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老十六年来的教诲
我国《企业法》起草主持人、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前辈袁宝华同志,是大家十分敬仰的经济建设领导人之一。
他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在他90岁诞辰之际,我在他家见到许多老同志给他的贺寿祝词,其中我国航天事业领导人之一林宗棠同志的贺词是:“仁者寿,智者寿”,说出了我们那一刻共同的感悟。
朱镕基同志在那天也来函祝贺。信中说:“1951年,我毕业后在您领导下工作,那时候您就是我们年轻人做人做事的典范。时至今日,您仍然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典范。”一向以作风严谨、要求严格而著称的朱镕基同志,道出了我们晚辈的心声。
《中外管理》只是一本企业管理科普杂志,但是,袁老16年来对我们爱之有加,几次题词、讲话、写文章给我们指出努力方向,关心我们。他在本刊十周年之际曾表示:“《中外管理》杂志,是我们看着它长大的,我们这些当顾问的老同志对它放心。”后来又曾对我说:“你们的任务就是把一家一户的企业管理经验、理念,化为全国企业的财富。”这些话一直鼓舞我们。在筹备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进行换届选举时,袁老高兴地表示:“你到成思危同志领导下的学会工作很好!因为成思危同志是做学问的人,他对企业管理很有热情很有感情,会重视你们的工作。”成思危同志闻听也很高兴。
我们杂志创办期间,袁老多次亲临关怀。我们16年里已召开过15次恳谈会,除一次主持重要会议,一次因病,他参加恳谈会达13次!是到会次数最多的领导同志……他每次到会都会叮嘱我们:“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我所悟的袁老四句铭言
袁老经常提到的四句话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这四句话,原是袁老对企业管理工作者说的,我认为是袁老对年轻人的嘱托,也是做事业的准则与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据我记忆,袁老给我们三次题词,都是这四句话。另外,朱镕基同志一向很少题词,但只要题词也都是引用这四句话。后来,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赵纯均同志还曾打电话问我这四句话是谁先提的。人们还专为此题词召开过纪念会,可见袁老这四句话的深远意义。
现把我对这四句话的学习体会,向企业界朋友们做一汇报。
一、“以我为主”是人生成熟的基础
我认为:这是人们从事一项事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的成长,就是从儿时缺少主见、依赖他人,过渡到在理性中“以我为主”、独当一面的过程。其间,重要的是从长期习惯于“理应如此”的被动、单项思维方式,转向“并非如此”这一主动、独立的双向思维方式。这虽然看似浅显,却不容易做到,绝不是年少轻狂、自以为是时所能理解领悟的,而是在长期实践的摔打中一个艰难的过程。
“以我为主”,是指导人们全面承担起责任,不迁责于人,不“礼让”于人,要有天降大任于我,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它绝不是局限于个人或小圈子的得失,而是有志气、负责任的表现。越在责任重大时,“以我为主”越重要。
二、“博采众长”是事业突破的诀窍
这是人们都认可,但在过度自信时最容易忽略的。也是我学习袁老四句话中最受启发、从事情报研究所工作26年最受益的一句。
现实人生中,人们在一味求专的钻研中往往会陷入无能为力的苦闷。比如:当年我在国家科技情报所搞土建情报,起初就苦于无法与几百人的建工部情报所竞争,而建工部情报所里只有几个人搞工业厂房建筑,他们也陷入无法与建筑研究院情报室实力相比的困扰。以此类推,综合部门似乎就无所事事了。
殊不知,正因为我们忽略了跨专业综合,才屡失取得重大突破的机遇。相反,越是强调“以我为主”,越应注重“博采众长”。
在文革十年中,我写了一本《科学技术史》。我发现:那些大科学家,都是因为搞“综合”、“博采”,才有了重大突破性的成功。
人类“第一科学家”牛顿的那句:“我是踩在众人的肩膀上”,绝不是谦虚。他是基于天文学家开卜勒的天体力学,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地面力学,来一个“综合”、“博采”,才提出了能解释天上地下一切运动现象的“牛顿三定律”。如果他跟着开卜勒或伽利略两人不管是谁的屁股后面,去钻研观察天体或物体,就不会有“牛顿三定律”。
