务步调统一、高效运转,但无法使新闻媒体在用户至上的自媒体时代突围。中央厨房式的运作方式重视新闻生产,但轻视反馈互动,归根结底,其仍是承接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则,而并未适应新的传播结构。
2.2 社群时代
2009年前后,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我国互联网进入Web2.0的第二个阶段——社群时代。个体通过关注某一意见领袖,与志趣相投的个体聚集成社群,通过互动,社群内部的信任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可供变现的信任资本才会得以累积。社群年代比自媒体年代更加强调用户导向,关注和满足人的需求,是建立社群的关键。
“两微一端”:社群化的初步摸索。当微博、微信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新渠道,新闻媒体机构便纷纷入驻微博、微信,然而,入驻社交平台并没有给新闻媒体带来惊喜。首先,新闻媒体受制于第三方平台,无法开发精细化功能,同时,社交平台的碎片化信息,易降低用户对新闻讯息的专注度,难以打造用户粘性高的社群;其次,多数媒体官方微博互动值低、服务性弱,运营仅限于信息发布,媒体人的角色还未从信息管理者,转变成 “人的关系”的经营者。
面对以上情况,2014年,我国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客户端产品,尝试通过维护独立的手机App,建立牢固的用户关系,以顺应社群化趋势。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可被分为两类:其一,是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如今日头条,此类客户端聚合不同媒体的新闻信息,采取算法推荐和用户订阅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定制感兴趣的内容;其二,是非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如人民日报、网易新闻等,主要是专属某一新闻媒体的手机应用。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以个性化的定位精准打击信息过剩时代的受众需求,从而培养忠实用户群体;非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基于不同的新闻理念形成各自的社群雏形,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有态度的新闻”的定位及“无跟帖,不新闻”的高质量互动,使得用户对网易产生价值认同和信任依赖。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新闻媒体在社群时期的融合尝试,满足人的信息诉求,经营与“人”的关系,开拓社群经济的新形态,新闻媒体社群化融合探索任重道远。
3 结束语
依照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互联网技术不是媒介环境中新兴的第四媒体,而是媒介环境本身。从浏览时代、搜索时代到自媒体时代、社群时代,自上而下线性传播的传播秩序被革新,个体对个性化、移动化、互动性、社交性的诉求日益凸显。唯有洞悉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本质,从而展开新闻媒体的融合实践,才能消弭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隔阂,真正把握媒体融合实践的方向。
注释
①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趋势。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不同媒介之间互动与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媒介形态的过程,如电子杂志等。本文的媒介融合概念倾向于狭义的界定,并以互联网的出现为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林文刚.媒介环境学[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人民日报.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4.
[3]人民日报.融合坐标:中国媒体融合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5.
[4]石长顺.融合新闻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何道宽.媒介环境学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7(1):46-49.
摘 要 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中存在膜拜技术的误区。基于此,文章采用产业研究视角之外的媒介生态视角,将新闻媒体融合的标志性事件嵌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浏览时代、搜索时代、自媒体时代和社群时代——分别审视,探求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与其所处媒介环境、人的诉求之间的关系,洞察媒介融合的本质,以求为今后的媒体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 媒介融合;媒介环境学派;新闻网站;全媒体;社群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17-03
面對扑面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新闻媒体展开一系列媒体融合①实践。然而,传统媒体在拥抱新媒体时常陷入膜拜技术工具的误区。它们投入大量资金,将平台升级、系统更新,甚至给记者配发相应的网络采编设备,却并未因此涅槃重生,相反,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对行业未来之路的困惑却与日俱增。
