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盐教师博客是国内最早开展网络教研的博客社群,4年来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研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持久的实践与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海盐教师博客创建的背景和宗旨
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功能明显薄弱,备课组活动缺少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因此,校本教研需要外力支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提供一个零技术、低门槛的网络教研平台是数字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程实验整合区域教研力量形成对校本教研外力支持的需求。
因此,2004年12月,在考察国内众多的博客技术后,我们选择了基于MSSQL数据库系统的OBLOG作为海盐教师博客的网络平台,并明确提出海盐教师博客的创建宗旨:“建立个人网志,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泛交流,沉淀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海盐教师博客一创建就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到2005年12月12日,已注册博客1642个,发表日志29899篇,回复10812条。海盐是一个小县,在职中小学专职教师2700人左右,短短一年时间,近一半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足以说明参与的大众化。由此可见,区域性博客群的出现,满足了一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愿望,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从而实现了从“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的转变。
到目前为止,海盐教师博客已经注册6552个博客,发表日志43740篇,大部分都是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所感所思,回复评论43356条。四年来,海盐教师博客一直人气旺盛,据统计,即使在双休日,每天发表的日志量都超过125篇。
二、海盐教师博客的成效与影响
4年来,海盐教师博客被媒体誉为国内四大教育博客之一,2005年在四川绵阳召开的全国教育技术年会上,被评为全国教育特色主题网站一等奖,并在会上作了专题介绍。
《以海盐教师博客群体为载体的教研工作创新的实践与研究》被立为2005年省级课题,2006年结题,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进入第二轮研究。
2006年12月应邀参加浙江苍南县举办的中国·苍南长三角教育博客文化论坛,并作专题报告;2007年3月应邀赴江苏常州市参加中央电教馆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并在会作专题介绍。2007年4月浙江省网络教研工作会议在海盐召开;浙江《教育信息报》4月7日作了《网络群英的历史性会盟》的专题报道。2007年6月,雅虎中国优秀教育博客评选,评选全国性的优秀个人教育博客与教育博客社群,海盐教师博客入选其中。
外地教育考察团先后来盐考察交流:2005年以来,先后有山东淄博市,江苏常熟市、张家港市,广西柳州市,浙江舟山市,广东中山市教育考察团来海盐考察交流。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4日,《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5期,《上海教育》2006年第5期、第8期,《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教育信息报》、《浙江教育网》、《嘉兴日报》、嘉兴电视台、嘉兴广播电台、海盐电视台、《今日海盐》等媒体先后对海盐教师博客进行了报道。
三、海盐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教师博客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在海盐教师博客上,一位叫苦丁茶的教师写的《促进教师个体反思是博客最大的价值》一文对此作了很好的阐述。
在去年广东省天河部落课题成果鉴定会上,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蒋和鸣教授一再认为教师博客的意义在于相对于以前的现实教研应该是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缩短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归根到底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养成自主学习与反思的习惯,而教师博客的最大功能是能唤起教师自主学习与反思意识的觉醒,激发和激励教师个体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改变了教师学习与生活的方式。
事实上,博客的回复功能是一种交流,虽然有许多教师没有留下回复,但他也在不断地浏览和学习,因此,没有回复并不代表不学习,教师博客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学习普遍得到了认同。
博客为教师反思获得“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和通道,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拓展教师的反思思路,提高教师的反思技能。
博客激发教师反思内驱和学习需求。博客的出版和自主发表功能能够带给教师成功感;博客的超链接功能,让每一个博客根据志向建立起学习交流的“圈子”,彼此行走在一个个超链接的博客之间,进行着超时空的学习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和写作,教师才会知道个体知识的贫乏,才会知道自身差距,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需求。
在海盐教师博客社群中有一位叫“草野”的博主,现在是武原中学副校长,市级语文名师,2005年4月开始注册现在这个博客。在她的博客上,全部是原创的教育随笔,有评论376篇,后面有许多“粉丝”。《浙江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去年开始专门为她开辟了一个专栏,已经发表了4篇文章;从下面所列举的她的8篇博文中可以看出,发表的时间都是晚上忙完了家务以后,被点击阅读的量很大,每篇博文都有多条评论。
1、《我们的教研活动为何如此寂寥》,阅读529次,评论10篇,发表于2005年4月13日21点04分;
2、《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我缺什么》,阅读342次,评论2篇,发表于2005年12月17日13点26分;
