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疫到参与:媒介素养教育范式嬗变及启示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介素养教育从诞生起,经历了抵制范式、甄别范式、再现范式、参与范式等四次范式的转变,范式的嬗变意味着一定时期的民众对当时舆论环境的担忧。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也随之转变,立足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情境,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自觉投入到这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范式;嬗变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94
  20世纪30年代,随着电影逐渐普及,以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繁荣发展,给传统的精英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英国教育家、家长、社会学家都非常担心大众文化会腐蚀学生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教育学家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的《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于1933年出版,他们主张保护传统文化,坚决反对大众文化中的流行价值观念,并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概念,通过媒介教育训练青年人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最低水平的满足”。1997年,学者卜卫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探讨了媒介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内容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它标志着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开始。
  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电影、电报、收音机等大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大众传播时代。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对现代人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更为深入,现如今的媒介素养基础与传统媒体时代大不一样。“媒介对人的影响”的具体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经历了几轮变迁。媒介素养教育肇始于英国,在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和实践,至今已走过了近90年的发展历程。
  本文旨在梳理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经历哪几次的范式嬗变,并对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期探求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媒介素养教育现实现实下,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媒体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1. 四大媒介素养教育范式嬗变
  1.1  抵制范式:“免疫式”媒体素养教育
  20世纪初期左右,西方的主要资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迈入工业化阶段,电报、电影、无线电广播等大众媒体也相继问世。一时间,大众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1920年左右,作为近代影像媒介产物的电影的发展,引起学者、官方政府、教育家和家长们的注意,他们非常担心一系列的媒介产会对儿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教育被媒介包围的儿童抵制媒介产物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大众媒体的影响和渗透无孔不入,几乎所有的现代人都被卷入其中。
  利维斯《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提到:科技与机械的力量极大地方便了生活,但同时它也打破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模式。除却物質的美好,那些媒介产物所带来的是人心的异化与心灵的腐败,对青少年的迫害更是如此。他们在书中呼吁,民众要有自己的意识,尤其是青少年,不应在没有支持与引导的状况下接触媒介,不能任由周遭环境形塑他们的心灵,应教导民众正确接触媒介,免于媒介的摧残。利维斯式的思想的核心观念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这种观念出发,媒介素养教育旨在鼓励学生去“甄辨与抵制”媒介内容,对抗当时主流的通俗流行文化,使得学生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观。这种教育、强化学生具备甄辨和批判意识的方法被后来的批判家称之为“免疫法”。
  1.2 甄别范式:“流行艺术式”媒体素养教育
  利维斯式的思想深深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和方式,但1960年左右,媒介素养教育进入到第二阶段。1960年左右,发轫于英国的“流行艺术运动”,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一场国际性的的艺术行动和文化思潮,“流行艺术”的宗旨是“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在多方力量的努力下,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社会一改对大众文化“彻底否定”的态度。与第一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对流行文化的消极排斥与反对理念相比,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演变为另一种较为积极的做法,即用“思辨”的态度去看待流行文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从抵制媒介内容转变为培养青少年对媒体批判思考和甄别能力,对各种文化”好“与”坏“评判与甄别,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
  1.3 再现范式:“怯魅式”媒体素养教育
  1970年左右,电视在西方社会普及并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之一,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的普及范围更广,西方社会的教育家、社会学家等将它视为“比电影更为低级的大众媒体”,他们十分警惕电视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新时期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媒介形态对于媒体内容表现的重要作用。除了重视媒体无文本内容的分析,媒体形态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怯魅式”媒介素养教育的强调“再现”,是指在充分接触、分析媒体的基础上的对媒体传播内容、媒体背景的批判以及对自我解读媒体的再次审视,完全是一种“否定之否定”。从本质上来说,“怯魅式”媒介素养教育给予学生的再也不是诸如“对错”和“好坏”价值判断的现成答案;相反,它会运用“再现”的概念,向学生提出如下的重要问题并将评判的权利和机会留给学生自己。
