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建议展开了分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现状作了详细阐述,并在探讨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对策建议
在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展越来越重要,不仅成为了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还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正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形态,其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和使用,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坚实后盾,显著特征表现为信息的密集和不断的创新。不同于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的是,知识经济不依赖于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而是依靠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这使得整个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渐提升。
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看,创新型人才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最核心的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创新人才,就失去了现代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晚清时期“落后挨打”的教训要求我国在发展中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将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大国,才能够永葆竞争的活力。
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来看,作为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主体,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力。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近些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的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1.重活动,轻教学。高职院校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了开展活动上,而轻视了教学在创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参加了很多活动却没有太多切实的关于创新的收获。
2.思维训练缺乏。在当今高职院校中,实用型学科远比理论型学科受欢迎,这种由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偏好导致我们普遍重视技能开发,而缺少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自然我们掌握的只能是工程上的创新,而更加革命性的理论突破恐怕尚待时日。
3.信念不足,制度缺失。我国当今社会重视经济发展,物质化的世界观影响了很多当代大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只是为了取得创新成果。一旦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学生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难免半途而废。唯有坚实的信念以及宽容的制度才能迎来最后的胜利,但这种坚守在当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中难免少之又少,这类制度仍很不完善。
4.受社会环境影响严重。如今的大学生,多数是跟随教师参加创新活动的,然而教师的能力与认知也难免存在局限,他们往往更加在乎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不太在乎学生实际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社会。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1.内因——大学生需具备的品质
(1)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形成的必要条件,美国著名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也曾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是探索事物根源的动力。目前多数大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于尚未理解的知识往往采取强迫记忆或者一扫而过,而不进行过多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激发其好奇心。
(2)怀疑精神。创新始于怀疑,许多伟大科学理论的产生源于科学家具备怀疑精神。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建立在事实思考上的怀疑精神能够使学生思维独立,行动积极主动。然而,我国大学生自小接受的应试教育追求标准答案,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们的思想逐渐僵化,成为了为考试而学习、为成绩而努力的人。这无疑是对创新的扼杀。一个人如果没有怀疑精神、没有勇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便博学多才,将来也难有所建树。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敢于怀疑,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要迷信于权威。
(3)勤奋专注。勤奋且专注的人,才能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全部用到要干的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有人说过:“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苍鹰,一种是蜗牛。苍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有蜗牛般专注、勤奋的精神,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毅力。创新的道路漫长且艰辛,没有顽强的毅力绝不可能登上成功的金字塔。然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当代许多大学生在温室中长大,很少经历大的挫折,他们很容易在遇到困难后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缺少与失败作坚决斗争的坚持,创新能力又怎么会得到提高呢?
(5)多元化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的渠道、宽度、深度在时刻发生变化,知识变得更加多元化。相应的,也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2.外因——创新环境的形成
(1)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少杂念、专注于学习和创新,逐渐地将创新意识融入脑海、融入日常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有宽容的文化氛围,宽容创新的失败。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们太过于循规蹈矩,畏惧失败,而宽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提出不同于课本和权威的新观点,允许质疑,倡导新思,使学生可以在不断尝试和失败后取得创新的成功。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忽视的因素。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面对教师时只会小心翼翼、一味服从,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得以释放,创新潜能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积极的心理环境和实验环境,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科学完善的学校创新管理机制。科学完善的学校创新管理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的质量。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创新管理机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1.畅通专业选择通道,适度进行课程改革
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他们都是埋头苦学的学生,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所选的专业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因而很多人可能选择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所以,课程改革是亟需的。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加开别的院系的课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转换到他们的兴趣专业。同时,学校要畅通学生专业选择的通道,使学生所学为兴趣所在。
2.改善教师教学风格
今天的大学课堂并不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然而,大学课程的教学风格却与高中十分相似,这就使得学生本就匮乏的想象力愈加贫瘠。所以,改变授课教师模式是必须的。首先,教师要掌握大学生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课堂和课堂外运用灵活多样感知形式引导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进行启发式教育,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答案、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学会自己探索。最后,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融洽的环境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有宽容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理解和原谅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安全感。
3.注重校园创新氛围建设,千方百计创造创新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巨大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包括开展有关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利用校园广播及报刊等渠道传播创新成功事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向全校大学生免费开展文献检索课,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以学术讲座的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向学生们介绍前沿的科技领域,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激情等。同时,要宽容学生的失败,给学生提供再次尝试的机会。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参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大学生最紧迫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师资保障、实验设施保障、资金支持等形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自我实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积极借助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对于评价机制,它必须是双向的,不仅有学生对教师创新教学的评价,还有教师对学生创新学习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方式方面的,而教师可以用书面答卷、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用这些多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大学生们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做好应对,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九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
