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细读”教学的研究是美国母语阅读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阅读教学中运用细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开展合作探究,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是非常契合的。本文将对美国母语阅读教学的细读法展开具体的介绍和点评,并结合美国版初中文学教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相关片段进行举例论证,以期对当前义务教育高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美国母语;细读;读写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00年,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提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习精读,培养他们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就已提及“精读”二字;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再次对“精读”做出了要求;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要求学生能把握文本基本观点与主要信息,更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离开文本,只注重主题思想与艺术技巧等的分析。因此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删去了对“文体”的把握,同时强调要避免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教学要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
美国母语教学一直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一直推崇学生做一名思考型的阅读者,旨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的CCR阅读标准①也提出了英语阅读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式的阅读方式、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方法,这些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美国母语阅读教学所提倡的“细读”法就非常契合美国的CCR阅读标准,对于我国的阅读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版《我有一个梦想》是金城出版社发行的,选自《美国读本:全美著名中学文学教育名篇选读》,是美国中学文学教材。另外我国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也编入了《我有一个梦想》,两个版本之间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因此,笔者以美国版《我有一个梦想》的相关片段为中心,对美国初中 “细读”教学法进行介绍,就“细读”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与反思建议两部分展开叙述与讨论,以求对目前在义务教育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其他各种能力有所借鉴与启示。美国初中细读法主要是分九大步骤展开的,笔者对其介绍如下:
第一步:教师自身要先对文本进行细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读时,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身必须要对文本进行细读。我们要将文本中直接或者间接的细节提取出来,确定文本现如今的读者群体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接着我们把从文本中收集到的细节罗列出来,之后将其与学生的细节列表进行对比,从而我们就可以通过细节阅读提取足够的细节。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段落如下: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保障。
你可以从文本中找到以下细节(这个列表并不详尽):
演讲的人是谁?马丁·路德·金,他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活动家。文章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服读者黑人应和白人一样得到相应权利。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形象化的语言?在美国政府和它的公民们之间的银行交易具有隐含的意义,例如文中所指的“支票”“银行”等;另外马丁·路德·金将美国拟人化,给予了它性别,文本中用“她”进行称谓。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路德·金引用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时候呼吁当地政府公平对待黑人白人,同样当他暗示政府不能再拒绝他们最后承诺的时候也呼吁读者要有正义感,也就是要求政府答应把“支票”兌现。
第二步:决定如何呈现文本
教师要确定一个具体的方式来告诉学生阅读时,文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想象或者感悟,因此如何呈现文本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打算以纸张的形式呈现文本,那么就要提供给学生2—3倍的空间来做注释。如果打算以计算机的形式呈现文本,那么就要考虑学生能否在电脑上进行标记或者他们是否需要纸张做注释。
第三步:阐述细读的目的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细读的目的是什么,并且要了解我们需要他们通过文本找到哪些有用的信息。这个步骤有助于说明泛读和细读之间的差别在哪里。美国教育大纲(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CCSS)对泛读和细读之间的区别作了明确阐述。在向学生阐述完细读与泛读两者之间的区别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明细读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细读”这种阅读方法掌握了多少。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背景来增加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希望他们通过搜寻文本细节来明确以下问题:文本演讲了什么内容、是谁在演讲、他为什么要演讲、他想向哪些人演讲。当然,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任何分析都不能脱离文本,文本的背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纯粹将注意力放在文本背景、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上,就会脱离文本,偏离教学目的。因此,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内容提及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文本有关的语文知识,但是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第四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看看文本中的每一个标题,提前了解下作者的生平,确定文本的形式(例如诗歌或者散文),接下来对文本展开初步的阅读。第一遍初步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文本的主体内容进行了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重复的阅读,在第二遍阅读过程中要仔细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第三遍阅读时就要更前进一层,去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学生需要能够阐释路德·金说明了美国对非洲裔美国人的不公平之处。另外,学生需要了解文本中路德·金演说的内容只是他演讲稿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述文本前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注释以及做相关笔记。美国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做注释这一环节。笔者认为,做注释的同时也是阅读者在思考。在我国,很多学生阅读时都是走马观花,只注重量的积累,而不注重质的超越。做注释在文本细读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将外在的信息与个人内在的思考相融合,围绕文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做注释这个简单细小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文本细节展开自我提问,对文本展开进一步探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是门实践性课程,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把握,其中“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也是新增加的关注点。因此,笔者认为做注释这一环节值得我们积极关注,将其融合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来。 第五步:提供一个做注释的方法
关于如何做注释或者如何在文本上做标记,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示。学生之后可以通过自我摸索对做注释有一个自身的方法体系,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做注释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很有效果的。例如可以告诉学生在最重要的具体名词下面进行画线标记,将形容词圈画出来,给积极性动词画个方框,并且在主题词下面进行三角形标注。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表格分别罗列出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并且把主题句摘抄出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老师的教学指导可以有所不同。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对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画线标记,例如“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将具有隐喻性的词汇圈画出来,例如文本中的“支票”“银行”,并且在一边罗列出重要的细节。做注释的方法多种多样,圆圈图、双气泡图、树状图、弧形图、流程图等都可以在做注释这个环节进行运用。通过做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理清文本中的叙述或者论证结构。笔者认为,思维导图适合在做注释的时候运用,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建构相关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另外,什么时候运用做注释这个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学生对于文本的把握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关注文本重难点。
