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凝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具有反馈与矫正的功能。作业批改是实现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总结作业批改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形成基本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前不久,我校数学教研组搞了一次关于课堂作业训练情况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并没有真正重视或处理好这一环节,造成了低效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二、成因透视
影响课堂作业完成与反馈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教师课堂讲课的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甚至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所以不惜挤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自己的讲授。其实,没有学生自身的这些独立活动,单靠听老师的讲解和师生共同活动,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实践证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作业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因此挤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和反馈的时间用于教师的讲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教学结构不佳。以前虽然意识到课堂独立作业当堂完成与反馈的重要。并且在教学中安排了这个环节,但由于课堂教学结构不佳。无法保证这个环节的实现,往往等到讲完课后,尝试练习刚结束就下课了,当堂作业与反馈就落空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3,反馈意识不强。课堂上,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淡化了反馈这一环节,主要表现在:(1)认为课堂作业不能当堂完成而放在课外完成,待下一节课再反馈也未必不好。(2)在教案中虽然有当堂作业这一环节的安排,但并不一定要求当堂完成,也不安排当堂反馈环节。(3)教案上虽有当堂完成与反馈环节的安排,但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不够,未能实施。
4,量度把握不准。不少好心的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事实上,作业量过多,学生的时间不够,完成不了,作业反馈也就落空,甚至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
三、出路审视
1,提高当堂反馈意识。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当堂完成作业和反馈的强烈意识。认真安排每节课的这个环节,立足于课内解决问题,当堂的任务就要当堂完成。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尽快进入新课,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充分利用一节课的前20分钟的最佳教学时域,把讲授内容安排在最佳时域内,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新授任务。(2)尽量压缩教师过多的统一讲授时间,用在增加学生课内独立作业的时间。教师的讲授要精炼,对于新知识时重难点、新旧知识连接点,要讲得明白、精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废话,保证在预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讲授任务。(3)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这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精心设计作业内容。课堂作业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题的数量要适当,以学生努力在10分钟之内完成为限,既不超量也不偏少。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最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4,注意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用一辈子,所以从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起,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当堂完成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以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具有反馈与矫正的功能。作业批改是实现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总结作业批改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形成基本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前不久,我校数学教研组搞了一次关于课堂作业训练情况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并没有真正重视或处理好这一环节,造成了低效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二、成因透视
影响课堂作业完成与反馈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教师课堂讲课的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甚至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所以不惜挤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自己的讲授。其实,没有学生自身的这些独立活动,单靠听老师的讲解和师生共同活动,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实践证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作业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因此挤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和反馈的时间用于教师的讲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教学结构不佳。以前虽然意识到课堂独立作业当堂完成与反馈的重要。并且在教学中安排了这个环节,但由于课堂教学结构不佳。无法保证这个环节的实现,往往等到讲完课后,尝试练习刚结束就下课了,当堂作业与反馈就落空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3,反馈意识不强。课堂上,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淡化了反馈这一环节,主要表现在:(1)认为课堂作业不能当堂完成而放在课外完成,待下一节课再反馈也未必不好。(2)在教案中虽然有当堂作业这一环节的安排,但并不一定要求当堂完成,也不安排当堂反馈环节。(3)教案上虽有当堂完成与反馈环节的安排,但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不够,未能实施。
4,量度把握不准。不少好心的教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事实上,作业量过多,学生的时间不够,完成不了,作业反馈也就落空,甚至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
三、出路审视
1,提高当堂反馈意识。教师要提高认识,树立当堂完成作业和反馈的强烈意识。认真安排每节课的这个环节,立足于课内解决问题,当堂的任务就要当堂完成。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尽快进入新课,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充分利用一节课的前20分钟的最佳教学时域,把讲授内容安排在最佳时域内,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新授任务。(2)尽量压缩教师过多的统一讲授时间,用在增加学生课内独立作业的时间。教师的讲授要精炼,对于新知识时重难点、新旧知识连接点,要讲得明白、精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废话,保证在预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讲授任务。(3)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这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精心设计作业内容。课堂作业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题的数量要适当,以学生努力在10分钟之内完成为限,既不超量也不偏少。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最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4,注意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用一辈子,所以从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起,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当堂完成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以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