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已经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多媒体教学早已走入语文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靓点。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指运用各种电教媒体,包括幻影、幻灯、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优化教学的过程,它在实际教学中生动、形象、多能、高效,表现力非常丰富,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在新课改中,只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并对它们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充分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 运用多种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通过运用声像设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感知和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感染力强的电教媒体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之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边听录音边欣赏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还眨呀眨的。”听了这段文字的描述,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赏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朵,近处可看蜜蜂翻飞,下有野花眨眼,几多诗意,几多春色,从一幅动感的、立体的画面中溢了出来。正是由于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发挥了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入情入境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易实施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既容易寻找教辅资料,更不会受限于学校的教学设备,故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运用多种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融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表情朗读,常常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指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感悟通过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朗读出来,无疑是一种美的释然、美的再造。
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雪天后秀美小山的各个细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把雪的光、色、态呈现在读者面前。配以电视散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让学生体会雪后小山的秀气,把他们带入文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让学生听其声、观其形,深刻领悟其优美意境。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对这幅画不禁产生喜爱之情,便可以带着浓厚的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就能做到声情并茂、准确传神,自然就提高了他们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仅仅局限于教师的片面讲解已经不足以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心理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在媒体使用上下功夫,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给他们身临其境之感,也能够挖掘学生朗读的潜质。
3 运用多种媒体,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越具体、越充分,表象的形成就越清晰、越深刻。使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难点,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首优美、舒缓的乐曲,再录入以下配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好一派迷人的月光: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晰可见,水中的藻、荇交错,原来是庭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这优美的一切怎不令人陶醉呢?接着,利用录音进行教学,先播放音乐一至两遍,让学生闭目静听,再指导学生结合音乐反复诵读。此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利用录音,可变无声为有声,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知诗词中的“音乐美”。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教师可绘制一张幻灯片:静静的湖面上,白雪皑皑,远处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中有亭子一座,一只小船正划向亭子……幻灯一打,教师配以相关的语音:“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雪后西湖上游览,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面对形象生动的幻灯片,学生定会置身于那雪后西湖的优美画卷中,画意浓浓,诗意融融,周身都有愉悦之感。
巧制幻灯,利用幻灯,可化无形与有形,将诗词中隐含的“图画美”直观再现。当然,诗词中的“音乐美”和“图画美”的意境,往往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把两种手段结合使用,且以朗读贯穿始终。只要教师能合理利用一些恰当的电教手段,在诗词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如临其境,去尽情领略诗词这一文化瑰宝中声情、图文并茂的美妙意境。在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一文时,先看动画片《花木兰》,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这一形象和她的故事。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生就早已把握了女英雄的种种经历,在看完后再去和他们一起探究这一首诗歌,不就变得简单易懂了吗?
4 运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可以扬长避短
随着电教媒体在教学中不断深入地使用,越来越凸显它独特的功能。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学习感知,理解教材,突破重难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在课前制作精美的课件,它所能容纳的知识系统具有极大的潜力。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更能够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最佳地表现语文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大多不太喜欢,再加上此文艰涩难懂,没有什么故事情节,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如果制作一个非常精美的课件,里面有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动人心魄的场景,有水兵演习的精彩画面,有人们争相观赏的情景再现,这样的课件放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岂不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激情给点燃了,教学效果不也就会非常好了吗?
5 结语
但是也要看到一些教师由于使用多媒体的随意性、盲目性,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直接下载网络上的课件,不能够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反倒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把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欣赏画面上,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教学不断改革,教师手捧一卷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因此,教师应该从单一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多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把可以介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种种手段启动起来,才能够挖掘出课堂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学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高度去认真研究,处理好电教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优化组合,让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靓点,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在新课改中,只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并对它们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充分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1 运用多种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通过运用声像设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感知和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感染力强的电教媒体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之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边听录音边欣赏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还眨呀眨的。”听了这段文字的描述,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赏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朵,近处可看蜜蜂翻飞,下有野花眨眼,几多诗意,几多春色,从一幅动感的、立体的画面中溢了出来。正是由于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发挥了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入情入境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易实施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既容易寻找教辅资料,更不会受限于学校的教学设备,故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运用多种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融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表情朗读,常常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指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感悟通过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朗读出来,无疑是一种美的释然、美的再造。
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雪天后秀美小山的各个细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把雪的光、色、态呈现在读者面前。配以电视散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让学生体会雪后小山的秀气,把他们带入文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让学生听其声、观其形,深刻领悟其优美意境。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对这幅画不禁产生喜爱之情,便可以带着浓厚的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就能做到声情并茂、准确传神,自然就提高了他们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仅仅局限于教师的片面讲解已经不足以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心理感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在媒体使用上下功夫,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给他们身临其境之感,也能够挖掘学生朗读的潜质。
3 运用多种媒体,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越具体、越充分,表象的形成就越清晰、越深刻。使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难点,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首优美、舒缓的乐曲,再录入以下配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好一派迷人的月光: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晰可见,水中的藻、荇交错,原来是庭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这优美的一切怎不令人陶醉呢?接着,利用录音进行教学,先播放音乐一至两遍,让学生闭目静听,再指导学生结合音乐反复诵读。此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利用录音,可变无声为有声,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知诗词中的“音乐美”。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教师可绘制一张幻灯片:静静的湖面上,白雪皑皑,远处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中有亭子一座,一只小船正划向亭子……幻灯一打,教师配以相关的语音:“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雪后西湖上游览,是何等惬意的事情啊!面对形象生动的幻灯片,学生定会置身于那雪后西湖的优美画卷中,画意浓浓,诗意融融,周身都有愉悦之感。
巧制幻灯,利用幻灯,可化无形与有形,将诗词中隐含的“图画美”直观再现。当然,诗词中的“音乐美”和“图画美”的意境,往往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把两种手段结合使用,且以朗读贯穿始终。只要教师能合理利用一些恰当的电教手段,在诗词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如临其境,去尽情领略诗词这一文化瑰宝中声情、图文并茂的美妙意境。在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一文时,先看动画片《花木兰》,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这一形象和她的故事。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生就早已把握了女英雄的种种经历,在看完后再去和他们一起探究这一首诗歌,不就变得简单易懂了吗?
4 运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可以扬长避短
随着电教媒体在教学中不断深入地使用,越来越凸显它独特的功能。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学习感知,理解教材,突破重难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在课前制作精美的课件,它所能容纳的知识系统具有极大的潜力。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更能够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最佳地表现语文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大多不太喜欢,再加上此文艰涩难懂,没有什么故事情节,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如果制作一个非常精美的课件,里面有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动人心魄的场景,有水兵演习的精彩画面,有人们争相观赏的情景再现,这样的课件放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岂不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激情给点燃了,教学效果不也就会非常好了吗?
5 结语
但是也要看到一些教师由于使用多媒体的随意性、盲目性,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直接下载网络上的课件,不能够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反倒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把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欣赏画面上,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教学不断改革,教师手捧一卷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因此,教师应该从单一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多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把可以介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种种手段启动起来,才能够挖掘出课堂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学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高度去认真研究,处理好电教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优化组合,让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靓点,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