第六步:提问的问题需要能够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由于我们是站在自身的角度阅读文本的,所以我们应该准备好要提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细节。当然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转变,因为同样一个问 题,大学生也许能够回答但是初中生是回答不了的。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哪些细节是作者为了让读者看看自己思考的成果?哪些细节是作者故意忽略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是否故意使用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具体在哪处?为什么文本中的这个角色会有这样的行为?文本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悟?你认为文本作者的读者意识是什么?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对文本重复阅读是细读的重要特色,与重复阅读相对应,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层次的加深,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第一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中的内容提问,例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细节,提出一些辨析性的问题,例如文本结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等;第三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背景,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结合作者生平感悟文本的引申含义。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纯粹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探究,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才能够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目前众多的阅读教学都停留在文本的浅层次上,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的讲授一知半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也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往往过于追求课外阅读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超越。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往往阅读了半天,却对文本的内容毫 无了解,此刻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思考。
第七步: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细节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阐述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细节。他们可以向教师口头陈述,也可以将细节罗列成一个清单。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不是提供一段文本的摘要,而是需要尽可能详细地罗列出细节,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细读。在学生罗列出细节的清单后,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细节清单,这样师生就可以共同进步。笔者认为这是师生合作的一步,一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吃,一个人只有半个苹果;一个思想分享给两个人,就能变成两个思想,甚至更多。这是分享的力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光听,掌握的知识是5%;同伴互助,掌握的知识是90%。这个步骤是学生进行讨论的好时机,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彼此是如何走进文本的,以及为什么每个人细节清单会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这一步骤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再次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其中文本中的一些“信号”词语很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它们找出来并进行注释。新、旧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及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增加了“积极”二字,表明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强烈倡导与鼓励。因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讨论环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八步:把细节分为“直接”和“间接”类别
当学生罗列出细节清单后,可以引导学生将细节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部分。细读首先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直接明确的细节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推测更多的信息。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自己所认为的作者观点和文本直接告诉读者的作者观点。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文本中的直接细节是:美国对待黑人很不公平,这个国家是建立在自由意志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之上的,并且演讲者和听众都要求在华盛顿特区改变对待黑人的态度。那么文本的间接细节是:路德·金是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而且人们听了他的演讲后期望美国能够公平对待黑人。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关注直接明确的细节,而不是脱离文本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传授给学生。
第九步:将细读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联系
将细读与其他环节相融合,例如将文本阅读与学生的独立写作相融合,这样可以让写作和阅读变得更有意义。另外,给学生一个加入阅读或者写作活动的理由,而不仅通过考试来约束他们。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学生可以通过以演讲稿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感悟,或者发表更独特的见解,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路德·金的演讲举行一次辩论赛等。“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研究能力,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尽管本文的重点是放在阅读教学上面,但是学会了细读法后,根据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进行写作,也是美国母语教学的一个重大部分。写作教学其实和阅读教学有相通之处,例如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对文本或者主旨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我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内容中提及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而不是将两者孤立开来,也不能忽视两者中的任何一方。
目前我国教育界实施的阅读教学方法混乱,自发层面上的倾重记忆、苦口呆读、轻视感悟、偏废表达,掺和着那种以“忠”“孝”“悌”为核心,以接受纲常伦理为指向的蒙学教育目的,导致学生被不自觉地异化为“被思考”“被阅读”“被接受”“被表达”。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关注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纯粹地背诵记忆文本。美国母语阅读教育的细读法所提倡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作者的读者意识、做注释等各个环节与步骤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另外,读与写是连续的,不能分离,要把两者联系起来。我们通过美国阅读教学的细读法,可以认识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以读为条件、写为目的,从输入到输出,保持完整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借鉴美国母语阅读教学的细读法,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
注释
①CCR(the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anchor standards)标准,即学院和就业准备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林娟.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实践及启示——以华盛顿州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3]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Timelines, Costs, and Input on Enhancements[EB/OL].http://www.k12.wa.us/LegisGov/2012documents/CCSSReport2012.pdf,12,17.
