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就音乐欣赏教学理论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在欣赏教学的三个阶段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希望本文对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人倾听状态,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教学尤其是音乐欣赏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听,培养学生会听音乐,听懂音乐,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感知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和理解提高阶段。
l初步感知阶段是“官能的欣赏为主”的阶段,是音乐欣赏的最基本的过程。主要是对音乐美感的初级感受,即美的享受。
1.1谈话法、讲述法:谈话法是指教师用问答或对话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不仅教师讲,而且学生也讲。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深入的今天,谈话法能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为使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引起倾听动机,教师常用谈话法或讲述法提示作品的某些内容和特点。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粱山伯与祝英台》,导人新课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
1.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应贯穿在整个音乐课堂的始终。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例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水谣》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a、歌曲可分为几段?b、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c、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3发现欣赏法:初听音乐,尤其针对一些较易听懂及描述性的音乐作品,常采用发现欣赏法,就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然后描绘出来。例如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2 情感体验阶段就是。情感的欣赏为主”的阶段.是音乐欣赏的十分重要的过程
2.1对比欣赏法:引导学生了解、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可采用对比欣赏法,把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音区及不同乐器、不同人声演唱的乐曲,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也可以采取将同一作品改变节奏、速度、音区、音色的手法,使学生感受、体会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获得有关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规,如:旋律上行使人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紧张,旋律下行使人感到平静、情绪低落、松弛;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紧张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宁静、抒情、忧郁的气氛;快速度营造热情、激动、欢乐的情绪,慢速度体现出抒情、柔美、深沉的情感;表现激动、强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强.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2.2间接欣赏法:通过听录音,看录象和看电影等间接形式,欣赏演唱、演奏者的表演。间接欣赏法具有选择性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音响效果好,演唱演奏水平高等优点。如欣赏雅尼的《夜莺》,让学生观看雅尼音乐会现场演出录象,欣赏《卡门序曲》,让学生观看歌剧《卡门》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歇》等。
2.3联想、想象欣赏法: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作品表现的意境产生联想和想象。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学生会感觉到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热闹场景,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起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联想起牧民们的热情好客,豪放、勇敢的性格。
教学中应围绕音乐的情感及其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情感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从而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中。真正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2.4视唱、听唱教学法: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熟悉、背记音乐主题辅助欣赏。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主题常使学生终身难忘。在欣赏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熟悉、背记乐曲的主题或片段,在一定识谱能力的条件下,可采用视唱教学法,也可用听唱法进行。
2.5直接欣赏法:教师以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耳聆听自己老师的演唱、演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师生的感情。通过练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唱一唱。比一比。展开小组竞赛。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表演者,让学生听听同学们自己的演唱、演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3 理解提高阶段是音乐欣赏提高和深化的过程
只体验到作品的喜怒哀乐,并不等于理解了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3.1讨论欣赏法:教师根据欣赏内容事先安排好有关作品中的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欣赏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谈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体裁、风格、结构的分析,最后由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和总结。
3.2分析综合与比较法:综合一分析一再综合一再分析一直至不断完善的综合,是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比较法可使学生尽快地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感受、理解音乐。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可与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作对比.体现出不同情感的音乐对比,显示音乐表现手段的重要意义。
3.3表演法:表演是发展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它不仅是技能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较佳途径。表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在让学生积极、充分、无拘束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并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学生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能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显示音乐课堂的生命和活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段话深刻地阐释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而且,教师和学生都要进人倾听状态,只有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教学尤其是音乐欣赏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听,培养学生会听音乐,听懂音乐,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感知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和理解提高阶段。
l初步感知阶段是“官能的欣赏为主”的阶段,是音乐欣赏的最基本的过程。主要是对音乐美感的初级感受,即美的享受。
1.1谈话法、讲述法:谈话法是指教师用问答或对话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不仅教师讲,而且学生也讲。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深入的今天,谈话法能较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为使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引起倾听动机,教师常用谈话法或讲述法提示作品的某些内容和特点。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粱山伯与祝英台》,导人新课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
1.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应贯穿在整个音乐课堂的始终。在听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或者指出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例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水谣》之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a、歌曲可分为几段?b、说出各段的演唱形式。c、各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3发现欣赏法:初听音乐,尤其针对一些较易听懂及描述性的音乐作品,常采用发现欣赏法,就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然后描绘出来。例如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2 情感体验阶段就是。情感的欣赏为主”的阶段.是音乐欣赏的十分重要的过程
2.1对比欣赏法:引导学生了解、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可采用对比欣赏法,把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音区及不同乐器、不同人声演唱的乐曲,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也可以采取将同一作品改变节奏、速度、音区、音色的手法,使学生感受、体会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获得有关音乐表现手段的知识,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规,如:旋律上行使人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紧张,旋律下行使人感到平静、情绪低落、松弛;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紧张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宁静、抒情、忧郁的气氛;快速度营造热情、激动、欢乐的情绪,慢速度体现出抒情、柔美、深沉的情感;表现激动、强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强.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2.2间接欣赏法:通过听录音,看录象和看电影等间接形式,欣赏演唱、演奏者的表演。间接欣赏法具有选择性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音响效果好,演唱演奏水平高等优点。如欣赏雅尼的《夜莺》,让学生观看雅尼音乐会现场演出录象,欣赏《卡门序曲》,让学生观看歌剧《卡门》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歇》等。
2.3联想、想象欣赏法: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作品表现的意境产生联想和想象。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学生会感觉到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热闹场景,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起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联想起牧民们的热情好客,豪放、勇敢的性格。
教学中应围绕音乐的情感及其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情感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从而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中。真正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2.4视唱、听唱教学法: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音乐主题可以在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在欣赏之中进行。熟悉、背记音乐主题辅助欣赏。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的主题常使学生终身难忘。在欣赏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熟悉、背记乐曲的主题或片段,在一定识谱能力的条件下,可采用视唱教学法,也可用听唱法进行。
2.5直接欣赏法:教师以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耳聆听自己老师的演唱、演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师生的感情。通过练习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唱一唱。比一比。展开小组竞赛。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表演者,让学生听听同学们自己的演唱、演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3 理解提高阶段是音乐欣赏提高和深化的过程
只体验到作品的喜怒哀乐,并不等于理解了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3.1讨论欣赏法:教师根据欣赏内容事先安排好有关作品中的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欣赏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谈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体裁、风格、结构的分析,最后由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和总结。
3.2分析综合与比较法:综合一分析一再综合一再分析一直至不断完善的综合,是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比较法可使学生尽快地将音乐表现手段与音乐情绪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感受、理解音乐。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可与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作对比.体现出不同情感的音乐对比,显示音乐表现手段的重要意义。
3.3表演法:表演是发展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它不仅是技能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较佳途径。表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在让学生积极、充分、无拘束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并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学生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能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显示音乐课堂的生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