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说:“课堂是你们的,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等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主動性得以充分发挥。
一、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赛一赛等形式,打开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的热情,形成自主探索的动力。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一:
师: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今天我将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游览,想不想去啊?
生:想!
师:那我们赶紧出发吧!
(课件播放画面及课文朗诵,学生静静观赏)
师:美丽而奇异的蝴蝶谷,怎不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细细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的感觉更好。
(学自由朗读课文)
“假想旅游”把学生以游客的身份带到了台湾蝴蝶谷,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再现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这次“旅游”之中。通过美丽的画面欣赏,将神秘的蝴蝶谷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迫切地想去了解、探索蝴蝶谷的欲望。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课堂上的一切形式始终要为内容服务,无论创设何种情境,采用何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的始终应是阅读的意义层面,要引导学生摆脱情境旁观者的身份,使其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从而步入文本,探索文本,逐步达到人文合一的境地。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鲜活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读读、品品、悟悟、聊聊、画画、写写,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二、巧妙点拨,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还没产生高昂情绪的状态下如果教师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劳。因此有效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更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能仅仅依靠背诵与积累,更要依靠感悟与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本质,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二: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因为游客众多,蝴蝶谷旅行社急需招聘一批小导游。只要能闯过“三关”,你就能成为特约导游!
师:现在进入第一关—蝴蝶谷位于什么地方?
生:蝴蝶谷位于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课题告诉我们了。
生2:导游旗上写着“台湾蝴蝶谷旅行社”。
生3:我是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们真厉害,能从不同的地方寻找到答案。请你们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指导朗读)
师:第二关—蝴蝶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可以在课文里找一找。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交流)
师:第三关—蝴蝶谷内有哪些迷人的景象?请小朋友听一听,演一演。
(全班学生戴上不同色彩的头饰,在教师的朗诵声中,各自到“黄色蝴蝶谷”和“五彩蝴蝶谷”汇聚,并翩翩起舞)
师:可爱的蝴蝶,你们好,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吗?
(两个蝴蝶谷的代表自我介绍)
师:恭喜你们成为蝴蝶谷的特约导游,一拨一拨的游客正等着我们带领他们去游览呢!小导游们,该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呢?先准备准备吧。
(学生准备导游词后交流)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小导游。
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生动、准确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选择巧妙的教学方法,使有效教学达到最大化,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就要找准教材恰到好处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蝴蝶谷,既内化了文本语言,又活化了表达语言,自然地参与了吸纳到倾吐的全过程。“小导游招聘”这一设计非常巧妙,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闪现各自的智慧,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了例子,学生就有了金钥匙,就会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三、关注经历过程,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课堂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教”与“学”动态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教”与“学”自然平衡的教学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是否就是真正参与了学习呢?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表层的参与,深层参与与否应该要看学生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能否引起他人的共鸣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教学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三:
师:蝴蝶谷如此美丽,怎样让它名扬天下呢?
(生思考,小组讨论)
生1:可以拍摄照片,设计精美的宣传画,让大家都知道。
生2:可以进行一次广告征集活动,引起大家的注意。
生3:可以建一个网站,把蝴蝶谷介绍给全世界。
生4:可以创作歌曲,让人们记住。
师:大家的金点子真不错啊!
低年级的教材浅显易懂,教师静态的描述对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怎样让静止的文字活化为一幅幅立体的流动的画卷?怎样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唤醒文本沉睡的语言?创设鲜活情境,让课堂生“辉”;活化语文教材,让儿童入“境”。本课的教学设计了“游览蝴蝶谷”“招聘小导游”“宣传蝴蝶谷”这三个环节,借助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多样的体验,让课文里静态的文字活动起来,学生精神为之振奋,兴趣随之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给文本补白的方式,或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学生变被动的听为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文中角色,与角色交流,让学生与文本、角色进行了“零距离”的对话。这样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无声息地”落实,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潜移默化”地迁移,推动了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赛一赛等形式,打开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的热情,形成自主探索的动力。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一:
师: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今天我将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游览,想不想去啊?
