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立体构成》课程在设计和造型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总结了自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经验:①增加实物展示环节;②引导学生增强设计意识;③鼓励不同材质的运用;④强化立体构成的实际应用环节;⑤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设计;材质;计算机辅助设计
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目前,在高等院校的众多与设计和造型相关的专业中,立体构成已成为人门课程之一,且在设计专业教学和应用领域中的显著作用和重要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探索性的课程,立体构成同时综合了平面、空间、造型、材质、色彩、技术与美学,可以从根本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等,从而保证后续专业课的顺利进行。毫不夸张的说,立体构成课程是设计专业高质量的起点和平台,是设计之舟扬帆起航的码头。
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保证学生充分领会课程精髓,更好的达到教学预想效果呢?本文根据平时立体构成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教学实践中的某些经验,从以下五方面略谈一些拙见。
1、增加实物展示环节
《立体构成》课通常安排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之后,此时,同学们对形式美学的造型法则具有了一定认识,但其思维模式主要集中在二维形式。而立体和空间的存在使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有着较大的区别,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尽快从二维平面观念过渡到三维立体观念对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立体构成中的立体、空间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和把握,尤其对于部分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文字、图片、照片等媒介是远远不够的。如照片,虽能展现其三维效果,但仅仅是单一视角下的特定效果,其它角度却无法展现。不同的人或同一人从不同的距离、角度观察同一物品,其形态、色彩、肌理、体量大小,以及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均不尽相同。而大量的实物却能真实、完整、多角度的展现这些特征。对于学生而言,实物展示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是图片、文字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实物展示环节,以帮助学生快速转变空间维度,更直观、透彻的理解立体的空间感、体量感、方向感等特征。
2、引导学生增强设计意识
要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形态,首先要有设计意识,赋予其设计意念和特定的美感与生命,进而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作为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立体构成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论上的造型观念和对形态要素分解、组合的能力,更要强化学生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
然而很多学生在练习或创作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对形态要素的分解或组合上,一味追求造型的复杂、独特、标新立异,却连自己都不知道作品要表达什么或表达了什么思想。徒有其形,独缺其神,这是设计要尽力避免的。因此,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学生在作业构思和练习中融入自己的设计意识和思想,将“形”与“神”合二为一,为作品注入生命与活力,从而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方案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鼓励不同材质的运用
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主要遵循创始人阿尔伯斯的理论,通过纸来研究立体的造型和空间关系,基本不考虑其它材料。然而,纸材虽具有易剪、易切、易折、易弯、方便获取、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其效果仍过于局限。现实世界材料种类众多,且不同的材料,其特性、强度、拼接效果、给人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不尽相同(如图1),甚至同一材料的不同质感(如图2)呈现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材质的了解和尝试对学生理解和把握立体构成精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为后续《造型材料与工艺》和其它综合设计课程材料与工艺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应将制作材料类型从纸材扩展开来,且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新材料,让其直观感受不同材料的色彩、光泽、肌理等特点、加工制作的难易度以及对立体构成整体效果的影响。如图3所用材料为绿豆和鹅卵石,图4所用材料为铁丝、棉线和卫生纸。
4、强化立体构成的实际应用环节
立体构成是学习形态创造规律的方法之一,而学习形态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方案设计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带着设计思想去学习,不再将课程作为形态设计和其它造型艺术的基础,而是产生设计灵感和创作源泉的学科去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为以后具体的方案设计提供大量设计信息,也使立体构成的学习更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反映到教学形式上,可从以下两方面强化课程的实际应用环节:
①加强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广泛应用的案例收集与课堂点评,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立体构成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师如何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方案设计,如图5即为运用基本构成原理设计的实际产品。
②在立体构成作业练习中增加实物设计内容,既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其创造能力,又能使其充分领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如图6所示为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帽子。
5、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数码和科技的时代,设计教育只有紧跟时代,恰当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立体构成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将具有极大的优势。具体结合方式与相应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教师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将能更充分、直观地展示授课内容,便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要点。
②学生在课程的初中期作业练习中可借助AutoCAD、3DsMAX、Rhino、SolidWorks等软件较逼真地、全方位地模拟立体构成作品,这样既省却了材料购买、加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又能摆脱材料加工与制作对形态方案的限制,从而保证学生能开拓创造性思维,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形体的创造上。
③学生在课程中后期作业综合练习中,可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构思,仔细推敲其材料、质感、空间形体等,然后再有目的性地寻找合适的材料进行实物的加工制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盲目找材料、换材料、反复修改甚至将错就错的情况,从而缩短模型制作周期、节约制作成本,且能更好的保证方案制作效果。
6、小结