发明家也是如此。最大的发明家,要算发明蒸汽机、带动工业革命的瓦特了。可是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就有了纽可门等很多人发明的蒸汽机,只是都效率很低,实用意义不大。而瓦特只是一个大学里修理蒸汽机的工人,但他有心去研究各种蒸汽机存在的问题,并请教大学热力学教授,利用潜热原理,同时他又学习制造火炮的镗床技术。最终,瓦特综合各方面的成就、技术、知识、思想,才有了一下增长七倍效率的蒸汽机,一下子就把世界所有大机器都带动了,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高效、最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的盛业,从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与生活水平。如果瓦特死钻一个原理,一门技术,也就没有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的工业革命也不知会推迟多久。
而我,在研究情报工作期间取得的“技术引进”、“技术革新”、“绿色革命”、“日本人摸大庆”等突破,能得到薄一波、汪道涵、钱学森等领导肯定,以及随后在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受奖,也无不是“博采众长”的综合成果。我编纂的《世界著名企业家经营谋略》能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同样因为我矢志搞“综合”。为此,人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大综合”。
今年我们出版世界知名企业家格言故事的增刊,仍是“综合”众家之长的成果。我们编辑部的全体编辑在有限的时间内,遍阅了全世界历史上最有成就的60位中外企业家的自传或评传,集合出了最有代表性、普遍性的180条管理格言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朋友们片刻领悟这些最成功者做其一生领域的管理真谛。
三、“融合提炼”是丰收必经的途径
在“博采众长”之后,就要进入把别人东西变成自己东西的阶段,要有“不为所有,要为所用”的平行思维方式。正如松下幸之助说的:“我的电视机拆开之后,没有一件是我自己发明的,但生产出来的‘松下电视’却是世界上没有的。”他提出“综合就是创造”这一真理,正是“融合提炼”的创造过程。
实际上世界知名企业,比如:丰田汽车、本田摩托、微软视窗、戴尔电脑……无不是博采众长融合提炼的产物。
四、“自成一家”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袁老前三句话是思路、过程、方法,这一句是必然结果。
有谁能离开这四句话而有所成就呢?这是袁老观察世界、研究历史、分析现实,在个人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值此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召开之际,重温袁老这四句铭言,以飨读者。
我国《企业法》起草主持人、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前辈袁宝华同志,是大家十分敬仰的经济建设领导人之一。
他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在他90岁诞辰之际,我在他家见到许多老同志给他的贺寿祝词,其中我国航天事业领导人之一林宗棠同志的贺词是:“仁者寿,智者寿”,说出了我们那一刻共同的感悟。
朱镕基同志在那天也来函祝贺。信中说:“1951年,我毕业后在您领导下工作,那时候您就是我们年轻人做人做事的典范。时至今日,您仍然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典范。”一向以作风严谨、要求严格而著称的朱镕基同志,道出了我们晚辈的心声。
《中外管理》只是一本企业管理科普杂志,但是,袁老16年来对我们爱之有加,几次题词、讲话、写文章给我们指出努力方向,关心我们。他在本刊十周年之际曾表示:“《中外管理》杂志,是我们看着它长大的,我们这些当顾问的老同志对它放心。”后来又曾对我说:“你们的任务就是把一家一户的企业管理经验、理念,化为全国企业的财富。”这些话一直鼓舞我们。在筹备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进行换届选举时,袁老高兴地表示:“你到成思危同志领导下的学会工作很好!因为成思危同志是做学问的人,他对企业管理很有热情很有感情,会重视你们的工作。”成思危同志闻听也很高兴。
我们杂志创办期间,袁老多次亲临关怀。我们16年里已召开过15次恳谈会,除一次主持重要会议,一次因病,他参加恳谈会达13次!是到会次数最多的领导同志……他每次到会都会叮嘱我们:“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我所悟的袁老四句铭言
袁老经常提到的四句话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这四句话,原是袁老对企业管理工作者说的,我认为是袁老对年轻人的嘱托,也是做事业的准则与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据我记忆,袁老给我们三次题词,都是这四句话。另外,朱镕基同志一向很少题词,但只要题词也都是引用这四句话。后来,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赵纯均同志还曾打电话问我这四句话是谁先提的。人们还专为此题词召开过纪念会,可见袁老这四句话的深远意义。
现把我对这四句话的学习体会,向企业界朋友们做一汇报。
