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发展伴随着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小学教育从教学方式上首先得到了转变,从单纯教材知识的灌输改变为更加侧重帮助学生针对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其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素质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素质教育
引言: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健全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这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数学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还是对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定是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以提问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更多的是让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这样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而且對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带来帮助,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可以适当的使用趣味性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方向,从而确保新型课堂的建立。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个知识点虽然并不是很难,但是如何从这个知识点出发,让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运用,是教师所要注意的。教师除了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的运用,可以采用生活化语言和提问的语气开展诱导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同学们,假设爸爸出差带回来一个蛋糕,一家人一起享用这块蛋糕,你吃了三分之一,爸爸只尝了一下吃了五分之一,剩下的由妈妈吃,那么妈妈吃的占蛋糕大小的多少?”教师的疑问语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答题兴趣,通过这个常见的分食月饼的例子,学生通过在联想中分割月饼的方式对妈妈所吃的部分进行计算,得出用整体一减去三分之一再减去五分之一,得到十五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在学习分数运算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之后,可以以生活化语言描述一个场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二、引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通过小组模式加强学生思考
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学生应该是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当转变为更多的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帮助思考。但是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一些问题的判断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如果能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改进答案,不仅使得正确答案得到保障,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采取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自由进行分组,并布置作业:“同学们自由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对这两种图形的具体特性大致进行了解,然后将家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作为道具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分组学生们面对面地围坐在一起,教师对教材内容大致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们将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拿出来,并布置任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图形的基础上,从手上的物品中去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以更直观的方式去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在观察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积极询问其他同学并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来记录。”学生们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一起观察手上的物品,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实物进行对照,使得教材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化,也让学生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更加深入。而在产生疑问的时候,积极询问小组成员,使得问题能够高效率的解决,也让学生们在一起讨的过程中独立思想得到锻炼。
三、注重对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在独立完成过程中深入思考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交流最为密切的地方,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很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缺少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也要将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圆柱与圆锥》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光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去思考,来分辨这两种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在课后教师也针对性的分模块布置相关作业,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将本课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圆柱与圆锥各自的性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区别,圆柱与圆锥的具体计算以及圆柱与圆锥知识的运用。教师针对每一块的不同难度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像圆柱与圆锥的性质和区别这一块,教师布置的是选择填空和判断题,因为这一模块的知识往往比较细致,小题形式方便学生们将每一个知识点分开来思考,在课后不断地进行小题练习,有助于小学生针对知识点细节进行思考,简化的题目形式方便学生思维的展开,及巩固了教材知识,也使得思维意识得到活跃。圆柱与圆锥的具体计算以及圆柱与圆锥知识的运用这两个模块,教师就针对性的布置了应用题,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把握这个知识点,在题目分析和公式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题目进行思考,使得思维意识得到活跃。通过对精心设计作业的完成,学生不断地立足题目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也对未来性格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学生步入社会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适当的创新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为培养全面型人才而不断升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史尧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7)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v.12(12):72.
[3]刘玉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113.
[4]黎锦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神州,2017(21):274-274.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素质教育
引言: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健全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这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数学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还是对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定是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以提问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语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更多的是让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这样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而且對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带来帮助,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可以适当的使用趣味性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方向,从而确保新型课堂的建立。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个知识点虽然并不是很难,但是如何从这个知识点出发,让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运用,是教师所要注意的。教师除了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的运用,可以采用生活化语言和提问的语气开展诱导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同学们,假设爸爸出差带回来一个蛋糕,一家人一起享用这块蛋糕,你吃了三分之一,爸爸只尝了一下吃了五分之一,剩下的由妈妈吃,那么妈妈吃的占蛋糕大小的多少?”教师的疑问语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答题兴趣,通过这个常见的分食月饼的例子,学生通过在联想中分割月饼的方式对妈妈所吃的部分进行计算,得出用整体一减去三分之一再减去五分之一,得到十五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在学习分数运算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之后,可以以生活化语言描述一个场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二、引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通过小组模式加强学生思考
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学生应该是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当转变为更多的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帮助思考。但是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一些问题的判断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如果能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改进答案,不仅使得正确答案得到保障,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采取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自由进行分组,并布置作业:“同学们自由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对这两种图形的具体特性大致进行了解,然后将家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作为道具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分组学生们面对面地围坐在一起,教师对教材内容大致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们将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拿出来,并布置任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图形的基础上,从手上的物品中去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以更直观的方式去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在观察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积极询问其他同学并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来记录。”学生们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一起观察手上的物品,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实物进行对照,使得教材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化,也让学生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更加深入。而在产生疑问的时候,积极询问小组成员,使得问题能够高效率的解决,也让学生们在一起讨的过程中独立思想得到锻炼。
三、注重对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在独立完成过程中深入思考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交流最为密切的地方,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很强,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缺少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不仅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也要将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圆柱与圆锥》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光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去思考,来分辨这两种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在课后教师也针对性的分模块布置相关作业,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将本课内容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圆柱与圆锥各自的性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区别,圆柱与圆锥的具体计算以及圆柱与圆锥知识的运用。教师针对每一块的不同难度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像圆柱与圆锥的性质和区别这一块,教师布置的是选择填空和判断题,因为这一模块的知识往往比较细致,小题形式方便学生们将每一个知识点分开来思考,在课后不断地进行小题练习,有助于小学生针对知识点细节进行思考,简化的题目形式方便学生思维的展开,及巩固了教材知识,也使得思维意识得到活跃。圆柱与圆锥的具体计算以及圆柱与圆锥知识的运用这两个模块,教师就针对性的布置了应用题,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把握这个知识点,在题目分析和公式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对题目进行思考,使得思维意识得到活跃。通过对精心设计作业的完成,学生不断地立足题目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结束语: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也对未来性格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学生步入社会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适当的创新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为培养全面型人才而不断升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史尧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7)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v.12(12):72.
[3]刘玉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113.
[4]黎锦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J].神州,2017(21):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