生:想!
师:那我们赶紧出发吧!
(课件播放画面及课文朗诵,学生静静观赏)
师:美丽而奇异的蝴蝶谷,怎不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细细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的感觉更好。
(学自由朗读课文)
“假想旅游”把学生以游客的身份带到了台湾蝴蝶谷,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再现情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这次“旅游”之中。通过美丽的画面欣赏,将神秘的蝴蝶谷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迫切地想去了解、探索蝴蝶谷的欲望。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课堂上的一切形式始终要为内容服务,无论创设何种情境,采用何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的始终应是阅读的意义层面,要引导学生摆脱情境旁观者的身份,使其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主动探索者,从而步入文本,探索文本,逐步达到人文合一的境地。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鲜活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读读、品品、悟悟、聊聊、画画、写写,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二、巧妙点拨,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还没产生高昂情绪的状态下如果教师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劳。因此有效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更要依靠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能仅仅依靠背诵与积累,更要依靠感悟与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抓住知识的本质,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二: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因为游客众多,蝴蝶谷旅行社急需招聘一批小导游。只要能闯过“三关”,你就能成为特约导游!
师:现在进入第一关—蝴蝶谷位于什么地方?
生:蝴蝶谷位于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课题告诉我们了。
生2:导游旗上写着“台湾蝴蝶谷旅行社”。
生3:我是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们真厉害,能从不同的地方寻找到答案。请你们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指导朗读)
师:第二关—蝴蝶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可以在课文里找一找。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交流)
师:第三关—蝴蝶谷内有哪些迷人的景象?请小朋友听一听,演一演。
(全班学生戴上不同色彩的头饰,在教师的朗诵声中,各自到“黄色蝴蝶谷”和“五彩蝴蝶谷”汇聚,并翩翩起舞)
师:可爱的蝴蝶,你们好,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吗?
(两个蝴蝶谷的代表自我介绍)
师:恭喜你们成为蝴蝶谷的特约导游,一拨一拨的游客正等着我们带领他们去游览呢!小导游们,该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呢?先准备准备吧。
(学生准备导游词后交流)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小导游。
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生动、准确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能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选择巧妙的教学方法,使有效教学达到最大化,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就要找准教材恰到好处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蝴蝶谷,既内化了文本语言,又活化了表达语言,自然地参与了吸纳到倾吐的全过程。“小导游招聘”这一设计非常巧妙,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闪现各自的智慧,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了例子,学生就有了金钥匙,就会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三、关注经历过程,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课堂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教”与“学”动态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教”与“学”自然平衡的教学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是否就是真正参与了学习呢?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表层的参与,深层参与与否应该要看学生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能否引起他人的共鸣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教学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三:
师:蝴蝶谷如此美丽,怎样让它名扬天下呢?
(生思考,小组讨论)
生1:可以拍摄照片,设计精美的宣传画,让大家都知道。
生2:可以进行一次广告征集活动,引起大家的注意。
生3:可以建一个网站,把蝴蝶谷介绍给全世界。
生4:可以创作歌曲,让人们记住。
师:大家的金点子真不错啊!
低年级的教材浅显易懂,教师静态的描述对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怎样让静止的文字活化为一幅幅立体的流动的画卷?怎样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唤醒文本沉睡的语言?创设鲜活情境,让课堂生“辉”;活化语文教材,让儿童入“境”。本课的教学设计了“游览蝴蝶谷”“招聘小导游”“宣传蝴蝶谷”这三个环节,借助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多样的体验,让课文里静态的文字活动起来,学生精神为之振奋,兴趣随之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给文本补白的方式,或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学生变被动的听为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文中角色,与角色交流,让学生与文本、角色进行了“零距离”的对话。这样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无声息地”落实,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潜移默化”地迁移,推动了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