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说理瓶颈的两条路径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的魅力不在“事趣”,而在“理趣”。“理直”才能“气壮”,“理透”才能“文斐”。但有些考生在议论文写作中热衷于举例子、讲故事,而不去说理;有的虽然说理了,却不能把“理”说清楚,说通透。怎样才能突破“说理”这一瓶颈呢?笔者以为,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路径有二:
   一、以直接经验说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所以人们常常能够从亲身实践中获得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某种认知,进而积淀为经验,这就是直接经验。它往往具有从“人事”走向“事理”、从“感性”走向“理性”的特点,可谓“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明一理”。
   苏轼游石钟山时说调查研究之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王安石登飞来峰后说登高望远之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林则徐积为官处世之经验说明兼收并蓄、无私无畏之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毛泽东积读书治学经验而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之理——“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与上述名人大家相比,中学生的人生经历还比较少,阅历比较浅,因而从中获得的认识还比较浅,但它同样珍贵,因为它是人在青少年时代特有的感知、感触和感悟,自有其芳华。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也应该运用获得的直接经验,去把事物发生、发展、演进、变化的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如:
   ①为何天真烂漫的孩童将灵性的双眸深埋在冰冷迷蒙的镜片之后?为何生龙活虎的青年将矫健的身影沉入汗牛充栋的题海之中?是因为一朵小红花?还是因为一张通知书?学习的经历告诉我们:欲望虽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必须用理智对它加以调控。适度的欲望可以点燃我们胸中追求的烈焰,但恣意膨胀的欲望也会灼伤我们。芸芸众生要把握的是一个“度”,人生的轨迹就在这个“度”中演绎。(《欲望之绳》)
   ②我每天上晚自习后回家的路有三段:第一段是路灯照亮的,第二段是虽然只有五十多步却显得特别漫长的黑漆漆的路,第三段是楼道里人家的感应门灯照亮的。回家的经历告诉我:每個人都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获得些什么,为此也应该向社会和他人回馈些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永远有希望。(《点亮一盏心灯》)
   ③表妹她学习成绩不好,我每天按时给她讲解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她好像一听就懂了,态度也很认真,然而我不讲的她就不会做。随着时间过去,她思维愈发懒惰,年级越高,成绩越差。
   曾经把自己的零花钱施舍给一个衣衫褴褛、可怜兮兮的年老乞丐,可是,奶奶说,这个人四十年前就是这副装扮,一直在车站、码头行乞,年轻时就不想劳动……
   这些经历使我明白:人际交往的意义固然在于友爱互助,但面对苦痛和不幸,谁也代替不了你。别人伸出援手,你也得伸出自己的手,这样你才能走出困境。有时我们身处困境,方能看清自己、看清世事,认识到没有人可以让你真正依靠,并明白我们自己其实是有足够的力量在黑暗中蹚出一条路来的。(《你当自救》)
   例①以自身求学经验来说“欲望虽是本能,但需理智调控”之理,现身说法,自我剖析,让人知其心路,晓其事理;例②以自身独行夜路经验来说“‘受恩’‘施恩’相承,温暖方能永存”之理,感由事发,理由感生,让人心领其感,神会其理;例③以自身施助经验来说“要他助,更要自救”之理,缘事生理,情真意切,让人心通其情、意达其理。
   二、以间接经验说理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书本或别人的经验中取得经验,这就是间接经验。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把“理”看得更清,想得更深,说得更透。
   在运用间接经验说理时,我们不能掉书袋,而要深入浅出。因为不“深入”就难以鞭辟入里,不“浅出”就难以通俗易懂。
   那么,怎样才能“深入”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而“深入”则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它的思维路径是“万物→三→二→一→道”,这个最终的“道”才是议论文所说之“理”。我们只有对间接经验理解、感悟得深刻,才能对所说事理思辨得深入。怎样才能“浅出”呢?人、事、物之间虽有差异,但也有其相习、相通之处,这正是“浅出”的着眼点。“大道”总是“至简”的,我们在做活“说理”这个着眼点时一定要遵循“化繁难为简易,化艰深为浅白”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放开眼光,拓宽视野,打破学科、业界的壁垒,去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地说理。如:
   ①杭州李先生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老师教育他:不要这样做,会引起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对此,李先生深感无辜。哲学知识告诉我们,孩子攀比心理的产生既有其外在原因,更有其内在原因。老师只是看到了外在原因中的物质诱惑方面,而没有看到人为影响方面。其实,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日常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攀比心理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更深。而从更深层次来看,上述两点只是“标”,孩子的内心才是“本”,我们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老师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他们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筑牢精神的藩篱,从而抵御外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滋扰。(《从“法拉利”说开去》)
   ②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亿万年来,为什么能在宇宙间相安无事地运行,而不发生冲撞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这亿万个星球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走在自己的路上。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磕磕碰碰呢?有的人见别人的路好走,就想去走别人的路,见别人的路近,就想去抄别人的近路,放着自己的路不走而去挤别人的路,怎么能不发生磕碰和冲撞呢?(《走自己的路》)
   ③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他说,伟大的书也有缺陷,所以阅读应该发现书中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对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的优点可以提醒自己还要努力。餐馆老板点头称是,说他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的美食来提高自身厨艺,他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而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成为了好厨师。作家读书与厨师做菜的经验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会有长进。(《好厨师夸别人菜肴的优点》)
