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学中包含了社会、文化和艺术等多种功能,是由艺术和建筑相结合形成的学科。建筑专业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色[1],将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建筑学是在保证为人类提供良好居住环境同时,为人类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的综合性学科,囊括了技术和艺术。本文从职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两方面对当前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专业;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培养
一、建筑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并反映在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交际能力等[2]。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三种,即一般、专业和综合能力。依照当前高校建筑专业相应的岗位有施工人员、质量员、保安员、数据员、造价员、监理等。在培养建筑人才时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培养,从而制定有效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
(一)、注重理论和实践,加强课程改革。通过对建筑专业能够构造解析,可以依照在实践过程中的需求将培养课程分为三化[3],即技术课程系列化、专业课程模块化以及实践课程系统化。此外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人文教育和外语等课程渗透到建筑专业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计算机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限制,建立以能力课程研究为目的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建筑基础课程组,、测量课程组、施工技术课程组、工程管理课程组和建筑结构课程组五个课程组。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结合,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比重的目的。
(二)、构建完整的职业能力方面训练体系。与当地具体经济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紧密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确定要进行培养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对教材要认真的挑选;最后要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还要着重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形式上,要做到运用逼真的职业环境、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职业能力训练体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得以完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拥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前实习,让其直接接触工作场地进行实际操作。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时,高校应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事实上,对于建筑学专业高校要根据专业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创建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合理性,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对于培养高素质职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四)、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建筑专业的教学规划安排,不断建立健全保障教学开展的实验室和实训室[4]。将试验室的部门功能向学生开放,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保试验室内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率达到要求。另外,依照行业特点,引进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够掌握最为先进的技术。
(五)、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时,同时也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伙伴的建设。可以和当地的建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相应的协议,帮助高校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此外,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派遣人员开展交流,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学研合作,确保高校的建筑专业学生和老师能够与企业技术人员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目的[5]。
二、建筑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学习和吸收国外经验.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对于建筑专业比较侧重技术基础和审美方式,通常采用的主题是以创造实践为主[6]。学生可以依照自己喜欢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设计进行产业化,从而完成具有自己理念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在理论和实践中增强了自设内的创新思维。在荷兰,当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独立的进行设计,这主要归功于学习阶段的开放式教育和训练。荷兰学生的作品中将社会文化和创造性设计充分的结合起来,并体现了较为强烈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化设计理念。通过对国外高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看的比较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养成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设计理念,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文化。所以,我国在培养建筑专业人才创新意识时,可以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从而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首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知识面。最后,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护理创造原动力.创造力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冒险性、好奇性、想像力和挑战性[7],是护理人才在面对问题时应当具备的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大的帮助,是建筑专业人才要求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虽然,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具备个性特性以及难以改变的能力,但是研究发现,通过教育训练能够改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加入交互性教学,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变,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转化,从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从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找回护理学生的创造原动力。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作为关键和重要的条件就是营造创新环境。通过交换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交流的场所,再加上互动情景教学的应用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等,为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这种环境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小结
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和高素质创新意识的建筑专业人才,是实现我国名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基础,是人才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高技术、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是高校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实践、能力、创新相机和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郭凯颖.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水泥,2017(7).
[2]昌永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3):116-117.
[3]李楠.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6(6).
[4]曾澄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四川水泥,2015(4):175-175.
[5]丁金华.“五位一体”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 四川建筑,2015,35(1):54-56.
[6]张玉栋,张立群,石阳,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5).
[7]彭芳,张德偲.基于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建材與装饰,2015(37).
作者简介:
徐晓燕(1985-11-07),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李曼(1987-07-20),学历:本科,籍贯:山东滨州,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倪维成(1983-10-04),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工作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李童童(1994-01-06),学历:专科,籍贯:山东临沂,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关键词:建筑专业;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培养
一、建筑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并反映在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交际能力等[2]。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三种,即一般、专业和综合能力。依照当前高校建筑专业相应的岗位有施工人员、质量员、保安员、数据员、造价员、监理等。在培养建筑人才时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培养,从而制定有效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
(一)、注重理论和实践,加强课程改革。通过对建筑专业能够构造解析,可以依照在实践过程中的需求将培养课程分为三化[3],即技术课程系列化、专业课程模块化以及实践课程系统化。此外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人文教育和外语等课程渗透到建筑专业教学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计算机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限制,建立以能力课程研究为目的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建筑基础课程组,、测量课程组、施工技术课程组、工程管理课程组和建筑结构课程组五个课程组。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结合,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比重的目的。
(二)、构建完整的职业能力方面训练体系。与当地具体经济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紧密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确定要进行培养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对教材要认真的挑选;最后要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还要着重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形式上,要做到运用逼真的职业环境、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职业能力训练体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得以完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拥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前实习,让其直接接触工作场地进行实际操作。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时,高校应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事实上,对于建筑学专业高校要根据专业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创建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和职称结构等合理性,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对于培养高素质职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四)、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建筑专业的教学规划安排,不断建立健全保障教学开展的实验室和实训室[4]。将试验室的部门功能向学生开放,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保试验室内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率达到要求。另外,依照行业特点,引进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够掌握最为先进的技术。
(五)、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时,同时也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伙伴的建设。可以和当地的建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相应的协议,帮助高校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此外,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派遣人员开展交流,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学研合作,确保高校的建筑专业学生和老师能够与企业技术人员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目的[5]。
二、建筑专业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学习和吸收国外经验.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对于建筑专业比较侧重技术基础和审美方式,通常采用的主题是以创造实践为主[6]。学生可以依照自己喜欢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设计进行产业化,从而完成具有自己理念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进行了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在理论和实践中增强了自设内的创新思维。在荷兰,当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独立的进行设计,这主要归功于学习阶段的开放式教育和训练。荷兰学生的作品中将社会文化和创造性设计充分的结合起来,并体现了较为强烈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化设计理念。通过对国外高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看的比较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养成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设计理念,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文化。所以,我国在培养建筑专业人才创新意识时,可以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从而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首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知识面。最后,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护理创造原动力.创造力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冒险性、好奇性、想像力和挑战性[7],是护理人才在面对问题时应当具备的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大的帮助,是建筑专业人才要求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虽然,创造力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具备个性特性以及难以改变的能力,但是研究发现,通过教育训练能够改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加入交互性教学,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变,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转化,从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从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找回护理学生的创造原动力。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作为关键和重要的条件就是营造创新环境。通过交换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交流的场所,再加上互动情景教学的应用和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等,为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这种环境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小结
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和高素质创新意识的建筑专业人才,是实现我国名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基础,是人才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高技术、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是高校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实践、能力、创新相机和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郭凯颖.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水泥,2017(7).
[2]昌永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3):116-117.
[3]李楠.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6(6).
[4]曾澄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四川水泥,2015(4):175-175.
[5]丁金华.“五位一体”建筑类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 四川建筑,2015,35(1):54-56.
[6]张玉栋,张立群,石阳,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5).
[7]彭芳,张德偲.基于职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建材與装饰,2015(37).
作者简介:
徐晓燕(1985-11-07),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李曼(1987-07-20),学历:本科,籍贯:山东滨州,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倪维成(1983-10-04),学历:本科,籍贯:山东临沂,工作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李童童(1994-01-06),学历:专科,籍贯:山东临沂,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