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族音乐作为我县哈萨克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内涵,它以独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将社会生活的优秀哈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哈族音乐,使幼儿充分体验蕴含于哈族音乐当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幼儿了解和热爱本土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园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哈萨克族本土音乐与普通音乐相结合,使哈族音乐文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幼儿的音乐审美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而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发展。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人称哈族为歌唱的民族,哈族民歌悠扬,高亢,在冬不拉乐器的伴奏下,草原气氛分外浓厚。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哈族许多民歌保留有早期牧歌的特征,了解哈族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哈族音乐审美情趣,是哈族音乐教育的关键前提。而哈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哈族音乐审美观念的培养,应该而且必须从幼儿抓起。几年来,笔者一直尝试着在幼儿园开展哈族音乐教育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将哈族音乐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许多幼儿从小生长在这个汉哈共居的生活环境中,对哈萨克族音乐较为熟悉,但对乐曲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还很欠缺。因此,我们特别注意给孩子创设听赏哈族音乐的氛围,让哈族音乐充满孩子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哈族音乐的精华乐章在不知不觉中渗进孩子们的心中。
用餐的时候,给孩子们播放冬不拉乐曲,我选择的冬不拉音乐是没有其它乐器伴奏的,因为这样才不至于让教室显得杂乱、吵闹,而且能让孩子们清晰地听到冬不拉特有的少数民族韵味。另外,我选择的都是传统曲目,如《紫色的走马》《达因阔勒》《四个旅行者》等,因为这些传统曲目蕴含了哈萨克古典音乐文化的精髓,曲目更热情、自由和活泼。
在收玩具、盥洗的环节里,我给孩子们选择的是安静而不沉缓、轻松而不跳跃的,因为在这些环节里需要提示孩子安静、迅速地收拾玩具及盥洗。我发现:过于缓慢沉静的音乐激不起孩子们变换环节的兴趣,但过于跳跃的音乐又会使孩子们过分兴奋、吵闹。另外,最好是没有歌词的乐曲,因为幼儿不一定理解歌词,束缚了他们活动中的思维。这一类音乐在传统哈族器乐曲里较难找到,但在一些哈族特色舞曲或者其它根据哈族民歌改编的现代轻音乐里都可以发现不少精品,例如《燕子》《贝里麦》《沙勒特呢么》等改编过的乐曲。
在幼儿来园的时候,他们的脑神经细胞还不够兴奋,我就有意给孩子们播放一些童声唱曲。童声演唱清纯动听、能够提起孩子们的精神。同时,童声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贴近,利用童声演唱的哈语歌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会为孩子们选择欢快的演唱曲目,都是在哈萨克自治区域里获奖的歌曲,也只有最好的民族歌,才能让孩子们更加欣赏和喜爱。《加尔加尔》《节日》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曲子。看着他们一边叠手绢一边跟着哼哼,还摇头晃脑的样子,煞是可爱。
同样地,在别的活动环节我也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哈族音乐,如在区域活动时选用库不孜、阿得尔那(独孔笛)等优美抒情的独奏曲;在饭后律动时选用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哈萨克现代合奏曲……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哈萨克族音乐。
二、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专门的哈族音乐教育活动
(一)通过精泛结合、重点突出的听赏活动,提升幼儿欣赏水平
如果说孩子们的无意识欣赏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准备高质量的音乐素材的话,培养孩子们有意识欣赏音乐的习惯及能力则离不开“专门”有针对性设计安排的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将大量哈族音乐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精听,一类是泛听,犹如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一样。每个学期为孩子们准备几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作为“精听”,根据作品本身的特点及本班孩子的音乐能力等具体情况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东不拉斯桑海达》,前面部分曲调优美典雅、节奏舒缓,描绘出一副夕阳映照碧波的动人画面,而最后部分则用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出一群群牛羊在大草原上悠然自得,牧民满怀激情,作品具有较丰富少数民族教育元素。于是,我将它确定为“精听”作品,特别设计了配乐诗朗诵和CD欣赏的环节,关注孩子们在视觉、听觉上充分地感受乐曲中用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优美意境。利用乐曲后半部分渐快、渐强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听音乐做反应,创编动作、感受快慢、强弱的渐变。 孩子们在感受哈族音乐美的同时,也提高了音乐能力。
(二)发掘利用地方特色音乐和本土音乐资源
阿克塞是一个汉哈同居的城市,哈萨克民族氛围浓厚、且独具特色,若能充分利用资源则可让孩子们感受到哈萨克音乐的独特魅力。如让孩子们回家学一首哈萨克的民歌、一段哈语言来园和同伴们分享,又或请少数民族家长做助教给孩子们介绍、表演地方特色的音乐等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为了激发他们对哈族音乐的热爱,我经常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插入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小故事,而且与少数民族游戏结合起来,增加欣赏乐曲的乐趣!
