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态的模糊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与模糊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Big myths about Copyright”一文。同时,对其情态的模糊性作了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情态 模糊性 情态动词 “Big Myths about Copyright”
  
  1.引言
  情态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说话人对一个状态的认知上、情感上和意愿上的态度。情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语言学者对情态的研究分为传统意义上的情态和系统功能意义上的情态,对情态这一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从孤立到联系的过程。系统功能语法在传统情态的基础上,扩展了情态的范围。情态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证明情态是一个逐渐演变的发展中的范畴,情态研究随之发展变化,人们对它也作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情态词汇的不确定性使得情态模糊成为语言的本质特征。情态动词作为情态范畴的核心成分,表达了句子形式的多样性。
  2.情态的模糊性
  美国著名的生成语义学者莱考夫(Lakoff)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模糊限制语定义为:“使事物变得更加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1]。”1972年,札德在“A Fuzzy-Set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一文中说:模糊限制成分(Linguistic hedges),它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程度。其中就包括情态动词“将近”、“基本上”、“可能”、“实际上”等表示情态意义的模糊词[2]。情态句的模糊主要是人们对情态认识的模糊,伍铁平在《模糊语言学》中说:“不少模糊限制成分就是传统语法中所说的情态成分,在逻辑学中属于模态逻辑(modal logic)的研究对象[3]。”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情态动词的使用更能体现语义的模糊性和句子的复杂性。因为它并非一个两极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是与否的问题,相反,多数例子是介于两极(即是与不是)之间,所表达的语义具有一定的多向性。换句话说,情态词汇并不表现为明确的意义,而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它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往往是表达不确定的概率和频率。然而,这种模糊性的词汇有时比精确的言语表达得更真实、可信。另一方面,情态句的模糊性还体现在情态动词是多义体,是几种意义的叠加。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情态动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不同,虽然它都是对某事物的主观推断和估测,但是意义的模糊程度不同。因此,其向读者传达的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用语言调节人际关系时,由于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言语交际中我们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给予或索取信息,而有时却需要使用婉转、间接的语言来“模糊”自己的态度或观点[4]。
  3.情态的分类
  Halliday把情态分为两类:情态(mor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情态是说话人对命题的可能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阶(possible,probable,certain)和通常性阶(sometimes,usually,always)。意态是说话人对提议的可能性的判断,包括责任阶(allowed,supposed,required)和倾向性阶(willing,keen,determine)。同时,Halliday又赋予这些阶不同的低、中、高值。情态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称为“取向”,可分为四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非明确客观[5]。从以上的分类中,我们不难发现,情态词自身所表现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语句的模糊程度,情态词本身没有明确的上限和下限的划分,因而对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不存在清楚明了的界限。
  4.例文分析
  本文以大学生体验英语第四册中一篇题目为“Big Myths of Copyright”的文章为语料,通过人际意义中的情态的模糊性来分析,以定量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更透彻地剖析了作者对读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及其真正意图。对于本文所选用的语料,情态分析主要集中于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这些情态词在话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作者是通过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并与读者形成互动。这篇文章的题材是说明文。
  此篇为说明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理性和中性的特点,但同时也遵循日常交际策略,即不仅仅以内容或信息性为目的,也使用一定的语言手段来影响和说服读者,其中包括对情态的模糊性的使用。从表1和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主要借助情态词汇手段来表明作者对版权的介绍。表1中,表示非明确主观的情态助动词出现频率最高,占据总数的61.3%;明确主观的频率次之,仅为19.4%;非明确客观的为15.8%;而占据最少的是明确客观,仅为3.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态度。从表2中,我们可得知,附加成分的情态副词占据首位的是通常性的情态词汇,约占54.1%。情态动词的高频率使用不仅能使语言模糊,也能使语言变得精确。以下我们将对表中出现频率高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表1 各情态词类型所占百分比
  