笔者认为,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应观点能为新闻媒体答疑解惑,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认为,“技术变革不是叠加性的,而是生态性的。一种新技术并非仅仅是追加什么东西,而是改变一切。”因此,互联网技术不能仅被看作可供添加的新功能、新渠道,而应被当作改变人和社会信息认知模式的新生态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并非一成不变,它因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变迁。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曾论述过Web2.0的概念,以此与沿袭传统传播秩序的Web1.0时代区分。具体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Web1.0和Web2.0的框架之下,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又可划分为浏览时代、搜索时代、自媒体时代和社群时代四个发展阶段,这构成中国新闻媒体融合实践经历的四种生态环境,不同的媒介生态环境激发出人的新的诉求。融合实践只有顺应作为媒介生态环境的互联网的内在本质,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本文采用产业研究之外的媒介环境学派视角,将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中的标志性事件,嵌入其所属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审视,探求新闻媒体融合实践与其所处的媒介环境、人的诉求之间是否相适,并从此角度思索不同媒介融合实践的成败原因,洞察媒介融合的本质,以求为今后的媒体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1 Web1.0:传播结构的沿袭与新思路萌芽
1.1 浏览时代
2000年前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迅速崛起,中国互联网进入Web1.0的第一个阶段——浏览时代。以网址导航和链接为特征的门户网站集成海量信息,及时更新最新消息,为受众的信息浏览提供方便。然而,此阶段信息传播仍沿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则,门户网站的成功是基于网站对信息有限时代的有效补充。
新闻网站:信息的海量集成。随着新浪、网易、搜狐等新闻门户网站的相继成立,传统新闻媒体也从“传统媒体电子版”向“网络媒体”转型,传统媒体突破将纸质内容直接以电子报形式放上网的方式,开始完善讯息之间的交互设计。除此之外,一些报纸、电视台与网站开始实行联动报道,以实现进一步融合。随后,网络媒体集成平台出现。2000年5月,对北京传统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的“千龙新闻网”和对上海大部分媒体进行集成的“东方网”相继成立。
虽然新闻网站仍停留在传统宣传和资讯提供的发展层面,但由于浏览时代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仍以海量信息集成、自上而下传播的形态为主,所以,传统媒体在浏览时代的网络化融合过程中,并未产生一如今日的无所适从之感。
1.2 搜索时代
2005年8月6日,百度IPO当天股价暴涨353%。业内认为,门户时代即将过去,搜索时代已然来临。在门户网站集成海量信息的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搜索找到感兴趣的信息。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打破浏览时代信息接收的传统方式,引导主动搜寻分众型网络,个性化需求开始得到满足。然而,即便个性化、差异性成为该阶段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但仍未对Web1.0自上而下的传播结构实现质的革新。
1.2.1 手机报:移动化萌芽与个性化缺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附加功能愈加丰富。敏锐的新闻媒体以手机短信功能为突破口进行媒介融合尝试。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浪通过“手机短信”将消息发布给受众,成为国内最快传递这一讯息的媒体。2004年,全国首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随后,多家报纸、网站迅速推出各自的手机报纸。2005年,报业经营出现疲软状态,为寻找突破,各报业集团纷纷抢滩,形成创办手机报的热潮。
然而,手机报业务却面临内容同质化和议价能力低的问题。首先,绝大多数手机报都在提供综合新闻,无法满足读者在搜索时代的个性化需求,传统报业和门户网站中的同质化现象被植入到手机报中。其次,手机报涉及三级分账的商业模式,作为渠道供应商的电信运营商,在议价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新闻媒体在利益瓜分中处于弱势,低回报的运营现状无法激发内容生产者拓展个性服务的热情,致使手机报陷入高度同质化的恶性循环。
继电脑后,手机作为新的媒介终端日益受到重视,媒介融合进入移动时代。手机报使信息接收不受时空限制,这无疑是媒介融合的一大突破。但是,在个性化需求日渐显现的搜索年代,手机报未实现内容分众化,仍沿袭浏览时代的媒介融合思路,并未对搜索时代的媒介环境做出反应。于是,反响平平,且常陷入盈利模式的困境。可见,在搜索时代,新闻媒体对移动化的追求只是锦上添花,差异化战略的部署才是当务之急。
1.2.2 凤凰网:差异化战略下的移动探索
2005年,凤凰高层提出建立“新闻垂直门户”的发展战略,然而,业内人士普遍不认同这一战略。一方面,门户之战已经结束,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大门户的格局已定;另一方面,搜索时代已经到来,门户网站不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凤凰高层认为,所谓搜索时代不过是分众化的浏览时代,当下的互联网既是搜索的时代,也依然是门户的时代。与其他门户网站一味追求海量访问量不同的是,凤凰网重视信息质量,深挖稀缺资讯,全力打造“有凤凰特色”的高端垂直门户。 凤凰网的差异化战略成效显著,积累了一批核心用户。在此基础上,凤凰网开始着眼于渠道拓展。在分析了势头正猛的手机报运营现状后,凤凰网另辟蹊径,与中国移动展开战略合作,凤凰网以“以较为优惠的条件直接接入中国移动的网络以享受中国移动的用户资源”,手机凤凰网一经上线,便吸引众多用户,其分众化的内容定位以及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均推动了手机凤凰网的健康发展。
搜索时代的本质在于分众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的互联网环境增强了用户浏览信息的选择权,这意味着门户网站在信息海量集成时,需考虑受众需求和自身定位。在差异化的基础上进行手机渠道的拓展,才不至于昙花一现。
2 Web2.0:传播结构的颠覆与社群化尝试
2.1 自媒体时代
如果说,Web1.0是基于信息的网络,那么,Web2.0则是基于人的网络,技术赋权致使自上而下的传播逻辑被颠覆,人的地位骤然上升。2006年前后,随着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在中国的兴盛,我国进入Web2.0阶段的第一阶段——自媒体时代,这一时期以用户创作内容(UGC)为主要特征。原本是信息接收者的个体被网络赋予话语权,用户思维成为互联网的新观念。