在我们生活的这块热土地上,也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如何挖掘它、让它悠久的哈萨克音乐精华能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呢?为此,我们民族艺术课题组开展了有关哈萨克音乐的课题研讨,并在班上实施了哈萨克音乐题材的相关教学。取哈族童谣均具有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欢快、节奏规整等特点,在培养幼儿节拍感为主的趣味音乐活动中广为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制作了Flash动画,同时为幼儿提供哈萨克族服饰与道具,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及动作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融入到哈萨克特有的意境里。另外,我们也重视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家喻户晓的哈族音乐,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在全园试教、探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对哈萨克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发挥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及语言优势
由于是民族地区,我园有许多哈萨克族教师,所以也特别注重在幼儿园的地方性民族教育。哈萨克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及非常独特的风格,它的产生、发展与我国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如何引导孩子们感受哈萨克音乐的魅力、从而体悟哈萨克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研讨的方向。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我们时常请教哈萨克教师解决音乐中的疑难之处,并学习一些简单的哈萨克语言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民族音乐的内涵。
《黑走马》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哈萨克民歌,含有很多可利用的音乐元素:前面部分沉稳悠扬,犹如碧绿的草原,后面部分欢快流畅,好像马儿奔腾鸣叫。我们集中园里的哈萨克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过程从观看课件,讲述《黑走马》的故事到“无目的倾听”(尊重想象),“有目的倾听”(引导感受相关的音乐形象)过渡到“多渠道的感受”,最后以 “走马、跑马的游戏”结束。其中,我们也将《黑走马》的哈萨克传统舞蹈表演来辅助幼儿欣赏,将孩子们带入浓郁的哈萨克音乐文化的氛围。
另外,我园哈萨克教师的民族优势也被巧妙、生动地引入到哈萨克音乐教育过程中。如在开展以“哈萨克特色教学活动展示”时,我们布置了充满其民族特色的活动环境,并组织哈萨克幼儿来歌唱、舞蹈和朗诵,为我园的孩子们感受本地哈萨克音乐的魅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引导幼儿接受哈萨克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越是精彩的活动就越能留给孩子们深刻的记忆,并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全面开展日常哈萨克族音乐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也积极为孩子们创设更加精彩的表现其民族音乐的综合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表现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哈萨克音乐的兴趣。
(一)围绕传统的哈萨克节日和节日文化创设综合的民族音乐活动
哈萨克传统节日离不开音乐,而少数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文化是紧密结合的。结合传统节日适时开展其民族音乐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哈萨克的传统文化里,节日的音乐又是和舞蹈、诗词歌赋、饮食文化等紧密结合的,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民风民俗。
我曾经结合古尔邦节策划过一个综合的音乐活动“热闹的古尔邦节”。它集奏乐、语言、音乐、舞蹈、游戏等于一身,既有歌舞表演也有才艺展示,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综合的活动。而做包儿萨克、炸馓子等富有特色的传统活动配合着音乐展现也使孩子们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地理解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熏陶,而且增进了对哈萨克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情,感受了其传统文化的丰博精彩。
(二)结合不同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的需要创设综合的哈萨克音乐活动
在开展哈萨克族音乐教育活动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幼儿某段时期的发展需要来进行,也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有段时间,笔者班孩子合作能力薄弱、列队非常懒散,引发笔者思考着应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促使他们有所改进,那时正逢少数民族艺术活动观摩,孩子们就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设计节目内容为“摔跤”。
首先笔者通过谈话、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摔跤”的生活背景,帮助他们理解“摔跤”是哈萨克族的一个传统节目。因为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他们听起来倍感亲切。紧接着欣赏乐曲,促使幼儿了解结构、熟悉音乐。同时,根据幼儿的能力、音乐的结构及情绪为他们预设了合理的动作。由于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孩子们身着哈萨克民族服饰,随着音乐进行了游戏,第一段乐曲激烈强劲,男孩子们一对一的进行摔跤比赛,第二段乐曲轻松活泼,女孩子们鼓掌喝彩,第三段乐曲跳跃并渐缓,大家用舞蹈庆贺胜利的幼儿在如潮的掌声中,我们的比赛活动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这大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也使得他们对参加哈萨克民族音乐活动更加兴致盎然。
