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阅读、整本书阅读、整班性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在班级中开展阅读,借助了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思维导图。本文以思维导图为中心,列举了它在绘本的阅读课、名著的阅读指导课和阅读的分享交流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0061-02
  引 言
  思維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其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是很棒的辅助工具。其实,学生在阅读一些精彩片段时,他们的思维框架已经呼之欲出了,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其中的多项进行增减组合,形成适合这个故事的主干和分支。这便是最浅显的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呈现。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能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故事脉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笔者开展了整班性阅读,让学生共读整本的书。下面,笔者以绘本的阅读课、名著的阅读指导课和阅读的分享交流课为例,来谈一谈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导出绘本外的画面
  在班内开展整班性阅读,绘本是第一步。在学生眼中,绘本图画简单易懂、文字精练。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绘本图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性,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但基于本班学生的阅读基础较差,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首先选择了绘本阅读。笔者也喜欢看着每一页的情节,期待着下一页的惊喜。笔者想象着和自己的学生捧着同一本绘本进行阅读的场景,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事。但如果就这样简简单单翻一遍,不做任何的思考与后期加工,那么绘本的意义将会随着故事的结束而终止。一次有目的、有思考的精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远远胜过泛泛的略读。因此,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以绘本《晴朗的一天》为例。五分钟时间内,学生就已经浏览完第一遍了。笔者让学生继续进行第二遍阅读,并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文字中出现的关键词。学生的脑海中有了这样一个关系链:小狐狸为了拿回尾巴,不得不四处求助,找奶牛要牛奶,而奶牛要青草,草原要溪水,溪水要罐子……姑娘要珠子……商人要鸡蛋……母鸡要谷子……磨坊主最后给了小狐狸谷子。然后小狐狸再一样一样地换回它要的东西,一系列交换下来,最终把牛奶还给了老婆婆。老婆婆也给狐狸重新缝上了尾巴。到这里,对这本绘本的阅读还没有结束。这时,笔者让学生进行第三次阅读,出示一张流程图,请学生排列它需要交换的东西。流程图,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描述了一件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关系。
  学生完成流程图后,模仿狐狸的口气诉说自己的交换要求。最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狐狸每进行一次交换,都要提到上一个交换理由和上上一个交换理由及再上上上一个理由……随着交换的不断进行,理由就变得越来越长。讲到最后一个时,一位男同学几乎是不停顿地一口气讲完那些理由。在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阅读中,学生对绘本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思维导图以流程图的形式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但流程图并不是我们阅读的终极目标。在完成流程图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绘制思维导图,但不用按照笔者提供的那些流程图、气泡图、桥状图、树状图来进行绘制,毕竟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或者说,只是一种理念,而学生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笔者告诉学生,书中什么最吸引你,你就可以由此展开你的思维,开启你的阅读。在笔者收到的这些思维导图中,有一幅特别精美,它是以狐狸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小狐狸和每个人物的互动、所要交换的东西,都通过箭头简洁明了地标示了出来。可见,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学生能逐渐养成阅读时思考的习惯,提升读后分析、比较、归纳、创新等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导出名著中的语文味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文学名著阅读的指导,必须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科学、高效地践行新课程理念。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先生强调:“让中小学生多读名著非常重要,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名著一般比较厚,而由于时代背景差异或民族文化差异,加上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必须以兴趣为先导,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恐怕收效甚微。
  例如,在接到名著《西游记》阅读展示课的任务时,笔者围绕阅读的推进苦思冥想数月,终于找到了阅读课的范式:课前让学生充分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笔者以为,课堂上学生能说能读、能唱能演,课堂一定会热闹而精彩。但后来笔者又进行了反思,这热闹的背后是什么?是浮躁,是浅薄,没有了语文味。偶然翻阅到了江狄龙老师的作文课《读西游学构思》,课例中的支架写作教学令笔者醍醐灌顶。这些词在笔者脑中盘旋:构思、支架结构……在临近上课前十天,笔者推翻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围绕思维导图重新设计教案。整节课就一个主角——思维导图。要想突破这一重难点,笔者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是随时等待储存的罐子;教师是权威的评价者,学生则随时被评价;学生与文本之间是记住与被记住的模式。   笔者让学生先自读《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拜师前的章节,并围绕“名号”“兵器”“所犯何事”“第几回拜师”等线索,为师徒四人建立一份档案。学生以简易的树状思维导图呈现了小说中人物的基本情况。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妖怪也是重要角色,所以笔者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来聊聊各路妖怪,并让学生边聊边整理。在气泡状思维导图中,小说的环境描写这一要素又得到了突破。
