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与其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概念、规律都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因而必须在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与获得。由此可见,综合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水平的高低。
高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个模块都蕴含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受力分析中的“隔离法”和“整体法”;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电路与闭合电路;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瞬时状态与运动轨迹;光线与光学成像,等等,都是分析综合方法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并广泛应用的生动例证。
运用分析综合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被称为分析综合能力。近几年高考明确提出了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和实验等五种能力要求,这些能力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根据笔者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应属中学物理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
一、分析综合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少师生把题海战术看成制胜法宝,一是他们信奉熟能生巧,在大运动量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他们奢望于猜题与押题。但在新的物理情境和变换的知求关系面前,面对的往往是“生题”,使他们成为失败者,因为他们缺少的恰恰就是分析综合和灵活应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培养良好习惯从起始年级开始。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教会一套习题不如传授一种方法,传授一种方法不如培养一种习惯。”良好习惯应该从高一(甚至是初一)开始培养。如善于思考理解、善于自我发问的习惯,因为只有思考理解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不管什么问题,都要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的习惯,这个习惯以后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都有裨益;对力学有关问题要养成善于受力分析的习惯,一重二弹三摩四分析,不多也不漏;状态和过程分析是打开物理问题的钥匙,一个过程联结着两个或多个状态,状态须经过过程而变化,不同过程遵循不同规律;善于运用辅助手段的习惯,一个草图可以把状态和过程揭示得明明白白。
2.提倡独立思考不言放弃的精神。
分析综合能力应该是学习者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即所谓“生题”,就是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生题”面貌千变万化,企图把天下的“生题”都变成熟题既不可能又没有必要。遇到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首先不要“畏惧”,要有勇气,特别是要有兴趣研究攻破它,不轻言放弃,即使在短时间内不能把问题解决,也应坚持“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它”的顽强精神,最终把问题解决。只有在这样的磨炼中,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动辄就问老师或同学,查对教参答案和解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上的浮躁。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3.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有人称教师在课堂上是“平等的首席”,平等是师生人格和话语权的平等,但首席毕竟具有它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学生探究学习,并不排斥讲授式和接受式学习,教师在畅游题海的基础上精选典型例题,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进行富有启发式的讲解示范,在要害处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启发而不灌输,示范而不包办,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4.重视通解,鼓励特解。
所谓通解,就是寻常思路普通解法,建立在常用的分析综合基础上的解法;所谓特解,就是特殊思路,非常规解法。通解具有普适性,有一定的保险系数;特解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特在简洁巧妙独辟蹊径,但特解不具有普适性,甚至有一定风险。分析综合更多体现在通解上,应重视理解;特解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应鼓励和提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分析物理各种因素,培养能力。
物理问题往往都是多因素的问题,解决多因素问题的首要条件,必须搞清楚都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分析物理问题的各种因素就成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出因素分析的重要,提出因素分析的要求,而且要教给学生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强化,才可能形成分析能力。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在影响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先分清两类因素:一类是和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有关系的因素叫有关因素,另一类是和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没有关系的因素叫无关因素。在众多因素中,如果准确地把有关因素找出来,抛开无关因素,那么因素分析的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至于在有关因素中再进一步分析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来说就好办了。
二、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要点。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的问题,并且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时必须抓住要点、突出基本要素,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在能力形成的诸多要素中,知识、方法与实践三个要素最重要,要紧抓不放。
2.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
因材施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教学原则,这是由于学生的智力、非智力水平、知识掌握的状况等都是有差异的,而学生的能力状况与水平的差异就更显著了。因此,能力培养尤其不能搞模式化、一刀切,更应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别要求,分层次进行。对有的学生起点要低,步子要小,可以从模仿开始;而对有的学生起点不能太低,可以从熟练开始,步子可适当放大,这样才能各有所得,切实提高。
3.处理好渗透与明示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各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因而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知识具有明确的内容与形式,并通过教材加以固化,因而是明晰的、外显的。而能力是融于知识之中,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渗透与训练,逐步使学生达到自悟的程度。这说明能力的培养是要在长期渗透、学生确有体会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机对能力培养加以明示。因此,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握好时机,做到渗透与明示相结合,才有利于促进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全面提高能力。
