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须“去伪存真”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机会观摩了一次青年骨干教师优课评比活动。授课的内容为苏教版七年级教材新课文《安恩和奶牛》。
  《安恩和奶牛》是一篇外国小说。讲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小说篇幅虽然短小,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因淳朴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构思而脍炙人口。
  通过观摩优课,我强烈感受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正扑面而来,所听的几堂课,从课堂提问到课堂讨论,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从打造真实、扎实、有效的课堂角度审视,我还是遗憾地看到一些看似热闹实则无用的“伪现象”的身影。
  
  一、隔靴搔痒——伪提问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就阅读教学而言,提问的设计与回答是为了语文的学习,特别是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提问与理答片段:
  师:课文中先后写几拨人要买奶牛的?哪几拨?
  生:有四拨。分别是,锱铢必较的人——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赖的人——来过一次又出大价钱的人。
  师:你讲得真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四拨人,而不写三拨、两拨人呢?
  生:这说明买牛的人多。
  生:由此可以看出有很多人对安恩的牛感兴趣。
  师: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你对安恩有什么认识?
  生:四拨人都要买安恩的奶牛,都同样遭到安恩的拒绝,说明安恩很爱奶牛。
  师:很好,你认为安恩与奶牛的关系怎样?
  生:亲密。
  很明显,这位老师的四次提问,一、三两个提问是基于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感知,从小说这一文体教学重点看,本无可厚非。二、四两个提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里,我们不妨将这种随意性提问和游离于文本的提问,称之为“伪提问”。
  “为什么要写这四拨人,而不写三拨、两拨人?”教者显然是让学生说出买牛的人多,其实,买牛的人多少并不在于一定要写四拨人。这无助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且带有随意性。“你认为安恩与奶牛的关系怎样?”这一提问指向不明,既可以从主客体角度回答,安恩是奶牛的主人,也可以从安恩与奶牛关系性质回答,安恩很爱奶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要力求准确、明确,既要贴近学生的经历和阅历,又要紧扣文本价值取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又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正所谓“问与学,相辅而行也”。这时,老师应把握时机,适当引导,加以理答。如前面学生对“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你对安恩有什么认识”的回答,显然是不到位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安恩拒绝几拨买牛人的语言,比较其语气,比如:安恩对屠夫说:“它不卖的!”,语气坚决,可以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人感动的情怀。
  
  二、虚张声势——伪讨论
  
  如今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自学、探究、交流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重用”。在这一背景下,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式教学方式更加为大家所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课堂讨论的合理运用,会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而富有活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解偏差,操作不当等因素,经常使得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或流于形式,虚张声势,致使很多课堂讨论成了“伪讨论”。
  下面是一位老师设计的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
  1.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2.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
  3.你喜欢安恩这一人物吗?你觉得她是怎样一位老人?
  4.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应以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无法独立完成为原则。这四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答案,只要认真阅读过文本的学生,都能独立回答,无须讨论。这位老师课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多少带有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考虑课程内容是否需要的“伪讨论”之嫌。如果从讨论的需要出发,我看第4题倒是应该的,因为这道题需要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作答,而且关系到小说主题的把握。
  讨论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把握时机,体现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讨论的形式不适用于本课时,讨论的问题本身是否与作家意图背离,讨论的方法是否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等等,都是需要教者深思熟虑的。如果课堂上充斥着种种不当的讨论,而一旦这样的讨论泛滥,必然流于肤浅,学生了无收获。面对形式、内容泛化的“伪讨论”,我们必须反思、拒绝。
  
