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写作的教学,长期以来,为师生所苦恼。相信许多同行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常常会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就是不知从哪里下笔,要么就是满纸空话、言之无物,还有就是写流水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着眼于平时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1、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2、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空间
一篇生动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更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仅靠从课文中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宽知识面,才能为写作奠定丰富的材料基础。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教师更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会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4、坚持小练笔,为作文提供素材
⑴仿写。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形式,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可全面模仿某篇课文的结构来进行新的创作;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
⑵日记。由于日记要天天记,学生最厌烦。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中年级教师首先得切实转变质量观,降低作文要求,对学生每天的日记不苛求立意的崇高,无需求布局谋篇的新颖,只要求内容的真实、语句的通顺。其次,教师应作必要的方法和选材的指导,从小处入手,以兴趣为先,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想。教师还得及时反馈,每天在班上朗读几篇学生当天的日记,以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二、注重科学方法,有效指导学生作文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1、作文的三要素
⑴真实。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内容的假、大、空,显然是教者成人性指导的后果,我们要坚决反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应扮演成一个号手、一个鼓手、一个煽风点火者,从而让学生融入情境,畅所欲言。⑵具体。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做到具体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⑶有感情。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真情实感。一篇好的作文,有了感情,才能打动读者、得到肯定。要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经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行动和观念,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
2、要有一定的顺序
⑴按时间顺序。例如:事物在四季、晨昏、不同时间点的变化。⑵按空间转换的顺序。例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以及观察点的变化。⑶按内容顺序。例如:从整体到局部、从景物到人物、从主要到次要。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养成良好的习作方法
从“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入手,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习作的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对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从而自然地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三、及时讲评,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习作能力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的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教师评价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重视讲评艺术,学会赏识,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赏识准确的遣词造句开始,多批“好”、“妙”等激励的字词。这样,学生在细做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培养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2、自评互评
作文本发下来后,自己要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整篇朗读感受,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和同学交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改进自己的不足。
3、二次修改
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把错字、不恰当的词语、有语病的句子修改过来。
二次修改完后,还应该鼓励学生用心细读,体会整篇作文的连贯性、完整性,做到再完善。这样,就成了自己比较好的作文。再让学生收藏到自己的作文选中,从而感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参考》
3、《实用文体写作》
一、着眼于平时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1、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2、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空间
一篇生动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更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仅靠从课文中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宽知识面,才能为写作奠定丰富的材料基础。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教师更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会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4、坚持小练笔,为作文提供素材
⑴仿写。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形式,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可全面模仿某篇课文的结构来进行新的创作;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
⑵日记。由于日记要天天记,学生最厌烦。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中年级教师首先得切实转变质量观,降低作文要求,对学生每天的日记不苛求立意的崇高,无需求布局谋篇的新颖,只要求内容的真实、语句的通顺。其次,教师应作必要的方法和选材的指导,从小处入手,以兴趣为先,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想。教师还得及时反馈,每天在班上朗读几篇学生当天的日记,以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二、注重科学方法,有效指导学生作文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1、作文的三要素
⑴真实。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内容的假、大、空,显然是教者成人性指导的后果,我们要坚决反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应扮演成一个号手、一个鼓手、一个煽风点火者,从而让学生融入情境,畅所欲言。⑵具体。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做到具体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⑶有感情。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真情实感。一篇好的作文,有了感情,才能打动读者、得到肯定。要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经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行动和观念,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
2、要有一定的顺序
⑴按时间顺序。例如:事物在四季、晨昏、不同时间点的变化。⑵按空间转换的顺序。例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以及观察点的变化。⑶按内容顺序。例如:从整体到局部、从景物到人物、从主要到次要。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养成良好的习作方法
从“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入手,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习作的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对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从而自然地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三、及时讲评,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习作能力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的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再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教师评价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重视讲评艺术,学会赏识,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赏识准确的遣词造句开始,多批“好”、“妙”等激励的字词。这样,学生在细做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培养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2、自评互评
作文本发下来后,自己要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整篇朗读感受,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和同学交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改进自己的不足。
3、二次修改
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把错字、不恰当的词语、有语病的句子修改过来。
二次修改完后,还应该鼓励学生用心细读,体会整篇作文的连贯性、完整性,做到再完善。这样,就成了自己比较好的作文。再让学生收藏到自己的作文选中,从而感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参考》
3、《实用文体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