[2]邓剑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对策建议
在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展越来越重要,不仅成为了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还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正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形态,其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和使用,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坚实后盾,显著特征表现为信息的密集和不断的创新。不同于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的是,知识经济不依赖于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而是依靠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这使得整个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渐提升。
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看,创新型人才是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因此,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最核心的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创新人才,就失去了现代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晚清时期“落后挨打”的教训要求我国在发展中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将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大国,才能够永葆竞争的活力。
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来看,作为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主体,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力。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近些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的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1.重活动,轻教学。高职院校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了开展活动上,而轻视了教学在创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参加了很多活动却没有太多切实的关于创新的收获。
2.思维训练缺乏。在当今高职院校中,实用型学科远比理论型学科受欢迎,这种由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偏好导致我们普遍重视技能开发,而缺少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自然我们掌握的只能是工程上的创新,而更加革命性的理论突破恐怕尚待时日。
3.信念不足,制度缺失。我国当今社会重视经济发展,物质化的世界观影响了很多当代大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只是为了取得创新成果。一旦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学生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难免半途而废。唯有坚实的信念以及宽容的制度才能迎来最后的胜利,但这种坚守在当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中难免少之又少,这类制度仍很不完善。
4.受社会环境影响严重。如今的大学生,多数是跟随教师参加创新活动的,然而教师的能力与认知也难免存在局限,他们往往更加在乎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不太在乎学生实际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社会。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1.内因——大学生需具备的品质
(1)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形成的必要条件,美国著名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也曾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是探索事物根源的动力。目前多数大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于尚未理解的知识往往采取强迫记忆或者一扫而过,而不进行过多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激发其好奇心。
(2)怀疑精神。创新始于怀疑,许多伟大科学理论的产生源于科学家具备怀疑精神。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建立在事实思考上的怀疑精神能够使学生思维独立,行动积极主动。然而,我国大学生自小接受的应试教育追求标准答案,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们的思想逐渐僵化,成为了为考试而学习、为成绩而努力的人。这无疑是对创新的扼杀。一个人如果没有怀疑精神、没有勇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即便博学多才,将来也难有所建树。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敢于怀疑,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要迷信于权威。
(3)勤奋专注。勤奋且专注的人,才能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全部用到要干的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有人说过:“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苍鹰,一种是蜗牛。苍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有蜗牛般专注、勤奋的精神,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毅力。创新的道路漫长且艰辛,没有顽强的毅力绝不可能登上成功的金字塔。然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当代许多大学生在温室中长大,很少经历大的挫折,他们很容易在遇到困难后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缺少与失败作坚决斗争的坚持,创新能力又怎么会得到提高呢?
(5)多元化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的渠道、宽度、深度在时刻发生变化,知识变得更加多元化。相应的,也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2.外因——创新环境的形成
(1)良好的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少杂念、专注于学习和创新,逐渐地将创新意识融入脑海、融入日常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有宽容的文化氛围,宽容创新的失败。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们太过于循规蹈矩,畏惧失败,而宽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提出不同于课本和权威的新观点,允许质疑,倡导新思,使学生可以在不断尝试和失败后取得创新的成功。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忽视的因素。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面对教师时只会小心翼翼、一味服从,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得以释放,创新潜能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积极的心理环境和实验环境,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科学完善的学校创新管理机制。科学完善的学校创新管理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的质量。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创新管理机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1.畅通专业选择通道,适度进行课程改革
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他们都是埋头苦学的学生,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所选的专业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因而很多人可能选择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所以,课程改革是亟需的。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加开别的院系的课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转换到他们的兴趣专业。同时,学校要畅通学生专业选择的通道,使学生所学为兴趣所在。
2.改善教师教学风格
今天的大学课堂并不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然而,大学课程的教学风格却与高中十分相似,这就使得学生本就匮乏的想象力愈加贫瘠。所以,改变授课教师模式是必须的。首先,教师要掌握大学生思维发展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课堂和课堂外运用灵活多样感知形式引导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进行启发式教育,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答案、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学会自己探索。最后,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融洽的环境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有宽容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理解和原谅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安全感。
3.注重校园创新氛围建设,千方百计创造创新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巨大的,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包括开展有关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利用校园广播及报刊等渠道传播创新成功事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向全校大学生免费开展文献检索课,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以学术讲座的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向学生们介绍前沿的科技领域,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激情等。同时,要宽容学生的失败,给学生提供再次尝试的机会。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参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大学生最紧迫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师资保障、实验设施保障、资金支持等形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自我实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积极借助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对于评价机制,它必须是双向的,不仅有学生对教师创新教学的评价,还有教师对学生创新学习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方式方面的,而教师可以用书面答卷、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用这些多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大学生们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做好应对,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九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
[2]邓剑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