  三、虚情假意——伪体验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看,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被“过度操纵”的倾向。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往往把学生是否达到情感体验的“巅峰状态”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其实,情感体验不仅仅具有“情感性”,它同时还应伴随“理性”的思考。
  下面是一位老师新课结束时设置的情感体验题:
  1.角色表演。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安恩、四拨买牛人,上讲台表演小说情节。
  2.发挥想象。如果你是奶牛,在安恩回家的路上,你会对主人说些什么?
  应该说这位老师设计的情感体验题是颇具匠心的,似乎给人水到渠成之感。学生的表演也看圈可点,课后经过询问,原来老师事先预设预演过。这种“拔苗助情式”的、被“傀儡”了的情感体验,是地地道道的“伪体验”。
  获得情感体验仅仅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不是全部。而“伪体验”却走进了“唯情”的怪圈,将情感的激发、引发、诱发作为主要手段和至高追求。一个“情”字,让教者苦苦追寻,煞费心思,这样难免会导致对其他语文教学目标的忽视,导致阅读教学脱离了语言的地面,离开了字句的丛林,这样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全面的。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真正的情感体验凸显了语文感性化的一面,但不能弱化理性的思考。在思考中丰富情感,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相互交融,彼此共进。”笔者认为第2题的设计,具有“感性”与“理性”的成分,不失为一道好题。
  阅读教学是师生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唯有用扎实、真实、朴实做底蕴,多一份真心、真诚、真情,少一份浮华、虚无、伪装,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向和谐、走向丰盈。
  (周卫红,如东县实验中学,226400)
其他文献
[学校名片]  江苏省淮阴中学创办于1902年,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先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2000年通过省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集体、模范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园林式学校,全国文明单位、中国百强中学、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3800
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说过:“一个友善用脑的物理环境能够将人的压力感减少到最低,并把大脑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作用是明显的。”积极营造这样的友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建设也凸显友善用脑的特色。  一、友善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  友善的物理环境为友善用脑的教与学提供了教育特殊功能。用自然的物理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友善教
上世纪末“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虽经十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但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仍然缺少真正的认识,他们更多地是将信息技术教育仅定位于教学信息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的信息素养。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有些偏差,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儿童学会用信息技术学习各门课程,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成长的一种方式。  一、信息技术是促进儿童成长的一种方式  1.信息技术
卫星把他的《与君书》教学实录发我,请我做个点评,即评课。这活真的不好干。因为,我和大家一样,很讨厌那种婆婆式的姿态和名词术语满嘴又作势又陈腐的表达。我喜欢听人上课,不喜欢听人评课。每每坐在听评课的礼堂里,也是彻头彻尾的“被听评课”者。即使是在纸上听课,把卫星的大作《与君书》和教学实录这近万字的文字一气读完,搁谁身上都会有一种非常舒服和满足的感觉,哪里还需要“狗尾续貂”?套用一句当年刘晓庆的广告词:
内容摘要:《管子》(心术)篇在“虚静”理论的阐述上,将“虚静”理论提升到认识论的层面,并探讨了认识主体和客体在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中的关系。认为只有主体和客体的完美结合,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管子》(心术)篇主张主体在保持“虚静”心境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把握,以正确地发现事物中所蕴含的“道”。这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以及当代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子》 《心术》 虚静
1996年起,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就踏上了体验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征程。16年来,从德育活动的先行,到课堂教学的攻坚,再到体验教育体系的构建,直到体验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了精彩的跨越。我们对体验教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个体发展到整体融合的探索历程。前行途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体验教育的持续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学生完满生活的丰沃土壤,已经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体验教育基地:打造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重要命题,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纵观当下的教师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一)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三多三少”现象:  1.应付事务多,学习研修少。目前学校内部管理条线多,常规事务杂,所有工作及活动都需要一线老师去贯
摘要:现代型学校的发展需要重建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从精神文化的“内”促行为文化的“外”。教师文化的本质体现在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文化;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14-03  一、现代型学校对教师文化建设的呼唤  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承人类已有知识,而是追
摘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要发展每个教师、成就每个学生、幸福每个家庭。未成年人习惯养成的家校合作机制建构,不仅可以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家庭掉队”的目标,也是“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习惯养成;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53-04  习惯养成教育是增进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有
【案例描述】  2012年3月20日上午,我在本校面向南京市品德教师,执教了一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研讨课《春天的种植》。这是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中的第二课,本课是对一年级所学的《别把花草弄疼了》的拓展和延伸,旨在通过种植植物、记录种植日记,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能够坚持不懈地照顾某种植物的毅力。但由于本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市,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