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12
  198000.00元/套
  本套书是近代中国建筑资料的集成,共200卷,约358个品种,不仅收录了建筑大师的作品,如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王国良的《中国长城沿革考》、杨廷宝的《汴郑古建筑游览纪录》、吴柳生的《航空站设计》等众位大师的设计专著和文稿,也收录了近代历史时期的多种建筑期刊,还收录了古建筑修复计划和当时一些重要城市与地区的行政规划文档、调查报告,如《国民学校运动场之设计》《北平市都市计划设计资料》《北京特别市房基线规则、建筑规则、沟渠取缔规则》,本书所收资料十分齐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0世纪30年代以来,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吴良镛等一代建筑学家将实地考察、测绘与文献考证结合起来,建立起中国传统建筑的“二重证据法”史學研究框架,气势恢宏地勾勒出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样式发展的历史脉络,垂八十余年而不替。
  1911-1949年的建筑学,在中国建筑史上承上启下、举足轻重,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也有西方建筑理念的传播。
  两种建筑文化碰撞、交叉、融合,糅合了折中主义、古典主义、传统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传统民族形式及现代派,奠定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基本形式。
  可惜的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正处于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转化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相关工艺落后,以致纸张酸性强,保存期短。
  因此,许多史料虽然在各大图书馆编目中可以查见,但介于史料本身的保存情况,很多文献并不具备开放阅览的条件,许多更成为不能外借或限制复印的珍本,不便查阅。
  不过今天,学者不必再面对“可望不可即”的建筑史料故纸堆望洋兴叹。
  2021年6月,《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全200册)震撼上市。收录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的355种与近代建筑相关史料。
  这些史料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含了近代中国建筑思潮、学术研究、设计实践、建筑教育,还囊括了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大量的图像、档案、报刊及其他各种文字史料“一股脑”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批行政规划文档、调查报告说明书等档案资料首次公开亮相,《图书馆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众多媒体对新书首发进行了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各类建筑研究在中国之肇始、推进、深化的过程拨云见日。同时,在印刷制作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史料的原貌,让读者亲身重新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建筑学全国唯一一位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高度认可了这部书的价值,亲自担任学术总顾问并为本书题写书名,这些史料的重要性和宝贵程度,可见一斑。
  那么,面对355个品种的近80000页史料,身为读者的你,会否感到茫然无措,不知该从哪里翻起呢?
  大可不必!翻开第一册,你就能读到130篇“导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教授任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8位学者担任顾问,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九所建筑史强校的十四位青年学者,对具有代表性的史料进行专项研究,发掘其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具有极高的学术专业性和导向性。
  不仅如此,本书还添补了若干与史料本身相关的逸闻,比如,邀请建筑大师华南圭先生的孙女、为古建筑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华新民女士为《房屋工程》一书撰写导读,扩展了建筑史研究的领域和视野。这样,史料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遗物,而成了与“人”有关、有感情、有温度的文化遗产。
  如果读者在目录上找到了有趣的史料,不妨先往后翻几页,读完“导读”,相信认识高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本书的编目也是大有门道,可以说让编委会的老师们伤透了脑筋,经过很多次打磨,最终决定按照内容将相近的史料尽量安排在一起。
  第一编为近代建筑及其历史研究,包括当时大学所用的建筑教材,如华南圭的《房屋工程》,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等;
  第二编为近代建筑结构及工程研究,包括力学、岩土及相应的期刊等内容;
  第三编为近代建筑技术研究,包括建筑的物理、构造、材料设备,以及消防与防空等内容;
  第四编为近代城市研究,除收录论述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基本原理方面的著作外,还汇集了近代时期各个主要城市相关的文件;
  第五编为近代建筑规章、机构,包括全国各地的建筑规章、项目工程说明书和代表了近代建筑业发展的若干章程和文集;
  第六编为建筑期刊及其他,收录了重要的近代建筑期刊和杂志。
  但是,由于史料实在是种类太多,涉及面太广,还是不免存在同一类型史料被打散的状况。因此,在第一册的最后部分,编辑精心制作两种索引,为每一种史料的起始页码精确定位,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要找的史料或是作者。
  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研究,逐渐从研究样式演变成为设计提供指导,进而为根据史料重现历史场景,如研究设计和建造过程,体现了大量有张力的历史细节。这就要求广大研究者在研究中“动手动脚”去发现史料,并充分占有和灵活运用之。
  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所体现的研究范式和所收录的众多史料,必定会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起到极大助益。
  同时,这部巨著所收录的史料还涉及近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将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
其他文献
本书作者在深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贡嘎山一带的40年中,记录下了很多具有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作用的人物事迹。他们中有27年坚守在高海拔乡村小学默默奉献的藏族老师吉嘎;有在海拔4000米支教5年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杜爱虎;有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向导格勒;有在贡嘎山下修车的老汉白师傅;有50年研究贡嘎山的地质学家陈富斌……这些书写生命顽强坚韧、基层民众和干部勇于奉献、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的故事,或动人心脾,或感
期刊
一年间,中国女孩RORO切身体验了日本职场的独特规则,近距离感受到日本公务员的工作状态。并利用工作契机走访参观了日本多个学校、观察许多职场人士,体会到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异同。更重要的是,她在这次经历中遇见最鲜活的日本人,并将自己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走出了“游客视角”下國人对日本的美化或偏见,以一种更加温和与谦逊的姿态向读者呈现她眼中的日本社会。  国际交流员简称CIR,是Coordinator f
期刊
期刊
期刊
这是一本北京电影学院刘德濒老师与当下极具活力的影视人的对话集。本书且问且思且聊,话题不拘一格,三代人聚焦现象级华语影视剧,畅谈导演的戏里戏外、编剧的背后艰辛、制片人的运筹帷幄……通过挖掘14部爆款作品的幕后细节,再现了影视剧中家国叙事、生活美学、军旅情怀、谍战风云乃至藏地风情的塑造,真正走进影视大师的世界,揭秘票房和收视率的登顶秘诀。  梁静:《八佰》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我们很感恩。疫情凸显了这个戏
期刊
本书以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事件为主轴,全面反映中国登山队从1955年建立至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这20年间的历程。这两次登顶珠峰,是那个年代轰动全国、震撼世界的壮举,不仅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创造了辉煌的登山业绩,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其中的一些成就,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科学界和登山界。  1956年2、3月间,苏方派两名登山教练来华,全国总工会借此在北京西郊八大
期刊
期刊
期刊
[美]许倬云 著  东方出版社  2021.9  58.00元  许倬云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关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