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吝啬是美德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e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很多宗教国家男尊女卑的国情不同,以色列被戏称为“母系氏族”。以色列人“重女轻男”,如果夫妻二人中只有丈夫是犹太籍,孩子不能加入犹太籍,如果只有母亲是犹太籍,孩子则可顺理成章取得犹太籍。
  以色列的女人地位高,绝不是男人出于绅士风范硬给吹捧上去的,因为以色列女人和男人一样能扛枪。以色列法律規定女人年满十八岁以后也得服兵役。大概都是当过兵的缘故,以色列女人的身上总洋溢着一股子干练健朗的气质,说话掷地有声,办事干脆利落,人家这里不流行那种文不能拧瓶盖、武不能换灯泡的纤纤弱女,“雌雄同体”才是最佳的女性气质。
  特拉维夫代表以色列现代化大都市的一面。它在以色列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但确实不大,我才溜达了半晚上,就已经穿越了三回中心街道,大型的写字楼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带,外表看起来也都平易近人。我努力在最繁华的街道旁寻找豪宅的影子,除了一两栋看起来还像点样子之外,其余的都严重不符合“豪宅”的称号。因为城市小,政府不鼓励市民开车,街上私家车并不多,豪车更是寥寥无几。放眼整个以色列似乎都这样,都是主打朴素风。很多游客去特拉维夫的富人区转悠半天也没看到外观极豪的豪宅,回来还以为走错了地方。
  之前听过一种说法:犹太人崇尚的是“吝啬主义”,认为吝啬是美德,奢侈炫耀会让人觉得丢脸。以色列很多富人家里都不请保姆,自己带孩子,否则会被邻居认为是炫富。
  在犹太人的观念里,炫富是可耻的,而男人喜好美色也是很没品位的事。这就能理解为啥在犹太家庭长大的扎克伯格一年到头都是穿T恤和牛仔裤,娶个华裔媳妇也是相貌平平。犹太观念根深蒂固啊。
  特拉维夫的工作氛围还是很浓的,晚上九点钟写字楼里依旧有灯一片片亮着。都说犹太人是高效率的代名词、说他们是工作狂,这话得看是谁说了。至少来自“工作996”国度的我们,觉得咱们才是货真价实高效率、工作狂的升级版。
  以色列还不是一个热衷于享受的民族,餐厅里的食谱很简单,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牛肉、鸡肉、鱼肉……也好,省去了点菜的麻烦。
  有人称以色列是全球物价最高的国家,我未考证这话真假,但买东西时确实会让你惊讶。以色列大部分地区是戈壁式的城市环境,水和食物资源并不丰富,戈兰高地之所以是以色列的重要命脉,除了军事价值,还有就是它富含淡水资源,以色列国内近一半的水源都来自这里。在戈兰高地采访过后,我就开始往死海行进了。这一路可以用“不毛之地”来形容,一眼望去绿色几无,他们平常吃到的蔬菜都是有赖于滴水灌溉技术。所以以色列吃的喝的贵就不难理解了,普通的矿泉水也不会低于十元人民币。
  身边很多去过以色列的朋友有这样的感受:这个国家每座城市都特色分明、绝不雷同。都说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会做生意的人,他们精明、略高冷,相比于大而化之的非洲兄弟、磨叽到急死你的欧洲同学、过了今天不管明天的拉美朋友,犹太人做事情的节奏还是可以的。
其他文献
有則笑话,很有意思。一位旅美华人,同美国人吵架,自然都是用英语。可这华人毕竟是华人,忍不住蹦出一句国骂。美国人听不懂,耸肩摇头,蓝眼四顾。好事的中国同胞翻译过去:这位先生说想跟你妈妈……美国人听了,更是大惑不解,双手一摊,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再打量打量这位同他对骂的中国小伙子,生得煞是帅气,美国人顿时乐了:天哪!我老妈她真走运!  平时阅报,我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幽默。有的是时过境迁之后才觉得好笑,
期刊
路遇一书摊,卖书者别出心裁,所售图书不按价格,不分门类,不管厚薄,随意挑选,一律论斤卖,三十元一公斤,选购者甚多。  我翻阅了几册,书都是从图书馆退出来的旧书,并非盗版,一册册印制精良,只是有了些年头。好书不怕旧,书如酒愈陈愈香,若能“淘”得几件陈年“佳酿”,是可遇而不可求之幸事。  当天我满载而归,其中有一本是林语堂林先生所著的《怎样说话与演讲》。刚翻到此书,竟有些许疑惑,总感觉当下之书店最不缺
期刊