2.1.1 焦点网谈:报网的良性互动
自媒体时代,受众的态度及观点日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整合《河南日报》、河南报业网与手机短信平台三方渠道,创办焦点网谈栏目。报社总编和记者亲自参与网站互动,与网友展开对话,并将互动内容整理后刊登在报纸上。2006年,“焦點网谈”栏目成为获得中国新闻奖的首个网络专栏。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传播从媒体机构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向媒体与受众双向互动的场域转变。由此受众与新闻媒体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实现新闻媒体的品牌延伸和社群化雏形。
2.1.2 全媒体:集约化生产与边缘化互动
在Web1.0阶段,新闻媒体推出网站、手机报及其他数字业务。但由于整体运营能力的欠缺,已形成的多媒体样态反而带来重复投资、资源流失等弊病。基于以上情况,一些新闻媒体开始推进更深层次的融合,着手建设全媒体运营平台。
2008年3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率先组建全媒体中心,记者将某一新闻事件的各类素材录入全媒体数据库,再对素材进行统一编辑,最终由不同媒体终端各取所需,经调整后由不同传播渠道发布。如此一来,烟台日报实现了“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次发布”的传播流程。随后,宁波日报、广州日报等也对不同业务整合,为进一步适应媒介融合的环境打下基础。
然而,新闻媒体借助融媒体平台蓬勃发展一段时间后,再次陷入迷茫。全媒体平台使内容采编业务步调统一、高效运转,但无法使新闻媒体在用户至上的自媒体时代突围。中央厨房式的运作方式重视新闻生产,但轻视反馈互动,归根结底,其仍是承接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则,而并未适应新的传播结构。
2.2 社群时代
2009年前后,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我国互联网进入Web2.0的第二个阶段——社群时代。个体通过关注某一意见领袖,与志趣相投的个体聚集成社群,通过互动,社群内部的信任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可供变现的信任资本才会得以累积。社群年代比自媒体年代更加强调用户导向,关注和满足人的需求,是建立社群的关键。
“两微一端”:社群化的初步摸索。当微博、微信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新渠道,新闻媒体机构便纷纷入驻微博、微信,然而,入驻社交平台并没有给新闻媒体带来惊喜。首先,新闻媒体受制于第三方平台,无法开发精细化功能,同时,社交平台的碎片化信息,易降低用户对新闻讯息的专注度,难以打造用户粘性高的社群;其次,多数媒体官方微博互动值低、服务性弱,运营仅限于信息发布,媒体人的角色还未从信息管理者,转变成 “人的关系”的经营者。
面对以上情况,2014年,我国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客户端产品,尝试通过维护独立的手机App,建立牢固的用户关系,以顺应社群化趋势。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可被分为两类:其一,是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如今日头条,此类客户端聚合不同媒体的新闻信息,采取算法推荐和用户订阅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定制感兴趣的内容;其二,是非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如人民日报、网易新闻等,主要是专属某一新闻媒体的手机应用。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以个性化的定位精准打击信息过剩时代的受众需求,从而培养忠实用户群体;非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基于不同的新闻理念形成各自的社群雏形,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有态度的新闻”的定位及“无跟帖,不新闻”的高质量互动,使得用户对网易产生价值认同和信任依赖。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新闻媒体在社群时期的融合尝试,满足人的信息诉求,经营与“人”的关系,开拓社群经济的新形态,新闻媒体社群化融合探索任重道远。
3 结束语
依照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互联网技术不是媒介环境中新兴的第四媒体,而是媒介环境本身。从浏览时代、搜索时代到自媒体时代、社群时代,自上而下线性传播的传播秩序被革新,个体对个性化、移动化、互动性、社交性的诉求日益凸显。唯有洞悉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本质,从而展开新闻媒体的融合实践,才能消弭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隔阂,真正把握媒体融合实践的方向。
注释
①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趋势。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不同媒介之间互动与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媒介形态的过程,如电子杂志等。本文的媒介融合概念倾向于狭义的界定,并以互联网的出现为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林文刚.媒介环境学[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人民日报.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4.
[3]人民日报.融合坐标:中国媒体融合年度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5.
[4]石长顺.融合新闻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何道宽.媒介环境学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7(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