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崇拜即对自然的崇拜,是指以神灵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为对象的信仰和崇拜。日本七夕节是中国的七夕乞巧节传入日本后与日本原有“棚机津女”信仰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阐述了日本七夕节所体现的水神崇拜、星辰崇拜等多种自然崇拜现象,即“棚机津女”信仰体现了古代日本人民对水的崇拜;中国七夕乞巧节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七夕节又衍生出很多跟星辰祭祀相关的风俗。这也体现出日本文化开放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关键词:自然崇拜 七夕 日本
一、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世界上各民族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宗教形式之一。它是指以神灵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为对象的信仰和崇拜。这些神灵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包括神灵化的天、地、日、月、水、火、山、石等多种形式。
自然崇拜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共同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早期的经济生产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因此人类经常思考的主要是人与动物及植物的关系,即人类早期的思维结构是“人类社会—动植物界”的二元结构。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在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束手无策。于是人们便把各种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神化,从而形成了神灵世界。这样,人类的思维结构就变成“人类社会——自然界——神灵世界”的三元结构。
神灵世界的各种神灵,具有超人的强大力量,主宰和支配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因此在神灵观念产生之后,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然会祈求各种自然神的保佑,祭祀仪式也就逐步形成。
任何一种信仰自产生之后,都会逐步滋生出若干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一个文化系统。自然崇拜体系包括信仰、社会和艺术三个系统。信仰系统是自然崇拜的心理层面,包括自然神和自然精灵信仰,以及由这些信仰衍生出的神灵或精灵形象和名称。任何一种自然崇拜,都是先有神灵或精灵观念,然后才会产生祭祀仪式、祭祀场所、偶像、禁忌等等。社会系统,包括仪式和制度两类。仪式是表现人神之间关系的行为活动方式,是人们祈求自然神的主要形式。艺术系统则是指与各种自然神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各类自然神灵雕塑、绘画及有关祭祀的舞蹈等。自然神话的产生,可以使自然神信仰神圣化,使人们更加尊重自然神。还可使自然崇拜仪式和有关自然崇拜的各种禁忌等社会习俗神圣化、合理化,使人们切实遵守这些习俗。
七夕是指七月七日及其前后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七夕节的产生正是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而七夕传说和七夕习俗也体现了多种自然崇拜的观念。
二、日本七夕节与自然崇拜
日本七夕节是日本原有的“棚机津女”信仰与后来传入的中国七夕乞巧节相结合而产生的系列活动。从自然崇拜的观点来看,“棚机津女”信仰体现了古代日本人民对水的崇拜;而中国的七夕乞巧节则更多体现了星辰崇拜的观念。因此日本的七夕习俗中有很多跟水有关的活动,而在中国七夕乞巧节传入日本之后,又衍生出很多跟星辰祭祀相关的风俗。
(1)日本七夕与水崇拜。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根本。所以水神崇拜较早就形成了。水神是恶神,能冲毁秧田,让人们在海里或河里遭受水难,但它也是善神,给人们提供日常用水,滋润秧田,特别是水具有冲走污秽和罪恶的神力,所以产生了人们对水的崇拜。
日本的“棚机津女”信仰正是体现了这种水神信仰。“棚机津女”据说指的就是在水边搭建的棚里一边织神衣,一边等待神来访的少女。她织出的神衣就是来访神的衣服。少女和来访神结合,成为来访神的妻子。这种信仰逐渐传承下来,古代日本每年都要在各地举行类似的这种仪式。在水边造一个棚子,为神选妻子。被选中的女孩住进搭建好的棚子里,等待神的来访。因为有一定的神秘性,等待来访神的少女被附以各种传说,进而演化成水神。“棚机津女”因此也被作为水神来供奉。
