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失同步心力衰竭(DHF)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约30%无反应,近期微小RNA(miRNA)相关研究为其发生机制与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信息。一方面,DHF发生的病理变化与某些miRNA特别是心脏特异性miRNA相关,这些miRNA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及心肌纤维化等,并在CRT后参与这些病理变化的逆转;另一方面,由于特异性与左心室壁张力(即CRT的作用靶点)相关,miRNA可能在将来对C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同步心力衰竭(DHF)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约30%无反应,近期微小RNA(miRNA)相关研究为其发生机制与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信息。一方面,DHF发生的病理变化与某些miRNA特别是心脏特异性miRNA相关,这些miRNA参与了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及心肌纤维化等,并在CRT后参与这些病理变化的逆转;另一方面,由于特异性与左心室壁张力(即CRT的作用靶点)相关,miRNA可能在将来对CRT适应患者筛选提供重要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心房大小对磁导航(RMN)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43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RMN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按照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A组(<40 mm,16例)和B组(≥40 mm,2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应用、手术成功与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阵发性房颤比例高(15/16对13/27,P=0.0
目的分析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颤/房扑)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全国20家医院入选急诊就诊的房颤/房扑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房颤/房扑类型、伴随疾病、CHADS2评分院内治疗措施及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 015例房颤/房扑患者,平均年龄(68.5±13.3)岁,女性1 104
随着现代起搏器功能日趋生理化,起搏器综合征已愈发少见。我们收治1例主因"反复胸闷、咽部紧缩感3个月,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10余天"入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行起搏器更换术后恢复DDD起搏模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心电图示多导联T波倒置,考虑起搏器电池耗竭致起搏器综合征及T波记忆现象。现回顾该病例的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总结经验。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终时,应用尼非卡兰与伊布利特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法的单中心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心内科入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充分消融后房颤仍然持续者49例,随机对照法分组并采用伊布利特(26例)和尼非卡兰(23例)药物复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校正QT间期(QTc)达峰与恢复时间、转复成功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国内Brugada综合征患者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植入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特征、ICD恰当治疗、不恰当治疗及ICD植入相关并发症等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例接受ICD治疗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47.6±8.6)岁,男18例(90.0%
通过起搏器功能和不同起搏部位避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是不衰的话题。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应能使心室起搏依赖伴有心脏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获益。无导线起搏器及非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两者的结合亦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同在,针对经静脉植入左心室导线失败及术后无反应的患者可进行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研究。希望可穿戴式除颤器尽快能在国内常规应用,并进一步推广使
目的探讨脊神经在颈部迷走神经刺激(VNS)诱发犬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14只杂种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脊神经刺激(SCS)组和脊神经阻滞(SCB)组,各7只。SCS组给予脊髓T1~T2水平90%的阈电压刺激,SCB组于T2~T3水平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两组犬于基线期、VNS期、SCS期和SCS/SCB+VNS期测定有效不应期(ERP)、不应期离散度(dERP)和房颤诱发情况,并记录基线
心脏电生理历经30年的历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来说,导管消融几乎无不能及,但未来5~10年是该领域的平台期。期间的电生理发展应聚焦于基础电生理培训、规范导管消融技术操作、基于大数据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路径的探索、重视预防性策略研究。
"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迄今已走过7个年度。2018年编辑部再度会同国内相关专家遴选出我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10大研究,内容涵盖心房颤动检测和导管消融的最新研究,室性心律失常消融的新策略,心血管植入性电子器械治疗的新技术、新突破,希氏-浦肯野纤维系统起搏的新进展,围术期抗菌治疗的新依据,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新分类,心脏骤停相关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愿与同道们共同讨论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动态,探索最新的
束室旁路(FVP)是Mahaim纤维的少见类型。束室旁路可合并其他类型的旁路和心动过速。束室旁路也可合并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特别是有PRKAG2基因突变所致的糖原积累性心肌病时,其体表心电图表现和电生理特征常有别于典型FVP且预后较差。本文将从解剖、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征,合并多旁路、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PRKAG2心脏综合征与FVP及外科手术获得性FVP等方面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