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重视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课程,这项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项活动是以学生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为出发点,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将知识与技能的灵活应用,注重学生在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这项课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系统;设计
引言: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这时就需要对学生培养在创新的意识、探究事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实践的精神。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與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无关的知识,或是跟课堂无关的知识都不会得到老师甚至学校的关注。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脱离,从而让学生的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一直得不到成长。为了实现学生在未来能够适应今后的社会,就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成长,甚至能够帮助学生实践的能力有效提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并列,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这项课程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有所不同,不仅仅需要明确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还要对活动的内容以及方式等实行认真的规划与设计,并且在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对其整个过程实行合理的评价。从综合实践活动性质方面来说,课程的具体内容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之后在对进行相应的探究等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实践。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在活动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在对这项课程的理解,以及性质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2)很难保证这项课程顺利实施。(3)极度缺乏这方面的课程资源。(4)教授课程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并不符合这门课程的要求。(5)课程结束之后并不能有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并不能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这门课程在我国逐渐推广,这本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的问题以及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而这本课程在对师资方面的建设、课程资源方面的开发等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衍生出来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阻碍这门课程的发展,只会将这门课程不断的优化,从而让其走的更加深远。
三、活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活动理论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活动系统的构建要素
在活动系统之中,其主要包括主体、客体以及共同体的主要的因素,之后在与工具、规则和分工三个要素相辅相成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主体也就是说在进行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体或是一个小组,在活动中依据主体的意愿来实行。(2)其一客体是主体所操控的对象,也就是说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活动,或是能够将活动进一步创造的客体,统称为面向客体性。因为客体具有一定的不同,所以才能将不同类型的活动划分开;其二客体是活动所能只指向的目标,主体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客体为导向。(3)共同体是由多个小组或是个体成员所组成,是主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身处的团体。在学校的诸多活动中,学生一般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团队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传递信息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目标。(4)工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包含了将客体实施转化为结果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所有事物、以及工具这两者之间的纽带。(5)规则是具体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是能够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实行的关键所在,参与活动的一方能够受气约束,而另一方能够对规则实施更改,或是制定规则。(6)分工是以活动目标为导向,让不同的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与责任。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组成员根据分工形成一定的联系,并且共同承担保证完成活动目标。
(二)活动系统
活动系统是将六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四种类型的子系统,分别是生产、交流、分配以及消费这四种子系统,这几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依赖。(1)生产子系统是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系统。其主要是由主体、客体以及工具这三者组合而成,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以主体的活动目标为导向,使用工具得以活动实施改造,使得客体能够转化成结果,从而最终实现活动的目标。(2)消费子系统是能将客体转化为结果的目标实现,让主体与共同体能够合作并且让其作用于客体之中,但是这种活动之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此外共同体除了能够支持主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主体的能量,所以才被称之为消费子系统。(3)交流子系统说能设计到的是主体、共同体和规则等要素。在这个系统当中,这些规则是由活动当中的所有成员共同商议得出,并且必须遵守。(4)分配子系统是将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分配开来。从而让客体实施转化,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规则,为不同的成员分配相应的任务。此外,这个系统是由客体为导向,再由共同体参与其中的活动子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活动来设计多元化的活动类型,并且要不断将所使用的工具更新,将所有比较开放性的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的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共同协作。
参考文献:
[1]柳叶青. 活动理论视角下教材评价标准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王露露. 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创客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吴莉霞. 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仲娇娇. STEAM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5]李敏娇.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系统;设计
引言: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这时就需要对学生培养在创新的意识、探究事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实践的精神。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與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无关的知识,或是跟课堂无关的知识都不会得到老师甚至学校的关注。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脱离,从而让学生的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一直得不到成长。为了实现学生在未来能够适应今后的社会,就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成长,甚至能够帮助学生实践的能力有效提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并列,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这项课程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有所不同,不仅仅需要明确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还要对活动的内容以及方式等实行认真的规划与设计,并且在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对其整个过程实行合理的评价。从综合实践活动性质方面来说,课程的具体内容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之后在对进行相应的探究等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实践。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在活动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在对这项课程的理解,以及性质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2)很难保证这项课程顺利实施。(3)极度缺乏这方面的课程资源。(4)教授课程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并不符合这门课程的要求。(5)课程结束之后并不能有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并不能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这门课程在我国逐渐推广,这本课程与传统课程之间的问题以及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而这本课程在对师资方面的建设、课程资源方面的开发等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衍生出来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阻碍这门课程的发展,只会将这门课程不断的优化,从而让其走的更加深远。
三、活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活动理论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活动系统的构建要素
在活动系统之中,其主要包括主体、客体以及共同体的主要的因素,之后在与工具、规则和分工三个要素相辅相成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主体也就是说在进行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体或是一个小组,在活动中依据主体的意愿来实行。(2)其一客体是主体所操控的对象,也就是说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活动,或是能够将活动进一步创造的客体,统称为面向客体性。因为客体具有一定的不同,所以才能将不同类型的活动划分开;其二客体是活动所能只指向的目标,主体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客体为导向。(3)共同体是由多个小组或是个体成员所组成,是主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身处的团体。在学校的诸多活动中,学生一般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在团队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传递信息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目标。(4)工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包含了将客体实施转化为结果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所有事物、以及工具这两者之间的纽带。(5)规则是具体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是能够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实行的关键所在,参与活动的一方能够受气约束,而另一方能够对规则实施更改,或是制定规则。(6)分工是以活动目标为导向,让不同的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与责任。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组成员根据分工形成一定的联系,并且共同承担保证完成活动目标。
(二)活动系统
活动系统是将六种要素组合而成的四种类型的子系统,分别是生产、交流、分配以及消费这四种子系统,这几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依赖。(1)生产子系统是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系统。其主要是由主体、客体以及工具这三者组合而成,其在生产的过程中,以主体的活动目标为导向,使用工具得以活动实施改造,使得客体能够转化成结果,从而最终实现活动的目标。(2)消费子系统是能将客体转化为结果的目标实现,让主体与共同体能够合作并且让其作用于客体之中,但是这种活动之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此外共同体除了能够支持主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主体的能量,所以才被称之为消费子系统。(3)交流子系统说能设计到的是主体、共同体和规则等要素。在这个系统当中,这些规则是由活动当中的所有成员共同商议得出,并且必须遵守。(4)分配子系统是将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分配开来。从而让客体实施转化,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规则,为不同的成员分配相应的任务。此外,这个系统是由客体为导向,再由共同体参与其中的活动子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活动来设计多元化的活动类型,并且要不断将所使用的工具更新,将所有比较开放性的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的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共同协作。
参考文献:
[1]柳叶青. 活动理论视角下教材评价标准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王露露. 基于设计思维的小学创客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吴莉霞. 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仲娇娇. STEAM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5]李敏娇.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