《立体构成》是奠定专业课程的基石,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设计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对立体构成教学的思考与探讨任重而道远,愿大家一起总结和分享,共同提交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设计;材质;计算机辅助设计
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目前,在高等院校的众多与设计和造型相关的专业中,立体构成已成为人门课程之一,且在设计专业教学和应用领域中的显著作用和重要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探索性的课程,立体构成同时综合了平面、空间、造型、材质、色彩、技术与美学,可以从根本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等,从而保证后续专业课的顺利进行。毫不夸张的说,立体构成课程是设计专业高质量的起点和平台,是设计之舟扬帆起航的码头。
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保证学生充分领会课程精髓,更好的达到教学预想效果呢?本文根据平时立体构成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教学实践中的某些经验,从以下五方面略谈一些拙见。
1、增加实物展示环节
《立体构成》课通常安排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之后,此时,同学们对形式美学的造型法则具有了一定认识,但其思维模式主要集中在二维形式。而立体和空间的存在使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有着较大的区别,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尽快从二维平面观念过渡到三维立体观念对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立体构成中的立体、空间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和把握,尤其对于部分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同学,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文字、图片、照片等媒介是远远不够的。如照片,虽能展现其三维效果,但仅仅是单一视角下的特定效果,其它角度却无法展现。不同的人或同一人从不同的距离、角度观察同一物品,其形态、色彩、肌理、体量大小,以及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均不尽相同。而大量的实物却能真实、完整、多角度的展现这些特征。对于学生而言,实物展示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是图片、文字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实物展示环节,以帮助学生快速转变空间维度,更直观、透彻的理解立体的空间感、体量感、方向感等特征。
2、引导学生增强设计意识
要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形态,首先要有设计意识,赋予其设计意念和特定的美感与生命,进而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作为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立体构成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论上的造型观念和对形态要素分解、组合的能力,更要强化学生对形态的全面理解和意识升华。
然而很多学生在练习或创作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对形态要素的分解或组合上,一味追求造型的复杂、独特、标新立异,却连自己都不知道作品要表达什么或表达了什么思想。徒有其形,独缺其神,这是设计要尽力避免的。因此,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学生在作业构思和练习中融入自己的设计意识和思想,将“形”与“神”合二为一,为作品注入生命与活力,从而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方案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鼓励不同材质的运用
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主要遵循创始人阿尔伯斯的理论,通过纸来研究立体的造型和空间关系,基本不考虑其它材料。然而,纸材虽具有易剪、易切、易折、易弯、方便获取、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其效果仍过于局限。现实世界材料种类众多,且不同的材料,其特性、强度、拼接效果、给人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不尽相同(如图1),甚至同一材料的不同质感(如图2)呈现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材质的了解和尝试对学生理解和把握立体构成精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为后续《造型材料与工艺》和其它综合设计课程材料与工艺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应将制作材料类型从纸材扩展开来,且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新材料,让其直观感受不同材料的色彩、光泽、肌理等特点、加工制作的难易度以及对立体构成整体效果的影响。如图3所用材料为绿豆和鹅卵石,图4所用材料为铁丝、棉线和卫生纸。
4、强化立体构成的实际应用环节
立体构成是学习形态创造规律的方法之一,而学习形态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方案设计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带着设计思想去学习,不再将课程作为形态设计和其它造型艺术的基础,而是产生设计灵感和创作源泉的学科去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为以后具体的方案设计提供大量设计信息,也使立体构成的学习更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反映到教学形式上,可从以下两方面强化课程的实际应用环节:
①加强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广泛应用的案例收集与课堂点评,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立体构成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师如何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方案设计,如图5即为运用基本构成原理设计的实际产品。
②在立体构成作业练习中增加实物设计内容,既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其创造能力,又能使其充分领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如图6所示为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帽子。
5、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数码和科技的时代,设计教育只有紧跟时代,恰当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立体构成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将具有极大的优势。具体结合方式与相应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教师授课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将能更充分、直观地展示授课内容,便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要点。
②学生在课程的初中期作业练习中可借助AutoCAD、3DsMAX、Rhino、SolidWorks等软件较逼真地、全方位地模拟立体构成作品,这样既省却了材料购买、加工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又能摆脱材料加工与制作对形态方案的限制,从而保证学生能开拓创造性思维,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形体的创造上。
③学生在课程中后期作业综合练习中,可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构思,仔细推敲其材料、质感、空间形体等,然后再有目的性地寻找合适的材料进行实物的加工制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盲目找材料、换材料、反复修改甚至将错就错的情况,从而缩短模型制作周期、节约制作成本,且能更好的保证方案制作效果。
6、小结
《立体构成》是奠定专业课程的基石,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设计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对立体构成教学的思考与探讨任重而道远,愿大家一起总结和分享,共同提交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效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