日本的七夕节中有很多与水和雨相关的节俗。江户时代之前,农村举行的七夕活动多带有与水相关的农耕活动性质。人们在水边洗头发,洗农具,给牛马洗澡,甚至还清理井水和河水,将半年的污秽洗净流走。水边袚禊是日本固有的信仰,日本各地都有七夕这天在水边洗澡的习俗。江户时代,人们把和歌或着自己的愿望写在五色纸上,挂在竹枝上,第二天把装饰的竹枝和灯笼一起顺水漂流。这种习俗逐渐演化为“七夕流”,成为明治之前重要的七夕活动:少男少女在竹子上挂上灯笼,然后做一个小船,放上男女人偶,摆放在街上,七日早晨放在河里。还有些地方在放完七夕小船后还有游泳的习俗。青森弘前的佞武多节,其中有“眠流祭”的仪式,这其实也是“七夕流”的延续:人们在七夕之夜将做好的灯笼等物品顺海漂流,以达到洗掉污秽,赶走睡魔的目的。
(2)日本七夕与星辰崇拜。中国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传说,而这一传说又是人们根据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附会而来,因此七夕最早源于人们对星辰的崇拜。“牛郎织女”传说传入日本大约是在日本的白凤时代。随着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吸收,七夕风俗也逐渐渗入,到奈良时代中期,一些应节活动宫中蔚然成风,如:天皇赐宴,观看相扑比赛,举行七夕诗会等。平安时期,七夕节虽不是宫廷的正式节会,但七月七日被大臧省织布司定为“织女祭”,成为宫廷贵族中的重要节日。室町时代,宫廷内部举行较为盛大的“乞巧奠”,并且七夕节俗活动也逐渐向武家社会渗透。江户时代,七夕被定为“五节供”之一,成为幕府的官方活动。七夕活动逐渐渗透到普通庶民阶层,在全民之间扩展开来。明治6年,废除“五节供”,七夕淡出都市人的生活,但是在农村,七夕却成为为盂兰盆节做准备的日子。
综上,自然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和其他文化影响十分重大。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节日的形成与自然崇拜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日本的七夕节是中国的七夕乞巧节传入日本后与日本原有“棚机津女”信仰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水神崇拜、星辰崇拜等自然崇拜文化现象。日本原有“棚机津女”信仰所体现了水神崇拜信仰,并衍生出的与水相关的七夕风俗;受中国七夕乞巧节影响,日本七夕节产生了很多体现星辰崇拜的活动和习俗,这更反映出日本文化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体现了日本文化“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林正次.日本まつりと年中行事事典.桜楓堂株式会社,昭和58年
[2]大塚民俗学会.日本民俗事典.弘文堂株式会社,昭和47年
[3]何星亮.中国自然崇拜.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岩(1979~),女,山东临沂人,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关键词:自然崇拜 七夕 日本
一、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世界上各民族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宗教形式之一。它是指以神灵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为对象的信仰和崇拜。这些神灵化的自然现象、自然力和自然物包括神灵化的天、地、日、月、水、火、山、石等多种形式。
自然崇拜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共同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早期的经济生产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因此人类经常思考的主要是人与动物及植物的关系,即人类早期的思维结构是“人类社会—动植物界”的二元结构。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在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束手无策。于是人们便把各种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神化,从而形成了神灵世界。这样,人类的思维结构就变成“人类社会——自然界——神灵世界”的三元结构。
神灵世界的各种神灵,具有超人的强大力量,主宰和支配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因此在神灵观念产生之后,人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然会祈求各种自然神的保佑,祭祀仪式也就逐步形成。