[4]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 ? Reading: Informational Text ? Grade 3 [EB/OL].http:// www.corestandards.org/ELA-Literacy/RI/3/
作者簡介:顾倩雯,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王国均,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美国母语;细读;读写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00年,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提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习精读,培养他们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就已提及“精读”二字;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再次对“精读”做出了要求;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要求学生能把握文本基本观点与主要信息,更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离开文本,只注重主题思想与艺术技巧等的分析。因此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删去了对“文体”的把握,同时强调要避免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教学要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
美国母语教学一直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一直推崇学生做一名思考型的阅读者,旨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的CCR阅读标准①也提出了英语阅读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式的阅读方式、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方法,这些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美国母语阅读教学所提倡的“细读”法就非常契合美国的CCR阅读标准,对于我国的阅读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版《我有一个梦想》是金城出版社发行的,选自《美国读本:全美著名中学文学教育名篇选读》,是美国中学文学教材。另外我国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也编入了《我有一个梦想》,两个版本之间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因此,笔者以美国版《我有一个梦想》的相关片段为中心,对美国初中 “细读”教学法进行介绍,就“细读”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与反思建议两部分展开叙述与讨论,以求对目前在义务教育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其他各种能力有所借鉴与启示。美国初中细读法主要是分九大步骤展开的,笔者对其介绍如下:
第一步:教师自身要先对文本进行细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读时,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身必须要对文本进行细读。我们要将文本中直接或者间接的细节提取出来,确定文本现如今的读者群体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接着我们把从文本中收集到的细节罗列出来,之后将其与学生的细节列表进行对比,从而我们就可以通过细节阅读提取足够的细节。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段落如下: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保障。
你可以从文本中找到以下细节(这个列表并不详尽):
演讲的人是谁?马丁·路德·金,他是著名的美国黑人民权活动家。文章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服读者黑人应和白人一样得到相应权利。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形象化的语言?在美国政府和它的公民们之间的银行交易具有隐含的意义,例如文中所指的“支票”“银行”等;另外马丁·路德·金将美国拟人化,给予了它性别,文本中用“她”进行称谓。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路德·金引用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时候呼吁当地政府公平对待黑人白人,同样当他暗示政府不能再拒绝他们最后承诺的时候也呼吁读者要有正义感,也就是要求政府答应把“支票”兌现。
第二步:决定如何呈现文本
教师要确定一个具体的方式来告诉学生阅读时,文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们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想象或者感悟,因此如何呈现文本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打算以纸张的形式呈现文本,那么就要提供给学生2—3倍的空间来做注释。如果打算以计算机的形式呈现文本,那么就要考虑学生能否在电脑上进行标记或者他们是否需要纸张做注释。
第三步:阐述细读的目的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细读的目的是什么,并且要了解我们需要他们通过文本找到哪些有用的信息。这个步骤有助于说明泛读和细读之间的差别在哪里。美国教育大纲(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CCSS)对泛读和细读之间的区别作了明确阐述。在向学生阐述完细读与泛读两者之间的区别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明细读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细读”这种阅读方法掌握了多少。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背景来增加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希望他们通过搜寻文本细节来明确以下问题:文本演讲了什么内容、是谁在演讲、他为什么要演讲、他想向哪些人演讲。当然,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任何分析都不能脱离文本,文本的背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纯粹将注意力放在文本背景、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上,就会脱离文本,偏离教学目的。因此,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内容提及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文本有关的语文知识,但是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第四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看看文本中的每一个标题,提前了解下作者的生平,确定文本的形式(例如诗歌或者散文),接下来对文本展开初步的阅读。第一遍初步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文本的主体内容进行了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重复的阅读,在第二遍阅读过程中要仔细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第三遍阅读时就要更前进一层,去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学生需要能够阐释路德·金说明了美国对非洲裔美国人的不公平之处。另外,学生需要了解文本中路德·金演说的内容只是他演讲稿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述文本前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注释以及做相关笔记。美国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视做注释这一环节。笔者认为,做注释的同时也是阅读者在思考。在我国,很多学生阅读时都是走马观花,只注重量的积累,而不注重质的超越。做注释在文本细读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将外在的信息与个人内在的思考相融合,围绕文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做注释这个简单细小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文本细节展开自我提问,对文本展开进一步探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是门实践性课程,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把握,其中“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也是新增加的关注点。因此,笔者认为做注释这一环节值得我们积极关注,将其融合于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来。 第五步:提供一个做注释的方法
关于如何做注释或者如何在文本上做标记,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示。学生之后可以通过自我摸索对做注释有一个自身的方法体系,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做注释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很有效果的。例如可以告诉学生在最重要的具体名词下面进行画线标记,将形容词圈画出来,给积极性动词画个方框,并且在主题词下面进行三角形标注。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表格分别罗列出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并且把主题句摘抄出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老师的教学指导可以有所不同。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对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画线标记,例如“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将具有隐喻性的词汇圈画出来,例如文本中的“支票”“银行”,并且在一边罗列出重要的细节。做注释的方法多种多样,圆圈图、双气泡图、树状图、弧形图、流程图等都可以在做注释这个环节进行运用。通过做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理清文本中的叙述或者论证结构。笔者认为,思维导图适合在做注释的时候运用,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建构相关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另外,什么时候运用做注释这个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学生对于文本的把握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关注文本重难点。