  表2 附加成分所占百分比
  
  首先,关于情态的助动词,统计结果显示用should,can,would,should等所表达的非明确主观比例位居首位,占据总的61.3%。这也表明作者对所表达信息的尝试性的判断,这样就可以减少作者个人观点的介入度,从而减少其论点被反驳的可能性。如:
  例1.You charge can affect the damages awarded in court.
  例2.There can still be serious damages if you hurt the commercial value of the property.
  例1和例2中,作者在叙述版权问题中使用了情态模糊词can,就是为了把话语说得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气。遵守礼貌客气来表示侵犯版权所要付出的代价。同时故意降低肯定的程度,从而增加话语的试探性色彩,避免把话说满。看似模糊的表达方式往往却非常的准确,有着很强的表达效果,具有灵活性。
  例3.You should assume for other people’s works is that they are copyrighted and may not be copied unless you know otherwise.
  例4.You should not risk it unless you know for sure.
  在3、4例句中,作者使用了should来给读者提出建议。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交际氛围,并以其潜在的多功能性使作者以协商的形式表达观点并给其建议,邀请读者参与语篇对话,反映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也就很明确地说明为什么在此文中,作者并没有用must来给读者提出建议。
  例5.You violate copyright you would not be charged with a crime,but usually get sued.
  例6.Somebody who sues over an ordinary message would almost surely get no damages.
  在例句5、6 中,would表明作者对将要实施的某种行为承担的责任,担保对方一定会受到惩罚或鼓励,would作为will的过去时,过去时本身就是一种表示委婉的表达方式,would不仅是一种对未来的断言,也是一种预言。
  例7.You may be thinking of trademarks which apply to names and can be weakened or lost if not defended.Like an “Apple” computer.
  例8.You should assume for other people’s works is that they are copyrighted and may not be copied unless you know otherwise.
  在例句7、8中,作为情态模糊语的may,它表达命题的可能性、假设和评估,是说话者的态度,说话者允许听话人做某事,属于事件情态,表达“允许”义,相当于汉语的“也许”,是命题情态。我们知道在这种说明文中,情态模糊语其实反映内容的可协商性,也就是说,作者使用它们表示对某一命题的可争论性或新奇性的认可,从而愿意与不同的观点协商。所以情态模糊语的使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表明说话人对命题的不确定态度,把握性不大或者缺乏自信。实际上是强调作者对该命题的创新性,最终目的是想得到读者对其观点的认可与接受。同时,也体现了礼貌的原则,说话人牺牲自己使听者受益,表现的话语策略是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给对方留有选择的余地。
  再次,人际功能的评价结构是情态附加成分,它能让作者或发话人对经验意义作出评价。情态附加成分代表说话人或作者在小句中的“侵入性”,表示发话人或作者对事实的态度(attitude)。在附加成分中,通常性词汇出现的频率高达50%,主要的情态副词usually出现了4次,almost出现了6次。其次为表示许可的情态副词占据16.7%。其共同特点在于,可表达各种程度不同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和试探性。这种叙述往往伴有解释性的陈述,涉及的常常是关于可能性和判断的估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态模糊语使用的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程度上达到命题的准确性。
  5.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是人际意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讲话人对自己所说命题的成功性、有效性的判断。说明文语篇的首要任务是客观准确叙述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手段,如模糊词语(hedging)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等,以避免过分的主观性。语篇的客观性要求又使得作者在实现这一行为时不能有绝对化和极端化的言辞。出于探讨的态度和基于个人推断的原因,作者通过使用情态模糊语,可以使其言语行为的力度减弱,使之不易被否定,以起缓和语气的作用。同时,在言语交际中,使用情态模糊词语突出了读者的作用,强调读者的参与,同时也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进一步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情态句式中,我们可见话语含蓄委婉,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礼貌原则。用模糊词来修饰和概括那些不精确的言语,表面上是一种不确定、推测的态度,实际上却加强了文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得文章的可读性更高。
  
  参考文献:
  [1]Lako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1972.
  [2]L.A.Zadeh.Fuzzy languag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human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J].Man and computer,1970.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李杰.论英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外语教学,2002.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势必要全力锻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此,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学校管理及育人渠道,逐步形成了从五个方面构建师生发展平台,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农村学校发展 瓶颈问题 对策    教育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新墩镇地处祖国西陲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郊区,下辖九年
期刊
摘 要: 学生民意评价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方式,它面向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对象,从教育和教学两个维度出发,旨在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等形式以量化的数字和非量化的文字描述,全面客观地来评价一位教师。有效利用书面调查和座谈等形式,加强师生间沟通了解,可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提高。  关键词: 学生民意评价 书面调查 座谈    教书育人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评价一位教师是否合格、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重
期刊
摘 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加之环境的特殊性,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校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农村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思考相应对策维护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以促进农村教师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
期刊
摘 要: 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立足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阶段《应用写作》授课教师应该立足学生实际,明确课程目标,课内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课外通过督促学生阅读,来达到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  关键词: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 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立足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一次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调查问卷为依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归纳与分析,了解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课程的真实学习心态,指出当前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实用性人才需求的全新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教学 调研 思考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古代汉语、
期刊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当前国际社会所追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尽管如此,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以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模式中,还未真正转换为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的教育模式。而要实现这个转换,除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是有效提升心理素质的一种途径,是未来高校心理健康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设计美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选用五个教学训练题目将设计美学的一些原理、法则和设计风格等知识融会其中,形成“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深刻感受设计美学丰富的内涵和运用于设计实践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关键词: 《设计美学》 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一、前言  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三种能力:非凡的自学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抉择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职高专作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主体,担任着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既要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文章从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出发,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从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作用角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
期刊
摘 要: 对杭州市农民工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表明,由于社会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城市农民工大多实现了语言转型,由单语人或潜在的双语人转变为现实的双语者,部分甚至是多语者,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语言行为变化和主流化的语言认同态度,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有四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农民工 语言接触 语言行为 语言认同    一、前言  农民工是伴随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数量庞大、不
期刊
摘 要: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状况,所以,中职学校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实践能力 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虽说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但也要讲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目标。对于中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