一、“以我为主”是人生成熟的基础
我认为:这是人们从事一项事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的成长,就是从儿时缺少主见、依赖他人,过渡到在理性中“以我为主”、独当一面的过程。其间,重要的是从长期习惯于“理应如此”的被动、单项思维方式,转向“并非如此”这一主动、独立的双向思维方式。这虽然看似浅显,却不容易做到,绝不是年少轻狂、自以为是时所能理解领悟的,而是在长期实践的摔打中一个艰难的过程。
“以我为主”,是指导人们全面承担起责任,不迁责于人,不“礼让”于人,要有天降大任于我,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它绝不是局限于个人或小圈子的得失,而是有志气、负责任的表现。越在责任重大时,“以我为主”越重要。
二、“博采众长”是事业突破的诀窍
这是人们都认可,但在过度自信时最容易忽略的。也是我学习袁老四句话中最受启发、从事情报研究所工作26年最受益的一句。
现实人生中,人们在一味求专的钻研中往往会陷入无能为力的苦闷。比如:当年我在国家科技情报所搞土建情报,起初就苦于无法与几百人的建工部情报所竞争,而建工部情报所里只有几个人搞工业厂房建筑,他们也陷入无法与建筑研究院情报室实力相比的困扰。以此类推,综合部门似乎就无所事事了。
殊不知,正因为我们忽略了跨专业综合,才屡失取得重大突破的机遇。相反,越是强调“以我为主”,越应注重“博采众长”。
在文革十年中,我写了一本《科学技术史》。我发现:那些大科学家,都是因为搞“综合”、“博采”,才有了重大突破性的成功。
人类“第一科学家”牛顿的那句:“我是踩在众人的肩膀上”,绝不是谦虚。他是基于天文学家开卜勒的天体力学,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地面力学,来一个“综合”、“博采”,才提出了能解释天上地下一切运动现象的“牛顿三定律”。如果他跟着开卜勒或伽利略两人不管是谁的屁股后面,去钻研观察天体或物体,就不会有“牛顿三定律”。
发明家也是如此。最大的发明家,要算发明蒸汽机、带动工业革命的瓦特了。可是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就有了纽可门等很多人发明的蒸汽机,只是都效率很低,实用意义不大。而瓦特只是一个大学里修理蒸汽机的工人,但他有心去研究各种蒸汽机存在的问题,并请教大学热力学教授,利用潜热原理,同时他又学习制造火炮的镗床技术。最终,瓦特综合各方面的成就、技术、知识、思想,才有了一下增长七倍效率的蒸汽机,一下子就把世界所有大机器都带动了,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高效、最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的盛业,从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与生活水平。如果瓦特死钻一个原理,一门技术,也就没有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的工业革命也不知会推迟多久。
而我,在研究情报工作期间取得的“技术引进”、“技术革新”、“绿色革命”、“日本人摸大庆”等突破,能得到薄一波、汪道涵、钱学森等领导肯定,以及随后在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受奖,也无不是“博采众长”的综合成果。我编纂的《世界著名企业家经营谋略》能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同样因为我矢志搞“综合”。为此,人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大综合”。
今年我们出版世界知名企业家格言故事的增刊,仍是“综合”众家之长的成果。我们编辑部的全体编辑在有限的时间内,遍阅了全世界历史上最有成就的60位中外企业家的自传或评传,集合出了最有代表性、普遍性的180条管理格言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朋友们片刻领悟这些最成功者做其一生领域的管理真谛。
三、“融合提炼”是丰收必经的途径
在“博采众长”之后,就要进入把别人东西变成自己东西的阶段,要有“不为所有,要为所用”的平行思维方式。正如松下幸之助说的:“我的电视机拆开之后,没有一件是我自己发明的,但生产出来的‘松下电视’却是世界上没有的。”他提出“综合就是创造”这一真理,正是“融合提炼”的创造过程。
实际上世界知名企业,比如:丰田汽车、本田摩托、微软视窗、戴尔电脑……无不是博采众长融合提炼的产物。
四、“自成一家”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袁老前三句话是思路、过程、方法,这一句是必然结果。
有谁能离开这四句话而有所成就呢?这是袁老观察世界、研究历史、分析现实,在个人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值此第1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召开之际,重温袁老这四句铭言,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