当今互联网时代,“流量”这个词大热起来。据新华社报道,靠“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的灰黑产业链,现在已经大行其道,看似操作简单、小打小闹的虚假流量“生意”,整体规模已达千亿之巨,遍及各大互联网平台。从浏览量、点赞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社会经济秩序。  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如何才能让一条微博脱颖而出,获得几亿的阅读量?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广州学生家长刘某,因女儿在学校被罚跑步对老
期刊
某一年年末,我有幸到南方某城參加一个国家级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会,主办方安排了带有安全带报警系统了大巴车接送。  第一天从酒店到培训地,司机叮嘱每一位刚上车的乘客要系好安全带。多数人都照做,但有人因为不清楚安全带的系法或者根本没把司机的话当回事,车里“蛐蛐鸣”就此起彼伏。司机又喊了两嗓子,提示有人没系安全带。但是多数人置若罔闻,“蛐蛐鸣”依旧。  此时虽是隆冬,车窗外却是一派夏季景象。道旁紫荆
期刊
五十岁以上的朋友都会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非常熟悉。   曾几何时,老师和家长都把是否能学好“数理化”,作为对学生聪明与否的评判标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文理科分班时,许多学校都把参加文科考试的学生划为脑袋不灵光的行列。以至于有些在文史哲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為了免去被贴上“脑子笨”的标签,非要挤进理科班。而有些不得不进入文科班的学生,自信心都受到打击,总觉得低人一头。   参加
期刊
有一年我去泰国,发现那里的华人说中文的时候很少用第一人称“我”,他们不说“我要”“我想”“我希望”……而是说“小李要去吃饭了”“小李想休息一会兒”“小李希望”……一开始以为他在说另一个人,结果才发现他是在说自己,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但渐渐地却发现了其中的妙处。   记得以前儿子学说话的时候,他不会说“我”,而是说:“安尼想去玩”“安尼饿了”,经常指着墙上自己的照片说“安尼你好”。直到上了幼儿园
期刊
我曾经营一家土特产店,小清是我当时的供货商之一。她为人机灵、能言善道,和客户打起交道来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接触一段时间后,她和我们片区内的几家店主建立起了不错的关系。  我原本对小清也颇为满意,寻思要把她当成长期合作伙伴来结交。可随着向她进货次数的增加,我慢慢发现,她所提供的货品质量其实并没有保证。  之后,小清来找过我几次,但我已经对她丧失了信任感,自然也不可能再有合作的意愿。后来,我从别处得知
期刊
日本的农村人要想搬到东京去落户,是很容易的,因为日本人的户口可以自由迁移,而且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一位在北海道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想考东京大学,只要拎个小布包,买一张机票,到东京大学的边上去租一间房,然后第二天到东京都文京区政府市民窗口办理户籍迁移手续(自己填一张表格就行,无需各种证明),他就成了“东京都民”,可以享受东京都市民所有的待遇,而且中小学都是就近上学。  既然东京落户这么容易,那么全国的农
期刊
在陕北的一个小城里,老程的钉秤摊子是老字号。  一个破旧的工具箱是他的“金字招牌”,也是他的“镇摊之宝”。工具箱最醒目的位置刻着一个“道”字,抽屉里则镶着一个铜质的“正”字,只要一干活,拉开抽屉,一眼就能看见,两个字合起来,即为“正道”。这两个字,就像父亲的眼睛,寸步不离地盯着他,一盯就是几十年。  老程的祖籍在山西省临县。清朝同治年间,他十来岁的曾祖父跟着师傅学会了钉秤,师傅送给他一套钉秤的工具
期刊
同事小敏说:“一直觉得每个月挣五千块钱特别没幸福感,上次参加个小聚会,得知有人才挣四千块,还有人只挣两三千块,忽然就觉得幸福感膨胀。”小敏这种思维习惯很常见,喜欢在“比”中找幸福。“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到有不如自己的人,心理便平衡了。  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朱德庸的漫画:一個女人悲观绝望,于是从十一楼纵身跳下去。在坠楼的过程中,她看到十楼的恩爱夫妻在吵架,九楼的坚强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