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 血液系统损害并不少见而血小板减少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1], 发生率约在7% 26% 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为5% 10%[2] 成为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在治疗护理上比较棘手是SLE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3、4] 2009年10月我们对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該病例为我院2009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女性,年龄34岁,门诊血常规:WBC3.6×109/L,RBC 4.17×1012/L,Hb 117g/L,PLT 11.00×109/L,主诉: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3天,发热1天,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后对症治疗,完善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对症处理
体温的观察,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因受凉感冒或并发感染而使体温又突然升高,关节肌肉酸痛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好转。当出现高热时.应注意患者体温波动与热型的情况及伴随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裤和被褥等。
出血的观察和预防,观察出血部位、范围、程度。监测血小板计数,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活动,注意休息,血小板<20×109/L —— 卧床休息,防止受伤。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少渣饮食,禁食过硬过粗糙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出血。
2.1.1 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服轻软。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轻擦不可用力。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如进行各种穿刺时必须快速、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局部加压时间延长,并观察有无渗血情况。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防局部血肿形成。发生出血时,应定时检查出血部位,注意出血点、瘀斑的消长情况。
2.1.2 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牙龈损伤;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生理盐水漱口;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或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避免口腔异味而影响食欲和心情,鼓励病人进餐前后用该液体漱口。此外,加强口腔护理,对预防感染有着重大的意义。
2.1.3 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
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眼睛,以免引起出血。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积极抢救病人。
2.2 输血或成分输血的护理
出血明显时,依据病人出血的原因不同,遵医嘱输入新鲜全血、浓缩血小板悬液等。输血前认真核对,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入;新鲜血浆采集后6h输完。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发生,如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2.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要西药。它可导致满月脸、肥胖等副作用,在治疗前需与患者及家属讲清楚,对于青年女性可能一时难以接受,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出现这些症状对无需刻意治疗。会随激素量减少而减轻乃至消失,将激素的服用时间安排于早餐后8:00之前,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给药时严格遵守时间、剂量,治疗过程中应记录每次减药时间及减药量,减药应特别慎重,以免引起疾病反跳。服药期间应清淡饮食,多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提示患者适量补充钙片,多进食牛奶等含钙高的食物。同时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体温,定期监测肾功能。做大便潜血实验.以便早期发现继发感染、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口服避孕药等可加重病情,也有的因使用普鲁卡因胺等诱发本病。因此,服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药物过敏,以防患于未然。
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其不良反应为损伤造血系统,可出现骨髓抑制.如贫血、白细胞减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它的代谢产物必须由肾脏排除,可刺激膀胱上皮细胞,引起无菌性膀胱炎。因此,在用药时应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减少药物副反应。
2.4 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注意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除肾功能不全可给予高蛋白饮食,有条件者可长期服用牛奶,尤其是初乳。因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可增加免疫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禁食油腻、辛辣、海鲜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5 心理护理
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引发免疫系统紊乱,促发和加重病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关教育,最终患者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很快得到恢复。
2.6 并发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及股骨头坏死是长期应用激素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激素的每日用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预防的关键是减少用量,迅速控制病情,减少脏器受损的严重程度。患者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早期症状,如髋关节疼痛、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嘱患者戒烟酒.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合理锻炼,积极预防股骨头坏死,如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发现及治疗冠状动脉血管炎。
2.7 出院指导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劳,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病情在活动阶段必须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可量力而行。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力低下,有时还处在服用激素中,因此抵抗力差。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冬天要注意保暖,冬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帽子。
日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平时要注意避免日光照晒,强光时不要外出,一旦外出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如撑伞,在光线充足的室内应挂窗帘。
用药指导,嘱患者规范使用药物,不随意漏服、减量或停药,定期复诊。此外。育龄期妇女应避孕,有多脏器损伤者应终止妊娠。病情稳定1年以上,心肾功能正常者,可允许怀孕,但病人应在妊娠3个月以内停用一切除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剂。并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指标,在围产期内请有经验的风湿科和妇产科医生指导,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其是,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Richert KE. Hematologic complication of rheumatic disease. Hematology/
Oncology, 1987, 1(4):301-320.
[2] Bombardier C, Gladman DD, Urowitz MB, et al. Derivation of the
SLEDAI: 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lupus patients. Arthritis Rheum, 1992, 35
(6):630-640.
[3] Reveille, JD, Bartolucci A, Alarcon GS. Progn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egative impact of increasing age at onset, black race, and
thrombocytopenia, as well as causes of death. Arthritis Rheum, 1990, 33(1):37-48.
