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情怀山河梦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覃修典先生,我国著名水电工程建设和规划专家,水电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曾参加我国最早期几座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并领导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大型水电站的设计和建设。覃修典先生为我国黄河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及水电建设规划做出重要贡献,他用一生谱写了对水电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1909年10月26日,覃修典出生于湖北武昌,他的父亲曾参加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在孙中山的统率办公处任职。幼年时期,覃修典于家中读私塾,后转到武昌第二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求学,1928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2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覃修典到天津海河委员会任助理工程师。
  1934年,覃修典获得清华大学公费赴美学习的机会,开始了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并在雷诺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不均匀颗粒的底沙冲刷问题”的试验研究,第二年获土木工程学系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到美国垦务局、爱奥华大学和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及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院考察学习。这几年的经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大开阔了覃修典的眼界,也从中看到我国水力发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落差。
  怀着报效国家水力发电事业的决心,覃修典在1937年回到祖国,开始在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讲授水力学、水力发电工程及河港工程等课程,期间,他带领学生对云南境内的滇池、石龙坝、螳螂川、洱海、下关、腾冲叠水河等河川的水电资源进行了勘测和调查。
  排除万难 力促水电事业迈出首步
  20世纪30年代时期的中国,水力发电事业一片空白。尤其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完全无力于各种建设工作的开展。1940年,内地电力的严重短缺,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不得不着手开发西南的水力资源,以缓解整个电力紧张的局势。就在这一年,首先开始建设四川龙溪河的水电工程,覃修典感觉是时机该用自己所学为国效力了,便离开教育工作,在我国水电事业老前辈黄育贤先生领导下,开始主持回龙寨水电站工程的施工工作。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工程开工不久便被迫停止。
  1941年,覃修典转赴云南,任腾冲冲叠水河水电工程的工程处副主任,开始参与工程开发工作。该项工程进展颇顺,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节制闸的部分工程和引水渠的开挖与衬砌。然而1942年的日寇入侵又一次使得工程被迫停工。当时滇缅公路被敌占领无法通车,覃修典等带领工程处人员越过2300多米的高黎贡山,步行16天经大理回到昆明。同年,他到当时的水利实验处任室主任,开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第二年他又应需转赴青海西宁北川水电工程任工程处主任。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工程得以顺利投产。在此期间,覃修典不仅主持施工工作,还查勘了黄河的朱喇嘛峡(后建盐锅峡水电站)坝址,设立上铨水文站并组建了兰州勘测队,为之后兰州勘测设计院的组件奠定了基础。这段时期,虽然整个国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不安定的社会局面以及财政拮据,却没能阻挡我国水电建设事业在覃修典等老一辈的忘我奋斗下,终于迈开艰难却意义非凡的第一步。
  全力以赴 开创水电工程发展新局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覃修典到南京资源委员会水电总处任主任工程师和规划组组长。1948年他又赴刚开始建设的福建古田溪水电工程任筹备处主任。1949年新中国成立,覃修典又开始兼任福建省水利局副局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福建古田溪的第一级电站在1950年的全国水利会议上被定为早期开工工程,与官厅水库同时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在该电站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是利用半坑亭河湾,开挖一条1.7公里的引水隧洞至下游地下式厂房发电,并在古田县城上游修建两座小水库,辅助调节。在其下游有龙亭、高洋和宝湖三座梯级电站。1951年半坑亭电站开工,却遭遇四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县城与工地全都蒙受重大损失。覃修典对原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在与苏联专家和设计人员共同讨论后,确定把县城迁至罗华,加高一级电站的大坝,使之成为一座有多年调节能力的龙头水库,同时县城上游的两座水库。修改后的方案不仅减轻了下游的洪水威胁,还进一步改善了梯级电站的调蓄能力,提高了效益。半坑亭电站工程是新中国第一座成功建成的地下式厂房,古田溪梯级开发的经验也为其他中小河流的梯级开发提供了借鉴,该工程同时还锻炼出一支优秀实干的施工队伍,为以后其他水电工程输送了骨干力量。
  在福建开展工作的这段时期,覃修典还对福建省的水利水电规划和开发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如连续开发古田溪梯级电站、积极开发闽江及九龙江的水电资源,提高福州市的防洪堤标准等。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覃修典受到省领导和群众的好评与尊敬,并于1954年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同年,他被借调到黄河规划委员会任梯级开发规划组组长。为了深入了解规划中的各电站的坝址和规模,他跋山涉水实地考察,并对运行方式提出了建议。他的规划报告经邓子恢副总理审定后,报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对指导黄河的水电开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现在,该规划对黄河的梯级开发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建成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盆峡和青铜峡等梯级电站的建设都是按此规划进行的。
