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8月3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通过了14个文件,其中一个文件是《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在中央最高会议和中央文件中出现“学雷锋志愿服务”这个提法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评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来说,这个提法似乎很正常。事实上,这个提法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近几年来“学雷锋志愿服务”已在各种场合悄然出现,这个提法的形成其实有过一番曲折。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泛起,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抹黑中国的各种英雄、榜样人物,雷锋是被抹黑的重点之一。从那时起,抹黑雷锋的各种报道、言论就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后来,还有文化名人到处宣扬“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当雷锋被他们渐渐抹黑成“伪君子”,不用再学雷锋,就顺理成章地被人接受了。结果呢,在一段时间内,指责中国人道德堕落,批评中国游客在国外缺乏道德修养,声称中国已刮起“道德沙尘暴”,等舆论喧嚣尘上。结论归结为一点:中国社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没有道德,比起西方文明、西方国家“民主体制”下的公民社会来说,中国社会、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太差了。后面这个观点又因为一个历史事件而被强化。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当时,中国对海外媒体也开放了报道。在对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媒体报道说,北京奥运会组织培训了数千名“志愿者”。这大概是“志愿者”这个词汇第一次大规模、高密度地出现在中国国内的媒体上。对于这些北京奥运会上的志愿者,媒体当然主要是表扬和称赞。就事论事单独看,似乎也没多大问题。然而,不久之后,有人发现了一个悄然发生的重大转变,在词语转换之间,中国人道德落后,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2011年4月,一份由社会人士撰写的意见书摆放在中央某领导的桌子上。这份意见书指出:
……
志愿者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应该鼓励。但是,……在志愿者问题上,我们可能落入了一个陷阱。有某领导干部近日说:“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数量约占人口的40%,美国超过50%,而中国不到10%。”这样一个比较很简单就会得出结论: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比西方人差。在我看来,志愿者其实就是学雷锋。从志愿者还有一定报酬的角度看,雷锋精神比志愿者更高尚。那么,当我们用“志愿者”这一西方概念来形容当今中国人的文明程度时,我们又是如何对待雷锋的?
“志愿者”使得中国人的文明程度“低于”西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今中国有一批精英想方设法地批判、嘲讽雷锋精神。比方说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写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说:提倡雷锋的利他精神,等于是鼓励接受雷锋帮助的人“利己”“自私”。很多媒体或者说雷锋有名贵手表,或者说雷锋的照片都是摆拍、雷锋的日记都是伪造,等等,目的就是否定中国人的学雷锋运动。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齐心协力地抗震救灾,某些媒体却偏偏策划、渲染了一个“范跑跑”,将中国人民自觉的雷锋精神,都形容为“道德虚伪”,以强调自私自利才符合真正的人性。
于是我们在精神文明领域遭遇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否定中国人的雷锋,致使中国人“变为”道德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又拿外国人“志愿者”多来与中国作比较。这样一个话语权的转换,无形中就把中国人定位在“低文明”的层次上。而事实上,雷锋精神比起志愿者,丝毫不差。
志愿者的话语权,未来还可能涉及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目前,西方宗教势力正在加紧向中国渗透。从现象上说,宗教势力在中国的渗透,很多时候运用的就是义工、社工等“志愿者”的形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完全接受了“志愿者”这一西方的概念,会大大增加防范西方宗教渗透的难度。作为应对,我觉得也没必要放弃“志愿者”的概念,而应该在志愿者的行动领域,都不忘雷锋精神。
……
据我所知,这份意见书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并作了批示。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的3月5日,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主导下,学雷锋纪念日在沉寂多年之后,又掀起了宣传热潮。此后,经过在实践中的探索与磨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提法。这个提法的关键在于:一、中国的雷锋精神得到了肯定;二、西方的“志愿者”概念也没有被排斥;三、“雷锋”置于“志愿者”之前,使得“中国自信”与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相结合,既有中国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因此,从“雷锋”到“志愿者”,再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一个词语的发展过程显示了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话语权的转换和主导。