[4] Mok CC, Lee KW, Ho CT,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Rheumatology (Oxfoud), 2000, 39(4):399-406.
1 一般资料
該病例为我院2009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女性,年龄34岁,门诊血常规:WBC3.6×109/L,RBC 4.17×1012/L,Hb 117g/L,PLT 11.00×109/L,主诉: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3天,发热1天,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后对症治疗,完善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对症处理
体温的观察,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因受凉感冒或并发感染而使体温又突然升高,关节肌肉酸痛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好转。当出现高热时.应注意患者体温波动与热型的情况及伴随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鼓励患者多饮水。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裤和被褥等。
出血的观察和预防,观察出血部位、范围、程度。监测血小板计数,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活动,注意休息,血小板<20×109/L —— 卧床休息,防止受伤。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少渣饮食,禁食过硬过粗糙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出血。
2.1.1 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被褥衣服轻软。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轻擦不可用力。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如进行各种穿刺时必须快速、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局部加压时间延长,并观察有无渗血情况。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防局部血肿形成。发生出血时,应定时检查出血部位,注意出血点、瘀斑的消长情况。
2.1.2 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牙龈损伤;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生理盐水漱口;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或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避免口腔异味而影响食欲和心情,鼓励病人进餐前后用该液体漱口。此外,加强口腔护理,对预防感染有着重大的意义。
2.1.3 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
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眼睛,以免引起出血。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积极抢救病人。
2.2 输血或成分输血的护理
出血明显时,依据病人出血的原因不同,遵医嘱输入新鲜全血、浓缩血小板悬液等。输血前认真核对,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入;新鲜血浆采集后6h输完。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发生,如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
2.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要西药。它可导致满月脸、肥胖等副作用,在治疗前需与患者及家属讲清楚,对于青年女性可能一时难以接受,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出现这些症状对无需刻意治疗。会随激素量减少而减轻乃至消失,将激素的服用时间安排于早餐后8:00之前,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给药时严格遵守时间、剂量,治疗过程中应记录每次减药时间及减药量,减药应特别慎重,以免引起疾病反跳。服药期间应清淡饮食,多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提示患者适量补充钙片,多进食牛奶等含钙高的食物。同时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体温,定期监测肾功能。做大便潜血实验.以便早期发现继发感染、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口服避孕药等可加重病情,也有的因使用普鲁卡因胺等诱发本病。因此,服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药物过敏,以防患于未然。
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其不良反应为损伤造血系统,可出现骨髓抑制.如贫血、白细胞减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它的代谢产物必须由肾脏排除,可刺激膀胱上皮细胞,引起无菌性膀胱炎。因此,在用药时应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减少药物副反应。
2.4 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注意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除肾功能不全可给予高蛋白饮食,有条件者可长期服用牛奶,尤其是初乳。因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可增加免疫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禁食油腻、辛辣、海鲜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5 心理护理
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引发免疫系统紊乱,促发和加重病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关教育,最终患者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很快得到恢复。
2.6 并发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及股骨头坏死是长期应用激素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激素的每日用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预防的关键是减少用量,迅速控制病情,减少脏器受损的严重程度。患者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早期症状,如髋关节疼痛、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嘱患者戒烟酒.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合理锻炼,积极预防股骨头坏死,如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发现及治疗冠状动脉血管炎。
2.7 出院指导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劳,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病情在活动阶段必须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可量力而行。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力低下,有时还处在服用激素中,因此抵抗力差。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冬天要注意保暖,冬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帽子。
日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平时要注意避免日光照晒,强光时不要外出,一旦外出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如撑伞,在光线充足的室内应挂窗帘。
用药指导,嘱患者规范使用药物,不随意漏服、减量或停药,定期复诊。此外。育龄期妇女应避孕,有多脏器损伤者应终止妊娠。病情稳定1年以上,心肾功能正常者,可允许怀孕,但病人应在妊娠3个月以内停用一切除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剂。并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指标,在围产期内请有经验的风湿科和妇产科医生指导,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其是,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Richert KE. Hematologic complication of rheumatic disease. Hematology/
Oncology, 1987, 1(4):301-320.
[2] Bombardier C, Gladman DD, Urowitz MB, et al. Derivation of the
SLEDAI: 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lupus patients. Arthritis Rheum, 1992, 35
(6):630-640.
[3] Reveille, JD, Bartolucci A, Alarcon GS. Progn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egative impact of increasing age at onset, black race, and
thrombocytopenia, as well as causes of death. Arthritis Rheum, 1990, 33(1):37-48.
[4] Mok CC, Lee KW, Ho CT,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Rheumatology (Oxfoud), 2000, 39(4):39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