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内蒙古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结果,提出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保障对象界定、动态管理和基层工作力量等方面给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议
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牧区困难居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差额补贴的社会救助制度。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不断地完善。进一步完善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和维护牧区贫困牧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一、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
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它座落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最南端,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全旗面积1018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3万人,其中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3%,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6%,是主体为蒙古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初期,牧区贫困牧民1769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到2014年增加到4892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由一人一年360元以上上涨到2560元。由此可见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地发展。
二、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 保障对象认定困难
现在,审定保障对象要通过层层程序,这些繁琐的程序以及一些由于临时性原因导致的贫困群体,比如,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问题导致的贫困群体应不应该享受保障待遇。还有在计算牧区收入支出时,牛羊的出栏率、饲养期防疫费、草料支出、放牧人工费、市场牛羊肉价变化不一、标准不一,难以统一把握。贫困群体的隐性财产和收入无法精细地算出来。这些收入支出的多变化性加重了保障对象认定难度。
(二)缺乏动态管理
依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规定,对新申请的人,实行随时申报,随时审核,对已享受低保人要定期进行调查和审核。这样的管理能确保能将有限的公共资金,完全用于真正的贫困群体当中,从而节省社会救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动态管理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低保对象的及时调整,如已享受到保障的对象不论收入增加与否,都能继续享受保障待遇,而符合标准的困难人员由于动态管理的僵硬化,便不能及时被纳入保障体系,或者要等到新分配的名额才能被纳入。由于动态管理的缺乏,导致保障人数不断增多的,使人们失去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信任感,同时加重政府的负担。
(三)牧区基层工作力量较薄弱
按照规定,应对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做定期核查。但是由于牧区居住方式分散,再加上基层工作人员缺乏,造成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困难。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一直处在超负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实施动态管理很难实现。对待上级部门的检查都主要以下级领导汇报的形式糊弄过去。这些问题导致了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不到位。
三、完善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保障对象的界定需进一步合理化
目前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的是保障金按照人数发放,没细分不同牧民家庭的基本需求,忽略了家庭的结构和民族文化特征。由于牧区独特的人文文化、宗教习俗、居住方式与城镇不同,所以应该按照牧区所具有的独特情况施保。还有收入计算方法有待科学化、合理化,并使这一工作常态化,使保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动态管理
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不是一个长期供养机制,更不是一个"保险箱",想要一劳永逸地获得支持是不现实的。基层工作人员定期审查享受保障待遇人员的经济收支情况,对一些生活状况有所好转的人员,确保及时地退出保障范围,使保障资金真正用到实处。要以严谨的态度,核查牧区保障对象的经济收入情况 ,这样才能更好保障真正困难群体。还有让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学习知识及技能,以协助他们自谋 生计,来达到脱离贫困的效果。
(三)提升基层工作力量
首先,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建设。增加基层工作人员数量,建立牧民所需的服务便民工作机构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其次,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从而让他们准时、准确了解国家政策以及政策法规的实施状况来达到增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最后,加大基层的经费预算力度。按照规定,加大地方政府对基层工作的经费预算力度,应遵照其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支出的3%以上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结语
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之路是个漫长的路程,健全与完善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牧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生存权益的有效保障以及牧区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 [R]..2006-1-18.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农村低保制度研究"课题组.农村低保制度研究 [J]. 经济研究参考,2007,(15):46.
[3] 王世联. 关于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07,(9):36.
[4] 艾广青,刘晓梅,田伟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界定方法探索[J]. 财政研究,2009,(8):13.
[5] 曹珂.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关问题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0,(6):66.
【关键词】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议
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牧区困难居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差额补贴的社会救助制度。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不断地完善。进一步完善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和维护牧区贫困牧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着深层次的意义。
一、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
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它座落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最南端,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全旗面积1018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3万人,其中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3%,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6%,是主体为蒙古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初期,牧区贫困牧民1769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到2014年增加到4892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由一人一年360元以上上涨到2560元。由此可见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地发展。
二、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 保障对象认定困难
现在,审定保障对象要通过层层程序,这些繁琐的程序以及一些由于临时性原因导致的贫困群体,比如,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问题导致的贫困群体应不应该享受保障待遇。还有在计算牧区收入支出时,牛羊的出栏率、饲养期防疫费、草料支出、放牧人工费、市场牛羊肉价变化不一、标准不一,难以统一把握。贫困群体的隐性财产和收入无法精细地算出来。这些收入支出的多变化性加重了保障对象认定难度。
(二)缺乏动态管理
依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规定,对新申请的人,实行随时申报,随时审核,对已享受低保人要定期进行调查和审核。这样的管理能确保能将有限的公共资金,完全用于真正的贫困群体当中,从而节省社会救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动态管理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低保对象的及时调整,如已享受到保障的对象不论收入增加与否,都能继续享受保障待遇,而符合标准的困难人员由于动态管理的僵硬化,便不能及时被纳入保障体系,或者要等到新分配的名额才能被纳入。由于动态管理的缺乏,导致保障人数不断增多的,使人们失去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信任感,同时加重政府的负担。
(三)牧区基层工作力量较薄弱
按照规定,应对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做定期核查。但是由于牧区居住方式分散,再加上基层工作人员缺乏,造成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困难。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一直处在超负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实施动态管理很难实现。对待上级部门的检查都主要以下级领导汇报的形式糊弄过去。这些问题导致了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不到位。
三、完善正蓝旗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保障对象的界定需进一步合理化
目前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的是保障金按照人数发放,没细分不同牧民家庭的基本需求,忽略了家庭的结构和民族文化特征。由于牧区独特的人文文化、宗教习俗、居住方式与城镇不同,所以应该按照牧区所具有的独特情况施保。还有收入计算方法有待科学化、合理化,并使这一工作常态化,使保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动态管理
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不是一个长期供养机制,更不是一个"保险箱",想要一劳永逸地获得支持是不现实的。基层工作人员定期审查享受保障待遇人员的经济收支情况,对一些生活状况有所好转的人员,确保及时地退出保障范围,使保障资金真正用到实处。要以严谨的态度,核查牧区保障对象的经济收入情况 ,这样才能更好保障真正困难群体。还有让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学习知识及技能,以协助他们自谋 生计,来达到脱离贫困的效果。
(三)提升基层工作力量
首先,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建设。增加基层工作人员数量,建立牧民所需的服务便民工作机构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其次,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从而让他们准时、准确了解国家政策以及政策法规的实施状况来达到增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最后,加大基层的经费预算力度。按照规定,加大地方政府对基层工作的经费预算力度,应遵照其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支出的3%以上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结语
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之路是个漫长的路程,健全与完善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牧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生存权益的有效保障以及牧区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 [R]..2006-1-18.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农村低保制度研究"课题组.农村低保制度研究 [J]. 经济研究参考,2007,(15):46.
[3] 王世联. 关于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07,(9):36.
[4] 艾广青,刘晓梅,田伟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界定方法探索[J]. 财政研究,2009,(8):13.
[5] 曹珂.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关问题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