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龄阶段学生由于受到心理、认知和思维发展限制,他们很难做到在课堂中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但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一时期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对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尤为关键。本次研究将心理干预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联系到一起,分析如何运用心理干预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心理干预;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
引言
近年来,心理干预手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心理干预手段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将心理干预手段运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课堂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次对以心理干预促小学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低年级不良课堂學习习惯形成原因
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他们有着各种奇思妙想,正因如此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也比较差,很难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良好约束,只能借助教师或是家长这些外部力量对其进行约束,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一个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要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关怀和耐心。然而很多教师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家长也经常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帮助他们纠正自己不良习惯。再加上一些家长和教师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在家的状态,而家长也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就导致教师无法针对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二、以心理干预促小学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
1.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课的实践运用
心理健康课对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具有积极作用,所以,作为小学管理者应当重视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所认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小学并没有设置心理健康课,导致教师无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为此,小学教学管理者要提高心理健康课的重视,在心理健康课中对低年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课上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通过在心理健康课中有意识容易与学校习惯培养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2.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
作为小学教师要多了解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并将这些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个性,所以,教师要能够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在运用心理干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时,教师要对学生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例如,针对自制能力差、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较强、具有较强合作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选用小组讨论或是集体讨论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做到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才能为今后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3.构建家校合作平台
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并且只通过学校或是教师的心理干预是很难做到的,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此,可以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和教师能够实现双向沟通,为促进小学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交流会、教师家访的形式,也可以借助现代化互联网平台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途径更加多元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在家长会中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课堂表现和思想动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动态。在家长会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家长转达学校教学方针,并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及时优化低年级学生教育方法。
结论
总的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可塑性,通过心理干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学习和成长都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心理干预对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蒙. 家校合作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尹慧红,罗佳欣,余蓓,黄爱民,张世东.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心理干预;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
引言
近年来,心理干预手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心理干预手段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将心理干预手段运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课堂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次对以心理干预促小学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低年级不良课堂學习习惯形成原因
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他们有着各种奇思妙想,正因如此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也比较差,很难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良好约束,只能借助教师或是家长这些外部力量对其进行约束,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和家长,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一个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要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关怀和耐心。然而很多教师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家长也经常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帮助他们纠正自己不良习惯。再加上一些家长和教师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在家的状态,而家长也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就导致教师无法针对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二、以心理干预促小学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
1.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课的实践运用
心理健康课对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具有积极作用,所以,作为小学管理者应当重视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所认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小学并没有设置心理健康课,导致教师无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为此,小学教学管理者要提高心理健康课的重视,在心理健康课中对低年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课上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通过在心理健康课中有意识容易与学校习惯培养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2.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
作为小学教师要多了解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并将这些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个性,所以,教师要能够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在运用心理干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时,教师要对学生性别、个性、爱好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例如,针对自制能力差、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较强、具有较强合作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选用小组讨论或是集体讨论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做到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才能为今后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3.构建家校合作平台
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并且只通过学校或是教师的心理干预是很难做到的,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此,可以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和教师能够实现双向沟通,为促进小学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交流会、教师家访的形式,也可以借助现代化互联网平台构建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途径更加多元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在家长会中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课堂表现和思想动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动态。在家长会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家长转达学校教学方针,并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及时优化低年级学生教育方法。
结论
总的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可塑性,通过心理干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学习和成长都具有积极影响。作为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心理干预对低年级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蒙. 家校合作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尹慧红,罗佳欣,余蓓,黄爱民,张世东.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