在这一个案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领导层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方式。然而,雷锋与志愿者的关系只是话语权领域的一个局部侧面。面对更广泛的话语权领域,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泛起,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抹黑中国的各种英雄、榜样人物,雷锋是被抹黑的重点之一。从那时起,抹黑雷锋的各种报道、言论就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后来,还有文化名人到处宣扬“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当雷锋被他们渐渐抹黑成“伪君子”,不用再学雷锋,就顺理成章地被人接受了。结果呢,在一段时间内,指责中国人道德堕落,批评中国游客在国外缺乏道德修养,声称中国已刮起“道德沙尘暴”,等舆论喧嚣尘上。结论归结为一点:中国社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没有道德,比起西方文明、西方国家“民主体制”下的公民社会来说,中国社会、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太差了。后面这个观点又因为一个历史事件而被强化。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当时,中国对海外媒体也开放了报道。在对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媒体报道说,北京奥运会组织培训了数千名“志愿者”。这大概是“志愿者”这个词汇第一次大规模、高密度地出现在中国国内的媒体上。对于这些北京奥运会上的志愿者,媒体当然主要是表扬和称赞。就事论事单独看,似乎也没多大问题。然而,不久之后,有人发现了一个悄然发生的重大转变,在词语转换之间,中国人道德落后,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2011年4月,一份由社会人士撰写的意见书摆放在中央某领导的桌子上。这份意见书指出:
……
志愿者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应该鼓励。但是,……在志愿者问题上,我们可能落入了一个陷阱。有某领导干部近日说:“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数量约占人口的40%,美国超过50%,而中国不到10%。”这样一个比较很简单就会得出结论:中国人的文明素质比西方人差。在我看来,志愿者其实就是学雷锋。从志愿者还有一定报酬的角度看,雷锋精神比志愿者更高尚。那么,当我们用“志愿者”这一西方概念来形容当今中国人的文明程度时,我们又是如何对待雷锋的?
“志愿者”使得中国人的文明程度“低于”西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今中国有一批精英想方设法地批判、嘲讽雷锋精神。比方说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写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说:提倡雷锋的利他精神,等于是鼓励接受雷锋帮助的人“利己”“自私”。很多媒体或者说雷锋有名贵手表,或者说雷锋的照片都是摆拍、雷锋的日记都是伪造,等等,目的就是否定中国人的学雷锋运动。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齐心协力地抗震救灾,某些媒体却偏偏策划、渲染了一个“范跑跑”,将中国人民自觉的雷锋精神,都形容为“道德虚伪”,以强调自私自利才符合真正的人性。
于是我们在精神文明领域遭遇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否定中国人的雷锋,致使中国人“变为”道德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又拿外国人“志愿者”多来与中国作比较。这样一个话语权的转换,无形中就把中国人定位在“低文明”的层次上。而事实上,雷锋精神比起志愿者,丝毫不差。
志愿者的话语权,未来还可能涉及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目前,西方宗教势力正在加紧向中国渗透。从现象上说,宗教势力在中国的渗透,很多时候运用的就是义工、社工等“志愿者”的形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完全接受了“志愿者”这一西方的概念,会大大增加防范西方宗教渗透的难度。作为应对,我觉得也没必要放弃“志愿者”的概念,而应该在志愿者的行动领域,都不忘雷锋精神。
……
据我所知,这份意见书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并作了批示。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的3月5日,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主导下,学雷锋纪念日在沉寂多年之后,又掀起了宣传热潮。此后,经过在实践中的探索与磨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提法。这个提法的关键在于:一、中国的雷锋精神得到了肯定;二、西方的“志愿者”概念也没有被排斥;三、“雷锋”置于“志愿者”之前,使得“中国自信”与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相结合,既有中国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因此,从“雷锋”到“志愿者”,再到“学雷锋志愿服务”,一个词语的发展过程显示了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话语权的转换和主导。在这一个案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领导层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方式。然而,雷锋与志愿者的关系只是话语权领域的一个局部侧面。面对更广泛的话语权领域,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