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56
1绪论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曾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母语谱写出与时代相匹配的有中国气派的黄钟大吕之音!”这与音乐相关的“母语”二字,听来似觉耳熟。原来,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巴黎音乐学院读书时,他的老师杜卡斯就曾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它固然显露出了你的才华,但如果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品来要求,它还没有你自己独创性的风格,还没有那种以特有的含蓄和深沉来表达你们东方人巨大的热烈感情的民族风格。……不能老让西方人来写你们东方的音乐。”
2在音乐故事中感受音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家,笔者设计了一堂讲述音乐故事的课,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歌曲《只怕不抵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播放音乐)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吗(冼星海)?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冼星海法国求学的故事——志存高远!
3、新课教学
冼星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生
活很艰辛。192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作曲和小提琴,仅仅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
两年以后(1928),冼星海進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因为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
又过了一年(1929),冼星海一个人去了巴黎求学,靠着在餐厅做服务生、在理发店做杂役等来维持生活。如此艰苦的生活冼星海也义无反顾,终于在1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考生,因为衣着太过简陋,差点被法国门警阻拦而进不了考场。考完试以后,主考老师保罗·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当时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听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他一个人身到法国勤工俭学,生活再艰苦他也义无反顾,最终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胸怀大志,这也是中国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理念。我们要像冼星海一样,再苦再难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冼星海抗日救亡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唯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1938年,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其中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当时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主席都为他连声叫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我们将要欣赏到第二乐章《黄河颂》(钢琴协奏曲),一起来聆听一下。
(1.乐曲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钢琴演奏进入后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
(冼星海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从小就养
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自我激励,写出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
4、小结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充裕了,但仍然需要学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人格品质,学习他的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3结语
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音乐家的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另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音乐课程内容领域四为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就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音乐与语文这一人文学科整合起来,以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家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同时又能够真切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也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和文学的审美能力,对于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和语文教育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音乐家的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愿我们的祖国涌现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1绪论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曾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母语谱写出与时代相匹配的有中国气派的黄钟大吕之音!”这与音乐相关的“母语”二字,听来似觉耳熟。原来,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巴黎音乐学院读书时,他的老师杜卡斯就曾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它固然显露出了你的才华,但如果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品来要求,它还没有你自己独创性的风格,还没有那种以特有的含蓄和深沉来表达你们东方人巨大的热烈感情的民族风格。……不能老让西方人来写你们东方的音乐。”
2在音乐故事中感受音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家,笔者设计了一堂讲述音乐故事的课,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歌曲《只怕不抵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播放音乐)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吗(冼星海)?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冼星海法国求学的故事——志存高远!
3、新课教学
冼星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生
活很艰辛。192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作曲和小提琴,仅仅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
两年以后(1928),冼星海進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因为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
又过了一年(1929),冼星海一个人去了巴黎求学,靠着在餐厅做服务生、在理发店做杂役等来维持生活。如此艰苦的生活冼星海也义无反顾,终于在1934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考生,因为衣着太过简陋,差点被法国门警阻拦而进不了考场。考完试以后,主考老师保罗·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当时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听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他一个人身到法国勤工俭学,生活再艰苦他也义无反顾,最终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这就告诉我们做人要胸怀大志,这也是中国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理念。我们要像冼星海一样,再苦再难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冼星海抗日救亡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唯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1938年,冼星海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其中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当时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主席都为他连声叫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我们将要欣赏到第二乐章《黄河颂》(钢琴协奏曲),一起来聆听一下。
(1.乐曲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钢琴演奏进入后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
(冼星海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从小就养
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自我激励,写出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
4、小结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充裕了,但仍然需要学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人格品质,学习他的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3结语
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音乐家的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另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音乐课程内容领域四为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就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音乐与语文这一人文学科整合起来,以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家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同时又能够真切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也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和文学的审美能力,对于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和语文教育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音乐家的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因为,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愿我们的祖国涌现出更多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