  1955年,覃修典被调至上海,出任华东水电工程局副局长和华东水电设计院副院长,并曾兼任新安江水电站的设计总工程师。新安江水电站是第一座由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的超过百米的大型水电站,电站机组均由我国自行制造,大坝采用了厂房顶溢洪道泄水,技术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该项工程1961年建成,至今仍是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不仅为我国高坝大型水电站建设取得了重要的经验,还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
  严谨治学 开拓水电科学研究之路
  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是老一代建设先驱们的真实写照,也是覃修典先生毕生写照。
  1956年,当时的电力工业部下属的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成立,覃修典被任命院长。从此他离开了水电建设的第一线,开始为水电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努力。由于水电科学研究院是以原燃料部水电总局的试验所为基础,在两年的时间很快就建成包括坝工建设和机电技术各专业在内、具有一定规模并能直接为我国水力发电建设服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并开始移址木樨地建院。   覃修典在建院过程中,从设置专业试验室、配备具体专业人员到日后发展规模及方向提出了全面、细致的意见,这些意见都在后续工作中得以落实。木樨地新院址的试验室很快就平地而起,其中水工试验室的规模是当时远东第一。与此同时,玉渊潭试验水电站也开始了建设。
  1958年国家机构开始调整,水电科学研究院与当时的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及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合并成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覃修典被任命为该院的副院长,分管坝工建设技术方面的专业所,对有关的重要课题,他都亲自过问,并进行具体指导。
  他不断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总能抓住那些既解决当前建设急需,又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课题。他认为大坝的建筑材料十分重要,是保证大坝安全、节约工程投资以及决定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他多次指出开展混凝土性能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应将提高耐久性和抗裂性能作为研究的重点,并要求结构材料研究所大力开展提高大坝混凝土性能方面的研究,包括掺用粉煤灰、掺外加剂和采用低热水泥的技术。为使工作取得实际性进展,他亲自到红水河大化水电站工地,举行学术讨论会,推广掺粉煤灰的应用。
  1965年,覃修典参与筹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委员会的工作,并担任委员,以促进水利水电与建筑等行业的学术交流。20世纪80年代,他又积极推动新型快速施工方法包括新型混凝土外加剂、沥青混凝土及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水利水电科学院在掺粉煤灰和新型外加剂方面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部级奖励,提高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
  电站的建设经常遭遇水库库区滑坡涌浪问题,需要通过水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才能预报涌浪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然而模型相似律和具体试验技术在当时都是空白。覃修典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入课题组,与研究人员一起对国内外先关资料进行仔细研究与分析,参加模型设计及理论分析,终于探索出一整套进行这类试验研究的方法。解决了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费尔泽电站的滑坡涌浪预报和预防问题,也为以后研究解决其他工程的滑坡涌浪问题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刘家峡水电站右岸泄洪洞发生严重空蚀破坏,覃修典和相关研究人员两次深入现场,分析破坏原因,收集国外经验,编辑成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他还引进了国外利用掺气防止空蚀破坏的技术,亲自指导研究人员切实理解及完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应用。如今该技术已在我国的多项水利水电工程中被成功应用,成为目前解决高速水流空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无私奉献 甘做水电建设好参谋
  对于国家水力发电建设,覃修典先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用自己的所学与经验,汇聚成独到实用而高瞻远瞩的观点与建议,竭尽全力为水力发电建设发展做好规划参谋工作。他尤其强调,在大江大河的开发和利用上,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才能做好全流域的规划,才能看得远、想得深,从而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除了曾为福建古田溪的梯级开发制定规划,20世纪80年代他又根据当时的发展现状,提出应该加快黄河上中游水电基地建设的建议。他认为在上游段已有一定程度开发的情况下,要重视对北干流的开发,才能大大改善全流域的调节能力,提高电能输出。