  在研读第十九回“火云洞大战红孩儿”这一章节时,笔者以大战红孩儿的原因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将这一部分的情节梳理成各分支,让学生着重了解紅孩儿的“苦肉计”和“调虎离山计”,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学生经历了对事件的解读、人物内心的剖析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了三个回合的对战,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了文本结构,厘清了作者思路,学习了有条理的叙述表达,学会了揣摩人物心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得到提高。在对这本书后续的阅读中,学生会发现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任何一个章节中,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感受名著的魅力。
  三、思维导图,导出交流中思维的碰撞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突出和重视。例如,对高年级阅读目标有如下的表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语文课堂中,主体地位的显现在于交流和倾听,我们的阅读交流课就是将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分享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感悟文学作品的美妙[2]。
  在学生阅读完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草房子》后,笔者引导学生从人物入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经历制图前总体框架的布局设想,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共同完成秃鹤、桑桑、纸月、杜小康事件的思维导图制作,再通过交流把这些人物事件整合一起。这样,学生对每个人物的经历都有了清楚的了解,这相当于整本书的情节再现。这属于文本记忆、语言积累与概括归纳的层面。仅仅通过对事件的梳理,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地认识人物形象,只有走进人物内心,才能逐步抵达作品的本真。笔者又引导学生对应着每一件事,细细探寻隐藏在事件背后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人物的身份、性格更加凸显,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已经超越了事件的表象,他们看到了人物的本质,形成了独特认识。这属于文本理解、感悟的层面。独立的四幅思维导图呈现于黑板上,由此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四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但作者并不是单独把他们一一列开来写的,而是通过主要人物桑桑和这四个孩子的交集,交错辗转把一件件事情连接成有意思的情节,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少年的美好品质。将学生所感悟到的美好聚集起来,又呈现了一幅树状的思维导图,不同人物,由于不同经历,表现出不同的品质,但他们都能经受住考验,用坚强支撑自己,光明成长。这就是《草房子》中的人性美。这样,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对纯美小说的认知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结    语
  本文只是笔者对思维导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班性的阅读活动才刚刚开始,但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就已经领略到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巨大能量。在日后的阅读实践中,笔者将更加努力地带领学生去探索思维导图的奥秘,导出课外阅读的精彩。
  [参考文献]
  胡锦.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2020(48):26-27.
  周蝶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0(34):31-32.
  作者简介:王洁(1983.11—),女,江苏常熟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社交媒体的出现逐渐使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微”变化,通过发挥微博、微信“短、平、快”的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学探索,而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广泛应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弊端逐渐凸显,因此,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强化对
创新、完善职教师资培育机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分析日本职教师资培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本土化的
摘 要: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为其以后各科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此外,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其朗读体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出发,阐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意义,然后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来的课堂结构,使其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但不能忽视自身在课堂上的价值。“共同学习”合作模式是语文课堂经常采用的合作形式。在“共同学习”合作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介入,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师角色;有效介入  中图分类号:G420
我国经济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工匠精神”已成为引导产业升级的时代呼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需要。高职院校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实践教学融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应回避和排斥,而是应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回应,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不断充实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能提高教师的灵活应变能力,让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
现阶段校园文化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开展的核心载体,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后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时期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是对于校园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可,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校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型人才。作为将来需要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技工院校青年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了阐述,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