  1.4 参与范式:新媒体素媒介养教育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互联网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正在创造着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媒介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平台。前三个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一直强调受众在被动地接受媒介内容,新媒体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将教育的重点放到受众个人如何使用媒介健康地参与。新媒体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培养个体对媒介信息的读取和甄别之外,更关注媒介、个人与社会之间三者互动。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鼓励社会公众成为大众文化的全面参与者,注重发展民众个人技能、知识和思考能力。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要完全舍弃前三个阶段的媒介素养,而是对传统的媒介素养的补充和升华。它强调的是受众媒介素养整体的提升,不是一味地防范和抵御媒介内容,受众可以批判思考媒介内容,发表自己观点,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
其他文献
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在逆向创新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缺乏高价值专利,而高价值专利在此过程中如何形成及演化目前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逆向创新等理论,以本土企业视角对逆向创新中的高价值专利演化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本文构建一个三阶段逆向创新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结合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在欧盟的专利申请情况,分析这两个公司的高价值专利在逆向创新情境下的特征变化,以此探讨本土企业高价值专利的演化规律。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土企业在逆向创新情境下的高价值专利具有三个特征,分别
观点动力学模型是一类利用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工具研究群体意见演化的模型,由于能较好地模拟观点的交互和发展,已经成功应用到群体决策、商品定价、市场营销、新产品发布等领域。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交流的条件和方式逐渐改变,降低了依赖于地理和熟人关系等被动交互基础的传统观点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如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陌生人交流意见、而且往往由内因驱使地主动与他人发生交互,因此如何建模主动交互成为了理解新社交环境下群体观点演化的关键。
  在总结已有观点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交互的主动性
本文以低碳经济理论、区域物流理论、产业效率相关理论为基础,基于2009-2018年的物流产业数据,以甘肃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低碳视角下的甘肃省物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主要从指标体系构建、物流产业效率评价、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对策几个方面出发,使用相关性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Tobit模型,研究甘肃省物流产业效率,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具体来说,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低碳视角下区域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基于传统生产理论,
【摘要】谈话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形式出现在电视上时,从内涵上延伸了谈话的含义。中国谈话类节目起步较晚,发展比较慢,因此,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一直都在进行模仿和探索到发展创新再到新媒体的出现都存在很多问题,出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现状。电视谈话类节目逐渐受观众的喜爱,它属于脱口秀类型,如果要提高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水准,就一定要有优秀的主持人。本文简单介绍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重要性,从而明确了电视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媒体行业积极革新,电视综艺节目以网络媒体为平台,探寻了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自我转型。同时,新媒体也在不断地寻求发展瓶颈的新途径。《奇葩说》点击量破亿,为新媒体时代下综艺节目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对此,本研究以《奇葩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制胜之道,并归纳总结出新媒体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综艺节目;新媒体;《奇葩说》  中图分类号:G241
期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高度的历史自觉。其中,从五个方面总结的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既立足中国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深刻体现出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
期刊
【摘要】移动网络时代,视频节目的类型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用,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大众对审美的要求与变化,在充分体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电视专题纪录片更需要重视视觉表达,通过视觉传达纪录片的价值,启发观众探索和思考。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部分热门的专题纪录片,并结合自己多年专题制作的经验,从视觉传达领域对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制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视觉传达;电视专
期刊
【摘要】短视频和影视作品的结合衍生了微短剧,随着微短剧市场的蓬勃发展,2020年被称作微短剧元年。本文以快手微短剧为例,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分析微短剧的特性和受欢迎的原因,并就微短剧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微短剧;快手小剧场;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
期刊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广播剧的外在形式、传播渠道、发行平台以及受众群体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当下“视觉文化”开始发生转向,人们的感官体验更趋于追求多元化信息接受时,“听觉文化”的苏醒也给广播剧市场的复兴带来的新的方向。本文基于新媒体语境之下,分析广播剧在有声语言表达、传播平台、受众圈层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剧,受众分析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跨入了“掌上看世界”的时代。面对革命性变化,现有法律制度的更新完善尚未及时跟进,使得在网络中盗版产品日益增多,网络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在互联网上,数字音乐作为一种“新产物”,通过各种渠道批量复制和传播,使得许多优秀音乐作品广为人知。借助网络,创作者享受到“流动”的声誉,但在不同程度上却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在网络中坚守法律红线,是当今音乐市场亟待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