凭着对民族音乐和孩子们的热爱,我一直在幼儿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工作中不停地努力摸索。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开展全面、系统、综合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他们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珍视本土文化的情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中里生根、发芽。
我园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哈萨克族本土音乐与普通音乐相结合,使哈族音乐文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幼儿的音乐审美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而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发展。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人称哈族为歌唱的民族,哈族民歌悠扬,高亢,在冬不拉乐器的伴奏下,草原气氛分外浓厚。长期的游牧生活使哈族许多民歌保留有早期牧歌的特征,了解哈族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哈族音乐审美情趣,是哈族音乐教育的关键前提。而哈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哈族音乐审美观念的培养,应该而且必须从幼儿抓起。几年来,笔者一直尝试着在幼儿园开展哈族音乐教育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将哈族音乐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许多幼儿从小生长在这个汉哈共居的生活环境中,对哈萨克族音乐较为熟悉,但对乐曲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还很欠缺。因此,我们特别注意给孩子创设听赏哈族音乐的氛围,让哈族音乐充满孩子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哈族音乐的精华乐章在不知不觉中渗进孩子们的心中。
用餐的时候,给孩子们播放冬不拉乐曲,我选择的冬不拉音乐是没有其它乐器伴奏的,因为这样才不至于让教室显得杂乱、吵闹,而且能让孩子们清晰地听到冬不拉特有的少数民族韵味。另外,我选择的都是传统曲目,如《紫色的走马》《达因阔勒》《四个旅行者》等,因为这些传统曲目蕴含了哈萨克古典音乐文化的精髓,曲目更热情、自由和活泼。
在收玩具、盥洗的环节里,我给孩子们选择的是安静而不沉缓、轻松而不跳跃的,因为在这些环节里需要提示孩子安静、迅速地收拾玩具及盥洗。我发现:过于缓慢沉静的音乐激不起孩子们变换环节的兴趣,但过于跳跃的音乐又会使孩子们过分兴奋、吵闹。另外,最好是没有歌词的乐曲,因为幼儿不一定理解歌词,束缚了他们活动中的思维。这一类音乐在传统哈族器乐曲里较难找到,但在一些哈族特色舞曲或者其它根据哈族民歌改编的现代轻音乐里都可以发现不少精品,例如《燕子》《贝里麦》《沙勒特呢么》等改编过的乐曲。
在幼儿来园的时候,他们的脑神经细胞还不够兴奋,我就有意给孩子们播放一些童声唱曲。童声演唱清纯动听、能够提起孩子们的精神。同时,童声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贴近,利用童声演唱的哈语歌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会为孩子们选择欢快的演唱曲目,都是在哈萨克自治区域里获奖的歌曲,也只有最好的民族歌,才能让孩子们更加欣赏和喜爱。《加尔加尔》《节日》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曲子。看着他们一边叠手绢一边跟着哼哼,还摇头晃脑的样子,煞是可爱。
同样地,在别的活动环节我也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哈族音乐,如在区域活动时选用库不孜、阿得尔那(独孔笛)等优美抒情的独奏曲;在饭后律动时选用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哈萨克现代合奏曲……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哈萨克族音乐。
二、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专门的哈族音乐教育活动
(一)通过精泛结合、重点突出的听赏活动,提升幼儿欣赏水平
如果说孩子们的无意识欣赏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准备高质量的音乐素材的话,培养孩子们有意识欣赏音乐的习惯及能力则离不开“专门”有针对性设计安排的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将大量哈族音乐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精听,一类是泛听,犹如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一样。每个学期为孩子们准备几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作为“精听”,根据作品本身的特点及本班孩子的音乐能力等具体情况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东不拉斯桑海达》,前面部分曲调优美典雅、节奏舒缓,描绘出一副夕阳映照碧波的动人画面,而最后部分则用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出一群群牛羊在大草原上悠然自得,牧民满怀激情,作品具有较丰富少数民族教育元素。于是,我将它确定为“精听”作品,特别设计了配乐诗朗诵和CD欣赏的环节,关注孩子们在视觉、听觉上充分地感受乐曲中用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优美意境。利用乐曲后半部分渐快、渐强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听音乐做反应,创编动作、感受快慢、强弱的渐变。 孩子们在感受哈族音乐美的同时,也提高了音乐能力。
(二)发掘利用地方特色音乐和本土音乐资源
阿克塞是一个汉哈同居的城市,哈萨克民族氛围浓厚、且独具特色,若能充分利用资源则可让孩子们感受到哈萨克音乐的独特魅力。如让孩子们回家学一首哈萨克的民歌、一段哈语言来园和同伴们分享,又或请少数民族家长做助教给孩子们介绍、表演地方特色的音乐等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为了激发他们对哈族音乐的热爱,我经常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插入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小故事,而且与少数民族游戏结合起来,增加欣赏乐曲的乐趣!