   例①以书本中的哲学知识来说“消除攀比心理,需要‘治标(外因)’,但更需要‘治本(内因)’”之理,深度解读,逻辑性强,让人内外观照,洞察就里;例②以书本中的天文学知识来说“走自己的路”之理,化抽象为可视,让人一目了然,一读即明;例③以作家和厨师的经验来说“吸收优点,促进提高”之理,深入浅出,大俗大雅,让人感同身受,心生共识。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说的是直接经验;“一定要读书,不读书而观察生活等于零,因为你没有文化,没有消化生活的胃”(黄永玉),说的是间接经验。两种经验在议论文说理中各有其用,也各显其妙。
   我们要坚信,只要在这两条路径上扎实地开展说理演练,就一定能突破说理瓶颈,使议论文彰显其特有的理性光华。
其他文献
如果说核弹是军事斗争中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为国铸盾,是钱七虎从大学就开始研究的“命题”。上世纪60年代,人迹罕至的戈壁一声巨响,荒漠里蘑菇状的浓云在空中骤然升起……当人们欢呼庆贺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冲进了核弹爆炸中心勘查爆炸现场。年轻的钱七虎就是其中之一。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核弹防护工程研究。这是一项开创我国核生化防护工程的崭新学科,其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
期刊
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他没读完高中,当过4年矿工,全靠自学考上大学;为了做实验,他变卖过自己的衣物,筹钱买电子元件;为了实地检测,他带着自制仪器,和学生们几乎攀遍了我国的崇山峻岭;勘探中,风餐露宿是常态,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如今年过八旬却从不停止脚步……   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
期刊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了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期刊
关于“丰富”,《考试大纲》有四点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的“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论据充实”专就议论文而言,指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即论据)丰富而典型,论证全面而有力。这两条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空洞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提出的重要标准,考生应善于观察思考,勤于从生活、阅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期刊
梅森一直在队伍最前面辛苦赶路。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梅森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狗全卧在雪里,一声不响。周围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片结满白霜的树林。林外的严寒和沉寂,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敲击着它颤抖着的嘴唇。只听见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不过是一种感觉。接着,那棵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下,演出了生
期刊
何为中华之脊梁,九州之英雄?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风雅先生?是樯橹灰飞间笑持羽扇的少年英才?还是默默为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万千子民?优秀的将领人才固然乃时代之英雄,可今非昔比,在如此安逸平和的年代里,为国奉献,为民效力者皆乃英雄。   追溯上下两千载,不论于中于西,英雄皆是光芒与希望的代名词,带领人们走出水深火热的混沌,开启新的征程。那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秦皇汉武开启了大一统集权的时代,隋文
期刊
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科技领域,涌现出无数个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科学家,他们穷尽毕生精力,创造了中国科技的无数个从0到1;他们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让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著名高温功能材料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万城就是其中之一。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创新的道路,为我国攻克了一系列尖端材料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解读   1.最初开始研究的那些年,尽管
期刊
曾经有人说过:“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而我却要说:“正是因为它是虚构的,所以才显得它愈发地美好。”   罗曼·罗兰说过,“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正因为现实生活没有那么美好,我们才有了追逐美好的理想。   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水晶鞋经常被人们拿来谈论,一是因为鞋子本身美丽,二是灰姑娘凭它赢得了王子的关注。但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学生通过研究发现,灰姑娘不可能穿着水晶高跟鞋去参加舞会。如果这
期刊
在泰戈尔生活的年代,他满怀深情地吟诵:“这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时过境迁,从何时起,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再是诗人眼中的样子,而变成了“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不如让我们先放下手机,去看看生活最初的样子,是否还清晰如昨。   手机的出现,诚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却遮住了生活最初的样子。犹记得儿时,每天晚上院子里都是孩童的嬉闹声,而如今,只能
期刊
技法点拨   “年年谈高考,岁岁悔跑题。”恢复高考40年,作文如何拨开浮云看本质,迅速切准题意,已经成了每届考生常说的话题。考场上审题失误,立意偏差,那就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作文符合题意便无从谈起。正因如此,很多考生视考场作文审题立意为畏途,希冀能侥幸地“符合题意”,至于更高层面的“切合题意”,则颇感心虚,直言力有不逮。   其实,高考作文的审题,考的是平常练就的“火眼金睛”,考的是考生的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