  在万众瞩目的三峡工程中,他被聘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工程论证专家组成员,从工程的论证到考察,更是投入了全部心力。1985年,他著文《2000年的中国水力发电与三峡工程的展望》,从全国水力发电远景规划的角度来展望三峡开发方案的效果,并提出了具体安排设想,对工程将涉及的水电系统调蓄性能、三峡电力系统在梯级开发的位置、上下游梯级开发次序及水位衔接以及重庆通航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1987年通过分析我国连续15年电力系统和水电系统缺电的原因,他又写出《结合当前各大电网缺点问题,再论2000年前后的水电建设与三峡的建设时机》,在文中他提出除因连年水电投资不足外,水电系统普遍缺乏调蓄能力,也是引起“失调”现象,即汛期缺调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弃水,导致枯水期缺电,缺基荷。三峡的建设必须与上游干支流水库调蓄电站统一优化排序,联合开发运用,以利于补偿调节及水火互补,增加发电。对于三峡的开发,他建议采用分两级进行的方案,并详细分析和介绍了方案的优点与可行性。虽然方案最终未被采纳,但是许多建议对工程论证的深入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发展,覃修典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曾从30年电力开发远景规划及加快发展水电的国策出发,撰文分析水电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大力开发西南的丰富水电资源。然而当前的又一问题就是西南地区水电缺乏调蓄能力,使电能的潜力未被充分开发,要扭转这一局面,他建议分两步走:首先对已建和在建的大型径流电站的上游,补充修建调节水库,改变目前供电不稳定、效益低的现状,以期由担任基荷转为担任腰荷;其次,在将要开发河流的上游先修建“龙头”水库,然后在其下游修建径流式电站,这样才能合理地开发西南水电资源,有利于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能源建设和经济建设。
  简朴低调 铸就水电工作者学习楷模
  简朴低调是大家对覃修典先生的一致评价,他担任领导职务又是高级专家,并且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本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他始终以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的身分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倡导艰苦朴素,反对奢华浪费。他工作中来往水利水电科学院南北两地,或者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从不搞特殊化。
  在学术领域,覃修典先生也拥有很高的声望。他曾任中国水利学会,第一、第二和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还曾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一和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虽然在水利水电建设方面有着丰厚的实践经验以及渊博的学识,对于新知识、新领域以及新技术,他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覃修典先生对工作极端负责,在荣誉面前却非常淡泊。水利水电科学院在他的指导下许多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许多成果还获得了不同部门的奖励,例如建坝材料方面就有国家奖和部级奖,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和他的指导分不开的,但是他从不把自己列入得奖人员中。在教导青年人时,他一再提出科研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必须与实际紧密相连,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学问,切忌贪功浮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水利水电科学院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学风及工作作风。为了让年轻人得到更多学习和进步,爱才育才的覃修典先生多次将到国外考察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学生和许多他指导过的科研人员均成为各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各层次的领导。
  1994年10月9日,覃修典先生病逝于北京,但他终其一生对我国的水电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崇高品行,成为众水电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并将永存人心。
  人物生平
  190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武昌;
  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
  1932年天津整理海河委员会助理工程师;
  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
  1934—193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土木工程学系水利专业硕士学位;
  1935年至1936年,美国垦务局、依阿华大学研究生部及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实习;
  1936年远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
  1937—1940年,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讲师、副教授、教授;
  1940—1941年,任四川龙溪河水电工程处工程师;
  1941—1942年,任腾冲叠水河水电工程处副主任;
  1942—1943年,任原经济部水利实验处石门试验室主任兼中央工专教授;
  1943—1945年,任原资源委员会西宁北川水电工程处主任;
  1945—1946年,任四川龙溪河上清渊硐水电站公务所主任;
  1946—1948年,任原资源委员会水电总处主任工程师、规划组组长;
  1948—1949年,任原资源委员会福建省古田溪水电工程筹备处主任;
  1949—1954年,任福建省水利处副处长、水利局副局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兼古田溪水电工程处主任;
  1954年2—10月,任黄河规划委员会梯级开发规划组组长;
  1954年—1956年,任华东水电工程局副局长、上海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
  1956年任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
  1958年—1983年,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83年以后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委员;
  1994年10月9日病逝于北京。
其他文献