第六步:提问的问题需要能够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由于我们是站在自身的角度阅读文本的,所以我们应该准备好要提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细节。当然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转变,因为同样一个问 题,大学生也许能够回答但是初中生是回答不了的。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思考和提问:哪些细节是作者为了让读者看看自己思考的成果?哪些细节是作者故意忽略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是否故意使用了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具体在哪处?为什么文本中的这个角色会有这样的行为?文本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悟?你认为文本作者的读者意识是什么?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对文本重复阅读是细读的重要特色,与重复阅读相对应,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层次的加深,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第一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中的内容提问,例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细节,提出一些辨析性的问题,例如文本结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等;第三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背景,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结合作者生平感悟文本的引申含义。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纯粹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探究,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才能够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目前众多的阅读教学都停留在文本的浅层次上,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的讲授一知半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也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往往过于追求课外阅读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超越。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往往阅读了半天,却对文本的内容毫 无了解,此刻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思考。
第七步: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细节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阐述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细节。他们可以向教师口头陈述,也可以将细节罗列成一个清单。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不是提供一段文本的摘要,而是需要尽可能详细地罗列出细节,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了细读。在学生罗列出细节的清单后,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细节清单,这样师生就可以共同进步。笔者认为这是师生合作的一步,一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吃,一个人只有半个苹果;一个思想分享给两个人,就能变成两个思想,甚至更多。这是分享的力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光听,掌握的知识是5%;同伴互助,掌握的知识是90%。这个步骤是学生进行讨论的好时机,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彼此是如何走进文本的,以及为什么每个人细节清单会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这一步骤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再次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其中文本中的一些“信号”词语很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它们找出来并进行注释。新、旧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及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增加了“积极”二字,表明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强烈倡导与鼓励。因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讨论环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八步:把细节分为“直接”和“间接”类别
当学生罗列出细节清单后,可以引导学生将细节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部分。细读首先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直接明确的细节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推测更多的信息。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自己所认为的作者观点和文本直接告诉读者的作者观点。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文本中的直接细节是:美国对待黑人很不公平,这个国家是建立在自由意志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之上的,并且演讲者和听众都要求在华盛顿特区改变对待黑人的态度。那么文本的间接细节是:路德·金是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而且人们听了他的演讲后期望美国能够公平对待黑人。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关注直接明确的细节,而不是脱离文本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传授给学生。
第九步:将细读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联系
将细读与其他环节相融合,例如将文本阅读与学生的独立写作相融合,这样可以让写作和阅读变得更有意义。另外,给学生一个加入阅读或者写作活动的理由,而不仅通过考试来约束他们。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学生可以通过以演讲稿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感悟,或者发表更独特的见解,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路德·金的演讲举行一次辩论赛等。“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研究能力,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尽管本文的重点是放在阅读教学上面,但是学会了细读法后,根据文本中的论点论据进行写作,也是美国母语教学的一个重大部分。写作教学其实和阅读教学有相通之处,例如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强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对文本或者主旨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我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新增内容中提及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而不是将两者孤立开来,也不能忽视两者中的任何一方。
目前我国教育界实施的阅读教学方法混乱,自发层面上的倾重记忆、苦口呆读、轻视感悟、偏废表达,掺和着那种以“忠”“孝”“悌”为核心,以接受纲常伦理为指向的蒙学教育目的,导致学生被不自觉地异化为“被思考”“被阅读”“被接受”“被表达”。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关注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纯粹地背诵记忆文本。美国母语阅读教育的细读法所提倡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作者的读者意识、做注释等各个环节与步骤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另外,读与写是连续的,不能分离,要把两者联系起来。我们通过美国阅读教学的细读法,可以认识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以读为条件、写为目的,从输入到输出,保持完整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借鉴美国母语阅读教学的细读法,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
注释
①CCR(the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anchor standards)标准,即学院和就业准备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林娟.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实践及启示——以华盛顿州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3]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Timelines, Costs, and Input on Enhancements[EB/OL].http://www.k12.wa.us/LegisGov/2012documents/CCSSReport2012.pdf,12,17.
[4]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 ? Reading: Informational Text ? Grade 3 [EB/OL].http:// www.corestandards.org/ELA-Literacy/RI/3/
作者簡介:顾倩雯,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王国均,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