3、《听课手记(二):Hi,板书设计》,阅读496次,评论2篇,发表于2005年12月21日,21点19分;
4、《教师的发展需要什么?》,阅读576次,评论16篇,发表于2006年3月16日22点14分;
5、《我平凡,但我可以有气质——关于课堂教学定位的思考》,阅读638次,评论16篇,发表于2006年4月16日20点52分;
6、《与一不小心同看:走进名著》,阅读508次,回复3篇,发表于2006年5月1日19点29分;
7、《陪孩子经历期待的失落》阅读485次,评论10篇,发表于2006年5月4日10点21分;
8、《草野要想做的》,阅读843次,评论33篇;发表于2006年5月27日20点28分。
四、海盐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思考
1、网络教研的定位
建设区域性教师博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体和团队的学习、研究、交流和反思。区域博客社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考虑其研究功能的发挥,如果背离教学研究主题,博客就会变成一个没有主题、内容庞杂的低质信息的集散地,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研。所以,我们对以海盐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的定位是传统教研的补充、延伸和拓展,目的是为教研、教学、教师服务。网络教研应该是教研员和教师们的一个新的教研领域,它基于现实教研,是现实教研的补充、延伸和拓展,绝对不是替代,更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因此,我们将教师博客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鼓励引导教师把目前我县中小学普遍开展的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教后反思、读书活动、课题研究、主题学习等活动和博客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博客平台及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感悟、研究成果,与教师们交流沟通。我们还鼓励教师开展“主题化”研究,进行专题的博客撰写,经营自己的特色。
2、教研团队的引领
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持久的反思内驱力,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有效的同伴交流和对问题的持久思考,这些正是我们建立教师博客试图要解决的。
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无论在现实教研还是网络教研中,其角色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始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我们有23个初中、小学的学科基地博客和25个学科中心组的298名成员组成的各个学科博客群组,形成了教研员旗下的工作团队。通过教研员在现实教研活动中的任务驱动,让这些骨干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自己的博客里呈现出来,通过回复和点评引领教师的反思方向,确立研究的基本主题。
有主题的连续性反思的价值远远高于琐碎、零乱的随意性反思,骨干教师博客上的主题引领促进了教师反思和网络教研的方向。
3、教研文化的变革
网络教研最大的意义在于教研文化的变革,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尊重和对教师话语权的保护,也在于教师自我意识的唤醒和民主平等教研关系的建立。教师们所看重的网络教研价值就在这里。
一、海盐教师博客创建的背景和宗旨
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但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功能明显薄弱,备课组活动缺少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因此,校本教研需要外力支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提供一个零技术、低门槛的网络教研平台是数字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程实验整合区域教研力量形成对校本教研外力支持的需求。
因此,2004年12月,在考察国内众多的博客技术后,我们选择了基于MSSQL数据库系统的OBLOG作为海盐教师博客的网络平台,并明确提出海盐教师博客的创建宗旨:“建立个人网志,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泛交流,沉淀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海盐教师博客一创建就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到2005年12月12日,已注册博客1642个,发表日志29899篇,回复10812条。海盐是一个小县,在职中小学专职教师2700人左右,短短一年时间,近一半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足以说明参与的大众化。由此可见,区域性博客群的出现,满足了一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愿望,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从而实现了从“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的转变。
到目前为止,海盐教师博客已经注册6552个博客,发表日志43740篇,大部分都是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所感所思,回复评论43356条。四年来,海盐教师博客一直人气旺盛,据统计,即使在双休日,每天发表的日志量都超过125篇。
二、海盐教师博客的成效与影响
4年来,海盐教师博客被媒体誉为国内四大教育博客之一,2005年在四川绵阳召开的全国教育技术年会上,被评为全国教育特色主题网站一等奖,并在会上作了专题介绍。
《以海盐教师博客群体为载体的教研工作创新的实践与研究》被立为2005年省级课题,2006年结题,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进入第二轮研究。
2006年12月应邀参加浙江苍南县举办的中国·苍南长三角教育博客文化论坛,并作专题报告;2007年3月应邀赴江苏常州市参加中央电教馆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并在会作专题介绍。2007年4月浙江省网络教研工作会议在海盐召开;浙江《教育信息报》4月7日作了《网络群英的历史性会盟》的专题报道。2007年6月,雅虎中国优秀教育博客评选,评选全国性的优秀个人教育博客与教育博客社群,海盐教师博客入选其中。