不久前,一篇宣传云南电网送变电公司迪庆工作站巡线工的帖子——《冰川上的巡线工》爆红网络。该贴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从冰川到河谷,从冬天到夏天,从巡线工的辛苦到快乐,再到巡线工眼中的绝美风景,将迪庆工作站常年维护输电线路的工作纪录呈现在网友面前,展现了巡线工们为点亮万家灯火克服重重困难,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及为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强烈责任感。这些奋战在电力行业一线的员工们所体现出的崇高职业
期刊
1882年7月26日,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在上海外滩点亮。自此,中国走过了130年有电历史。为广泛宣传我国电力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电力的价值,推进电力行业文化传播,展现电力职工精神风貌,促进与社会各界的互动沟通,中电联向全国电力企业发出倡议,将中国有电130周年纪念日——7月26日作为“中国电力主题日”。在每年的7月26日集中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通过展览展示、科学普及、交流互动等,传播电力价值
期刊
在国网湖南带电作业中心,我见到了两个同样充满阳光、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牛捷、夏增明。他们都是国网湖南电力公司劳模,“捷明”创新工作室就是以他们二人的名字相结合而命名的。2010年6月开始筹备, 2012年9月20日正式授牌,捷明创新工作室成为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首家带电作业技能专家工作室。  这个团队目前共有11名成员,其中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1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1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6名,平均
期刊
名如其人。这是一支虎气冲天的队伍,“老虎创新工作室”,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干起活来风风火火,人称“邹老虎”的邹德华的绰号命名,更象征了他的老虎精神:闯劲、韧劲、干劲、钻劲。  邹德华,湖南省劳模、湖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现任娄底检修公司副总经理(兼输电运检业务部主任),他领导的“老虎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其雏形为娄底线路管理所QC小组,现有骨干成员22人,均为国网湖南娄底检修公司输电
期刊
多年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素质提升工作,全体员工上下一心,不断夯实员工能力基础,提升各项素质,以“凝聚力、创新力、行动力”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有湖南特色的队伍建设之路。  凝聚力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全力提升员工素质  突出培训体系建设  始终坚持服务公司发展,加强集约管控,创新培训体系,强化资源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国网湖南公司将培训工作纳入人力资源整体架构,利用S
期刊
以李晓武名字命名的李晓武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3月,目前共有成员34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1人,省公司技术能手1人,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技师17人,高级技师7人。工作室以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变电检修专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a,推广先进创新理念、技术方法,着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技能素质;围绕安全生产、降低成本等主题,有序规划工具研发
期刊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主要从事江苏省境内电网建设、运行与管理,经营江苏境内电力销售业务。公司下辖13个市供电分公司、51个县(市)供电分公司,全省供电企业员工近4万人。  公司非常重视在培训工作方面的不断创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上、精品化培训项目及特高压智能电网培训工作超前谋划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2011年公司将培训的重点由以集中脱产、知识灌输、专门训练为主传统的培训模式
期刊
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最终会分解为若干基础生产工作,在班组的环境下得到执行。就根本而言,企业的效益要由班组来实现,企业的安全要由班组来保证,企业的文化要由班组来建设。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重大意义已不言而喻。  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公司”)于2007年投产发电,同期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相继组建并开始履行相关职能,岗位分析也在当年内初步完成,为布局班组长培养提供了方向。为进
期刊
青蛙和兔子  青蛙在池塘边开了家诊所。一天,诊所里来了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小兔子捂着嘴巴喊牙疼。青蛙问它为什么牙疼。小兔子回答说可能是啃了木头的缘故。青蛙医生马上就给小兔子开了些止疼的药,又嘱咐小兔子,以后不要再啃坚硬的东西了。  旁边的大兔子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我们兔子的门牙是不停生长的,如果不去磨牙,我们就合不上嘴。小兔子牙疼是因为它还不适应磨牙,你让它不要磨牙,这不是害了它吗?”青蛙
期刊
综观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发展至为重要的资源之一,甚至是企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企业对优秀人力资源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处于“求贤若渴”的状态,于是在招贤纳才方面,企业管理者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外,通过人才市场或者猎头公司等途径从外部纳贤;另一个就是对内。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鉴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愈发多样化和具有可变性,因此对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