任何一种信仰自产生之后,都会逐步滋生出若干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一个文化系统。自然崇拜体系包括信仰、社会和艺术三个系统。信仰系统是自然崇拜的心理层面,包括自然神和自然精灵信仰,以及由这些信仰衍生出的神灵或精灵形象和名称。任何一种自然崇拜,都是先有神灵或精灵观念,然后才会产生祭祀仪式、祭祀场所、偶像、禁忌等等。社会系统,包括仪式和制度两类。仪式是表现人神之间关系的行为活动方式,是人们祈求自然神的主要形式。艺术系统则是指与各种自然神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各类自然神灵雕塑、绘画及有关祭祀的舞蹈等。自然神话的产生,可以使自然神信仰神圣化,使人们更加尊重自然神。还可使自然崇拜仪式和有关自然崇拜的各种禁忌等社会习俗神圣化、合理化,使人们切实遵守这些习俗。
七夕是指七月七日及其前后举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七夕节的产生正是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而七夕传说和七夕习俗也体现了多种自然崇拜的观念。
二、日本七夕节与自然崇拜
日本七夕节是日本原有的“棚机津女”信仰与后来传入的中国七夕乞巧节相结合而产生的系列活动。从自然崇拜的观点来看,“棚机津女”信仰体现了古代日本人民对水的崇拜;而中国的七夕乞巧节则更多体现了星辰崇拜的观念。因此日本的七夕习俗中有很多跟水有关的活动,而在中国七夕乞巧节传入日本之后,又衍生出很多跟星辰祭祀相关的风俗。
(1)日本七夕与水崇拜。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根本。所以水神崇拜较早就形成了。水神是恶神,能冲毁秧田,让人们在海里或河里遭受水难,但它也是善神,给人们提供日常用水,滋润秧田,特别是水具有冲走污秽和罪恶的神力,所以产生了人们对水的崇拜。
日本的“棚机津女”信仰正是体现了这种水神信仰。“棚机津女”据说指的就是在水边搭建的棚里一边织神衣,一边等待神来访的少女。她织出的神衣就是来访神的衣服。少女和来访神结合,成为来访神的妻子。这种信仰逐渐传承下来,古代日本每年都要在各地举行类似的这种仪式。在水边造一个棚子,为神选妻子。被选中的女孩住进搭建好的棚子里,等待神的来访。因为有一定的神秘性,等待来访神的少女被附以各种传说,进而演化成水神。“棚机津女”因此也被作为水神来供奉。
日本的七夕节中有很多与水和雨相关的节俗。江户时代之前,农村举行的七夕活动多带有与水相关的农耕活动性质。人们在水边洗头发,洗农具,给牛马洗澡,甚至还清理井水和河水,将半年的污秽洗净流走。水边袚禊是日本固有的信仰,日本各地都有七夕这天在水边洗澡的习俗。江户时代,人们把和歌或着自己的愿望写在五色纸上,挂在竹枝上,第二天把装饰的竹枝和灯笼一起顺水漂流。这种习俗逐渐演化为“七夕流”,成为明治之前重要的七夕活动:少男少女在竹子上挂上灯笼,然后做一个小船,放上男女人偶,摆放在街上,七日早晨放在河里。还有些地方在放完七夕小船后还有游泳的习俗。青森弘前的佞武多节,其中有“眠流祭”的仪式,这其实也是“七夕流”的延续:人们在七夕之夜将做好的灯笼等物品顺海漂流,以达到洗掉污秽,赶走睡魔的目的。
(2)日本七夕与星辰崇拜。中国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传说,而这一传说又是人们根据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附会而来,因此七夕最早源于人们对星辰的崇拜。“牛郎织女”传说传入日本大约是在日本的白凤时代。随着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吸收,七夕风俗也逐渐渗入,到奈良时代中期,一些应节活动宫中蔚然成风,如:天皇赐宴,观看相扑比赛,举行七夕诗会等。平安时期,七夕节虽不是宫廷的正式节会,但七月七日被大臧省织布司定为“织女祭”,成为宫廷贵族中的重要节日。室町时代,宫廷内部举行较为盛大的“乞巧奠”,并且七夕节俗活动也逐渐向武家社会渗透。江户时代,七夕被定为“五节供”之一,成为幕府的官方活动。七夕活动逐渐渗透到普通庶民阶层,在全民之间扩展开来。明治6年,废除“五节供”,七夕淡出都市人的生活,但是在农村,七夕却成为为盂兰盆节做准备的日子。
综上,自然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和其他文化影响十分重大。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节日的形成与自然崇拜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日本的七夕节是中国的七夕乞巧节传入日本后与日本原有“棚机津女”信仰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水神崇拜、星辰崇拜等自然崇拜文化现象。日本原有“棚机津女”信仰所体现了水神崇拜信仰,并衍生出的与水相关的七夕风俗;受中国七夕乞巧节影响,日本七夕节产生了很多体现星辰崇拜的活动和习俗,这更反映出日本文化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体现了日本文化“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林正次.日本まつりと年中行事事典.桜楓堂株式会社,昭和58年
[2]大塚民俗学会.日本民俗事典.弘文堂株式会社,昭和47年
[3]何星亮.中国自然崇拜.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岩(1979~),女,山东临沂人,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