外地教育考察团先后来盐考察交流:2005年以来,先后有山东淄博市,江苏常熟市、张家港市,广西柳州市,浙江舟山市,广东中山市教育考察团来海盐考察交流。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4日,《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5期,《上海教育》2006年第5期、第8期,《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教育信息报》、《浙江教育网》、《嘉兴日报》、嘉兴电视台、嘉兴广播电台、海盐电视台、《今日海盐》等媒体先后对海盐教师博客进行了报道。
三、海盐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教师博客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在海盐教师博客上,一位叫苦丁茶的教师写的《促进教师个体反思是博客最大的价值》一文对此作了很好的阐述。
在去年广东省天河部落课题成果鉴定会上,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蒋和鸣教授一再认为教师博客的意义在于相对于以前的现实教研应该是加速了教师专业成长,缩短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归根到底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养成自主学习与反思的习惯,而教师博客的最大功能是能唤起教师自主学习与反思意识的觉醒,激发和激励教师个体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改变了教师学习与生活的方式。
事实上,博客的回复功能是一种交流,虽然有许多教师没有留下回复,但他也在不断地浏览和学习,因此,没有回复并不代表不学习,教师博客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学习普遍得到了认同。
博客为教师反思获得“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和通道,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拓展教师的反思思路,提高教师的反思技能。
博客激发教师反思内驱和学习需求。博客的出版和自主发表功能能够带给教师成功感;博客的超链接功能,让每一个博客根据志向建立起学习交流的“圈子”,彼此行走在一个个超链接的博客之间,进行着超时空的学习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和写作,教师才会知道个体知识的贫乏,才会知道自身差距,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需求。
在海盐教师博客社群中有一位叫“草野”的博主,现在是武原中学副校长,市级语文名师,2005年4月开始注册现在这个博客。在她的博客上,全部是原创的教育随笔,有评论376篇,后面有许多“粉丝”。《浙江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去年开始专门为她开辟了一个专栏,已经发表了4篇文章;从下面所列举的她的8篇博文中可以看出,发表的时间都是晚上忙完了家务以后,被点击阅读的量很大,每篇博文都有多条评论。
1、《我们的教研活动为何如此寂寥》,阅读529次,评论10篇,发表于2005年4月13日21点04分;
2、《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我缺什么》,阅读342次,评论2篇,发表于2005年12月17日13点26分;
3、《听课手记(二):Hi,板书设计》,阅读496次,评论2篇,发表于2005年12月21日,21点19分;
4、《教师的发展需要什么?》,阅读576次,评论16篇,发表于2006年3月16日22点14分;
5、《我平凡,但我可以有气质——关于课堂教学定位的思考》,阅读638次,评论16篇,发表于2006年4月16日20点52分;
6、《与一不小心同看:走进名著》,阅读508次,回复3篇,发表于2006年5月1日19点29分;
7、《陪孩子经历期待的失落》阅读485次,评论10篇,发表于2006年5月4日10点21分;
8、《草野要想做的》,阅读843次,评论33篇;发表于2006年5月27日20点28分。
四、海盐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思考
1、网络教研的定位
建设区域性教师博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体和团队的学习、研究、交流和反思。区域博客社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考虑其研究功能的发挥,如果背离教学研究主题,博客就会变成一个没有主题、内容庞杂的低质信息的集散地,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研。所以,我们对以海盐教师博客为载体的网络教研的定位是传统教研的补充、延伸和拓展,目的是为教研、教学、教师服务。网络教研应该是教研员和教师们的一个新的教研领域,它基于现实教研,是现实教研的补充、延伸和拓展,绝对不是替代,更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因此,我们将教师博客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鼓励引导教师把目前我县中小学普遍开展的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教后反思、读书活动、课题研究、主题学习等活动和博客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博客平台及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感悟、研究成果,与教师们交流沟通。我们还鼓励教师开展“主题化”研究,进行专题的博客撰写,经营自己的特色。
2、教研团队的引领
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持久的反思内驱力,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有效的同伴交流和对问题的持久思考,这些正是我们建立教师博客试图要解决的。
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无论在现实教研还是网络教研中,其角色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始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我们有23个初中、小学的学科基地博客和25个学科中心组的298名成员组成的各个学科博客群组,形成了教研员旗下的工作团队。通过教研员在现实教研活动中的任务驱动,让这些骨干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自己的博客里呈现出来,通过回复和点评引领教师的反思方向,确立研究的基本主题。
有主题的连续性反思的价值远远高于琐碎、零乱的随意性反思,骨干教师博客上的主题引领促进了教师反思和网络教研的方向。
3、教研文化的变革
网络教研最大的意义在于教研文化的变革,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尊重和对教师话语权的保护,也在于教师自我意识的唤醒和民主平等教研关系的建立。教师们所看重的网络教研价值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