高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个模块都蕴含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受力分析中的“隔离法”和“整体法”;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电路与闭合电路;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瞬时状态与运动轨迹;光线与光学成像,等等,都是分析综合方法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并广泛应用的生动例证。
运用分析综合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被称为分析综合能力。近几年高考明确提出了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和实验等五种能力要求,这些能力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根据笔者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应属中学物理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
一、分析综合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少师生把题海战术看成制胜法宝,一是他们信奉熟能生巧,在大运动量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他们奢望于猜题与押题。但在新的物理情境和变换的知求关系面前,面对的往往是“生题”,使他们成为失败者,因为他们缺少的恰恰就是分析综合和灵活应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培养良好习惯从起始年级开始。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教会一套习题不如传授一种方法,传授一种方法不如培养一种习惯。”良好习惯应该从高一(甚至是初一)开始培养。如善于思考理解、善于自我发问的习惯,因为只有思考理解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不管什么问题,都要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的习惯,这个习惯以后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都有裨益;对力学有关问题要养成善于受力分析的习惯,一重二弹三摩四分析,不多也不漏;状态和过程分析是打开物理问题的钥匙,一个过程联结着两个或多个状态,状态须经过过程而变化,不同过程遵循不同规律;善于运用辅助手段的习惯,一个草图可以把状态和过程揭示得明明白白。
2.提倡独立思考不言放弃的精神。
分析综合能力应该是学习者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即所谓“生题”,就是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生题”面貌千变万化,企图把天下的“生题”都变成熟题既不可能又没有必要。遇到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首先不要“畏惧”,要有勇气,特别是要有兴趣研究攻破它,不轻言放弃,即使在短时间内不能把问题解决,也应坚持“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它”的顽强精神,最终把问题解决。只有在这样的磨炼中,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动辄就问老师或同学,查对教参答案和解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上的浮躁。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3.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有人称教师在课堂上是“平等的首席”,平等是师生人格和话语权的平等,但首席毕竟具有它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倡学生探究学习,并不排斥讲授式和接受式学习,教师在畅游题海的基础上精选典型例题,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进行富有启发式的讲解示范,在要害处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启发而不灌输,示范而不包办,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4.重视通解,鼓励特解。
所谓通解,就是寻常思路普通解法,建立在常用的分析综合基础上的解法;所谓特解,就是特殊思路,非常规解法。通解具有普适性,有一定的保险系数;特解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特在简洁巧妙独辟蹊径,但特解不具有普适性,甚至有一定风险。分析综合更多体现在通解上,应重视理解;特解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应鼓励和提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分析物理各种因素,培养能力。
物理问题往往都是多因素的问题,解决多因素问题的首要条件,必须搞清楚都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分析物理问题的各种因素就成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出因素分析的重要,提出因素分析的要求,而且要教给学生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强化,才可能形成分析能力。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在影响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先分清两类因素:一类是和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有关系的因素叫有关因素,另一类是和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没有关系的因素叫无关因素。在众多因素中,如果准确地把有关因素找出来,抛开无关因素,那么因素分析的基本任务就初步完成,至于在有关因素中再进一步分析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就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来说就好办了。
二、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要点。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多要素的问题,并且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时必须抓住要点、突出基本要素,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在能力形成的诸多要素中,知识、方法与实践三个要素最重要,要紧抓不放。
2.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
因材施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教学原则,这是由于学生的智力、非智力水平、知识掌握的状况等都是有差异的,而学生的能力状况与水平的差异就更显著了。因此,能力培养尤其不能搞模式化、一刀切,更应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别要求,分层次进行。对有的学生起点要低,步子要小,可以从模仿开始;而对有的学生起点不能太低,可以从熟练开始,步子可适当放大,这样才能各有所得,切实提高。
3.处理好渗透与明示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各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因而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知识具有明确的内容与形式,并通过教材加以固化,因而是明晰的、外显的。而能力是融于知识之中,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渗透与训练,逐步使学生达到自悟的程度。这说明能力的培养是要在长期渗透、学生确有体会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机对能力培养加以明示。因此,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握好时机,做到渗透与明示相结合,才有利于促进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关键是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踏实的学习作风。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全面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