在我们生活的这块热土地上,也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如何挖掘它、让它悠久的哈萨克音乐精华能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呢?为此,我们民族艺术课题组开展了有关哈萨克音乐的课题研讨,并在班上实施了哈萨克音乐题材的相关教学。取哈族童谣均具有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欢快、节奏规整等特点,在培养幼儿节拍感为主的趣味音乐活动中广为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制作了Flash动画,同时为幼儿提供哈萨克族服饰与道具,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及动作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融入到哈萨克特有的意境里。另外,我们也重视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家喻户晓的哈族音乐,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在全园试教、探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对哈萨克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发挥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及语言优势
由于是民族地区,我园有许多哈萨克族教师,所以也特别注重在幼儿园的地方性民族教育。哈萨克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及非常独特的风格,它的产生、发展与我国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如何引导孩子们感受哈萨克音乐的魅力、从而体悟哈萨克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研讨的方向。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我们时常请教哈萨克教师解决音乐中的疑难之处,并学习一些简单的哈萨克语言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民族音乐的内涵。
《黑走马》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哈萨克民歌,含有很多可利用的音乐元素:前面部分沉稳悠扬,犹如碧绿的草原,后面部分欢快流畅,好像马儿奔腾鸣叫。我们集中园里的哈萨克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过程从观看课件,讲述《黑走马》的故事到“无目的倾听”(尊重想象),“有目的倾听”(引导感受相关的音乐形象)过渡到“多渠道的感受”,最后以 “走马、跑马的游戏”结束。其中,我们也将《黑走马》的哈萨克传统舞蹈表演来辅助幼儿欣赏,将孩子们带入浓郁的哈萨克音乐文化的氛围。
另外,我园哈萨克教师的民族优势也被巧妙、生动地引入到哈萨克音乐教育过程中。如在开展以“哈萨克特色教学活动展示”时,我们布置了充满其民族特色的活动环境,并组织哈萨克幼儿来歌唱、舞蹈和朗诵,为我园的孩子们感受本地哈萨克音乐的魅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引导幼儿接受哈萨克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越是精彩的活动就越能留给孩子们深刻的记忆,并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全面开展日常哈萨克族音乐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也积极为孩子们创设更加精彩的表现其民族音乐的综合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表现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哈萨克音乐的兴趣。
(一)围绕传统的哈萨克节日和节日文化创设综合的民族音乐活动
哈萨克传统节日离不开音乐,而少数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文化是紧密结合的。结合传统节日适时开展其民族音乐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哈萨克的传统文化里,节日的音乐又是和舞蹈、诗词歌赋、饮食文化等紧密结合的,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民风民俗。
我曾经结合古尔邦节策划过一个综合的音乐活动“热闹的古尔邦节”。它集奏乐、语言、音乐、舞蹈、游戏等于一身,既有歌舞表演也有才艺展示,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综合的活动。而做包儿萨克、炸馓子等富有特色的传统活动配合着音乐展现也使孩子们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地理解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熏陶,而且增进了对哈萨克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情,感受了其传统文化的丰博精彩。
(二)结合不同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的需要创设综合的哈萨克音乐活动
在开展哈萨克族音乐教育活动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幼儿某段时期的发展需要来进行,也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有段时间,笔者班孩子合作能力薄弱、列队非常懒散,引发笔者思考着应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促使他们有所改进,那时正逢少数民族艺术活动观摩,孩子们就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设计节目内容为“摔跤”。
首先笔者通过谈话、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摔跤”的生活背景,帮助他们理解“摔跤”是哈萨克族的一个传统节目。因为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他们听起来倍感亲切。紧接着欣赏乐曲,促使幼儿了解结构、熟悉音乐。同时,根据幼儿的能力、音乐的结构及情绪为他们预设了合理的动作。由于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孩子们身着哈萨克民族服饰,随着音乐进行了游戏,第一段乐曲激烈强劲,男孩子们一对一的进行摔跤比赛,第二段乐曲轻松活泼,女孩子们鼓掌喝彩,第三段乐曲跳跃并渐缓,大家用舞蹈庆贺胜利的幼儿在如潮的掌声中,我们的比赛活动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这大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也使得他们对参加哈萨克民族音乐活动更加兴致盎然。
凭着对民族音乐和孩子们的热爱,我一直在幼儿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工作中不停地努力摸索。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开展全面、系统、综合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他们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珍视本土文化的情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中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