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情,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谈几点做法:
一、激情导入,引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课堂上,教师真挚的情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引起情感共鸣,才会怀着一种兴奋和强烈自我表现参与教学活动。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引发了学生想学的渴望情感。
如《向命运挑战》一课的导入:今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来到我们中间,但我给大家带来他的一张生活照片。(出示照片)他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一个科学巨人,一个智者,一个神话……虽然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但他也是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士。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点燃生命之火,向命运挑战的,同时也希望这节课能成为同学们挑战的起点。学生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引发下,抓住切点,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点燃了情感的火花。激情的导入,教师必须有感情,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研究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和作者产生同感,以教师独特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二、媒体展示,触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场合产生的。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或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感情,使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激趣,融入到画的情境中去,进入到文字描写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充分体验到情感之美。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模范先进人物,这些人物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心里,很难忘记。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到的煎熬,教师出示邱少云烈火焚身的镜头,同学们被邱少云那种不怕牺牲的伟大形象所震撼。学生们油然而生:“您真是一位伟大的钢铁战士啊!”、“这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物的高大形象,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打动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得到流露。
三、感情朗读,促进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不是技巧的指导与提高,而是独特体验、丰富感受的表达。古人云:“发于情,歌以咏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需我们进一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颤与智慧的启迪。
例如《凡卡》一课教学中,学生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经历后,为了让学生从朗读中,从语言文字的感情中真切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我抓住“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一动情处,要求学生的朗读能感动自己,感染他人。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细细品味,慢慢融合到凡卡的生活中去,最后把声声哀求表达得字字啼血,催人泪下。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感情更加丰富、细腻,对文章的感情会更加全面、深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感情喷发的“火山”。感情积蓄的“高峡”,感情涌动的“激流”等并加以体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会逐步得到发展、提高。
四、真情倾吐,升华情感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拓宽语文和运用领域”的精神,利用那些有拓宽点的教材,大胆地跳出课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以促进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感悟。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中,不但有了情感的体验,而且也有了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思想的闸门。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的教学,在感悟了旧社会里扬科的悲惨命运后,学生愤愤不平的情感达到高潮。情动而辞发,我就让学生以诉讼的形式为扬科申冤并控告他们的罪行。这样水到渠成,一行行肺腑之言跃然纸上,这时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升华。
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材文本的情感、教学对象的情感、教育者的情感,我们都应全面考虑,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我们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情导入,引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课堂上,教师真挚的情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引起情感共鸣,才会怀着一种兴奋和强烈自我表现参与教学活动。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引发了学生想学的渴望情感。
如《向命运挑战》一课的导入:今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来到我们中间,但我给大家带来他的一张生活照片。(出示照片)他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一个科学巨人,一个智者,一个神话……虽然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但他也是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士。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点燃生命之火,向命运挑战的,同时也希望这节课能成为同学们挑战的起点。学生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引发下,抓住切点,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点燃了情感的火花。激情的导入,教师必须有感情,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研究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和作者产生同感,以教师独特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二、媒体展示,触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场合产生的。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或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感情,使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激趣,融入到画的情境中去,进入到文字描写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充分体验到情感之美。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模范先进人物,这些人物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心里,很难忘记。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到的煎熬,教师出示邱少云烈火焚身的镜头,同学们被邱少云那种不怕牺牲的伟大形象所震撼。学生们油然而生:“您真是一位伟大的钢铁战士啊!”、“这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物的高大形象,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打动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得到流露。
三、感情朗读,促进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不是技巧的指导与提高,而是独特体验、丰富感受的表达。古人云:“发于情,歌以咏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需我们进一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颤与智慧的启迪。
例如《凡卡》一课教学中,学生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经历后,为了让学生从朗读中,从语言文字的感情中真切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我抓住“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一动情处,要求学生的朗读能感动自己,感染他人。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细细品味,慢慢融合到凡卡的生活中去,最后把声声哀求表达得字字啼血,催人泪下。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感情更加丰富、细腻,对文章的感情会更加全面、深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感情喷发的“火山”。感情积蓄的“高峡”,感情涌动的“激流”等并加以体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会逐步得到发展、提高。
四、真情倾吐,升华情感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拓宽语文和运用领域”的精神,利用那些有拓宽点的教材,大胆地跳出课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以促进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感悟。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中,不但有了情感的体验,而且也有了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思想的闸门。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的教学,在感悟了旧社会里扬科的悲惨命运后,学生愤愤不平的情感达到高潮。情动而辞发,我就让学生以诉讼的形式为扬科申冤并控告他们的罪行。这样水到渠成,一行行肺腑之言跃然纸上,这时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升华。
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材文本的情感、教学对象的情感、教育者的情感,我们都应全面考虑,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我们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