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多的美国大片要杀进中国市场了!不久之前,一条新闻震撼了中美电影市场: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两国就放宽美国影片进口份额和增加分账比率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每年进口美片的份额从之前的20部增加至34部,美方的票房分账比例则从13%提高至25%。消息一出,西方舆论欢呼声一片。
美国副总统拜登使用“突破性”一词来定性该项协议,美国电影协会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协议”,彭博社也在题为《好莱坞赢得进入中国的通道》的报道中点出这一协议的关键所在。但是,他们的中国同行却反应不一,有人为好莱坞将会带来的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经验而叫好,有人则忧虑好莱坞这只老虎会吃掉更多国产片的生存空间。
功夫熊猫或将出生在上海
就在中美达成电影相关协议后不久,外界传闻谋划已久的“梦工厂”落户上海的计划成为了现实。2月18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在上海合资组建上海东方梦工厂影视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东方梦工厂”,其中中方控股55%,美方持股45%,首轮投资达3.3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资项目,标志着美国梦工厂或将很快成为进入中国电影行业的首家外资影业公司。
近年来,中美电影业界都在谋求合作。对于美方来说,百亿规模的中国市场令人垂涎,而中方所希望的,是分享好莱坞的经验与技术。因此,该协议的签订对于双方的合作是一个利好消息。在此前中影集团、华夏电影公司等中国电影市场的龙头老大都与时代华纳等好莱坞巨头一起尝试过合资公司和合拍计划。而在半年间就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的梦工厂此刻可算是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
消息人士认为,“东方梦工厂”或将与SMG旗下子公司炫动卡通——即《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的制作方——紧密合作。这一点对于双方来说可谓是双赢,因为在动画片领域,梦工厂是长袖善舞,全球最卖座的20部动画片当中,梦工厂有7部入榜,动画电影史上前10名中,梦工厂有4部。而拥有国内运营经验和渠道的 炫动卡通需要的是梦工厂助其产生一个旗舰型的动画人物。
鉴于《功夫熊猫2》在华的票房总额超过美国本土,有传言,未来梦工厂可能会在中国制作《功夫熊猫》、《马达加斯加》的续集,并会制作更多适合中国的片子。
而梦工厂顺利与中国公司开展合作,或许正与其擅长动画领域有关。有分析称,中方允许梦工厂落户上海是打算从梦工厂学到动画片制作以及发行的多种技巧。另外,动画片还是一个“安全领域”,向来在进出口方面都不会遇到太大阻碍,而且像《功夫熊猫》这样的动画片无疑还有助于中国“软实力”的增长。虽然梦工厂只能掌握公司的部分控制权,而且非动画类影片以及涉及中国题材的故事片可能进不了中国大门,但对于垂涎中国市场已久的梦工厂来说,能走出目前的这一步,也已经是相当大的成功。
“好莱虎”有多可怕?
虽然合作前景看好,但更多的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仍然引起业界“弱小的中国电影如何能抵抗好莱坞强势入侵”的焦虑。对此,将好莱坞戏称为“好莱虎”的导演冯小刚认为,这只虎不足为惧。
冯小刚在微博上写道:“1.‘好莱虎’来得越多,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就越大。因为把关的尺度是一个标准,他们能拍的内容我们也同享。2.政府必须加力打击盗版,不然‘好莱虎’跟你急,这成果我们也分享,这回俺们有好莱虎撑腰了。看你们谁还敢!3. 对观众是好消息。优胜劣汰。怕什么呢?”可见若只是想着御敌于国门之外,偏安于保护政策的羽翼之下,恐怕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而从中国的电影政策方面来看,美国电影业还远未洞开中国的大门。因为中国既未放弃引进电影的配额制度,也未放弃对发行权的掌控。
自1995年起,中国电影局发文表示,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好电影”。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这一数量增加到20部。此后,这一数字一直保持,以至于在2007年,美国就中国对电影发行和其他文化产品的市场准入限制向世贸组织提起争端,2009年8月,世贸组织裁定中国对进口电影的限制与世贸有关业务不符,促中国开放相关市场。因此,目前的这一协议应当属于中国对于WTO承诺的逐步实现。但也只是把配额增加,而且增加的14部大片还特意注明了是3D和IMAX,这也与中国高品质银幕数量增加,需要更多3D和IMAX电影的需求相吻合。至于分账比例增加算起来还是美国电影“亏了”,因为美国电影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分账比例一般在30%以上,我国的分账比例即使从13%增加到25%,仍低于国际水平。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都有发行上的限制,比如韩国就有院线放映的本国电影不得低于40%的限制。如若完全开放,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保证自己的院线能不被美国大片占领。而我国的限制尤为严格。目前我国只有中影和华夏才能发行国外影片,这两家公司垄断了海外进口电影的发行权。从1994年开始,一直都是中影从事分账大片的进口发行,2003年,华夏电影公司成立打破了中影独大的局面。很多进口大片也是两大公司负责不同区域的发行工作。
而美国在2007年与中国在WTO的电影争端,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要打破中影和华夏垄断引进和发行国外电影的局面。如果美国八大电影制作公司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中国的发行渠道,那么以好莱坞巨头的推广发行实力,中国本土电影才真会遭遇灭顶之灾,可能连档期也排不上。此前虽有外媒披露协议涉及中国开放民营企业进入发行渠道的内容,但国内的分析人士仍认为,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产业,中国即使放开口子,也必然是谨慎地渐进。因此,只要发行权在手,中国电影仍然有足够的发展和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