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某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作弊后被发现,回家后即跳楼自杀。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等等因素,使这类事件在中小学生中时有发生,让人扼腕叹息!成人还是成才?值得大家深思。
从现代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仅仅具有高学历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除了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以外,还必须学会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体察别人的情绪,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忍受磨难,战胜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这些数字和结果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少年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他们当中经常出现懒惰、消极、孤独、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在学习上,怕吃苦、懒于独立思考,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勇气,取得成绩时则归功于自己的天赋,在群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得自私,对集体活动不热心,对社会舆论不在乎,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导致个别学生走绝路。这一切都反映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健康,如此发展下去,他们又怎么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呢?而今天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状况,将关系到未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二、人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依靠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自尊自信、正确看待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社会交往中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成功和发展有适度的自我期待等等。例如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你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文化素养方面。一个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雅情趣的人在与别人相处时才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为你可以让人觉得“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有“近朱者赤”的感觉。
2.性格、气质、风度。开朗、乐观、真诚守信、热情豪爽、精力充沛的人会在交往中产生巨大的魅力与号召力,并始终感染着大家。 3.道德行为与待人接物。刚正不阿、助人为乐、正直友善的人最为大家所敬佩。在交往中还需以真心换真情,切忌“表里不一”。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强艰苦朴素、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教育。这些内容当中,包含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成人,而素质教育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才。那么,怎样才算成才?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全新的素质。一是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三是把知识转化为现实财富的能力。伴随着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来越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人才的个性化和人才的多样化。针对初中阶段基础教育的特点,我们应该把“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教学工作是个统一体,是互不分离、相辅相成的。我们经常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往往自制力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们能模范地遵守校规班纪,几乎不犯错误。而与之相反,成绩差的学生相伴相随的则是纪律散漫、品行不端,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初中生精力旺盛、表现欲强,他们渴望展示自己,渴望得到认可,但学习不好又很难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好评。于是,他们就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甚至制造出事端来吸引人们的视线,表面上他们玩世不恭,其实内心非常自卑;表面上他们桀骜不驯,其实内心脆弱不堪。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与信任。所以,对待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关心而不是歧视。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他才会亲近老师,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第二,给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不能让学生只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人的能力、兴趣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成功的快樂,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电视台、广播站,让善于表演、能歌善舞的学生及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成立乐队、天文观测、生物实验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摄影展、小发明周等,总之,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三,德育工作不应该是抽象的、空洞的,而应该细化、量化。教师要明确德育目标,育人工程说到底就是真人工程,而真人工程也就是“求真知、做真人”。所谓“求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发现真理的才能、捍卫真理的勇气”三种品行;所谓“做真人”,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做人四个层次上的合格,即“行为规范,做合格的学生;明辨是非,做合格的人;热爱祖国,做合格的中国人;信念坚定,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学校应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德育目标,把基础道德教育作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养成性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诸如学生课堂纪律、文明礼貌要求、仪表服饰要求等可操作性规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常能训练,如会谈话、会清扫、会摆放、会美化等。
第四,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是严加管教。管教是什么意思?从广义上说,管教可以是教育的通俗化说法,狭义上,无非就是惩罚和训诫。孩子离家出走,学生顶撞老师,孩子心理不甚健康,学生思想存在问题,这些都是教育的失败,面对这样的失败,我们应该首先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是冲动或盛怒之下就要对学生严加管教。所以,教育不应该是生硬的,教育不能是责打,不能是怒斥,更不能是教训。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人格和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互尊互爱,如同一种朋友和伙伴的关系,而决不能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管而有度,管中有自由;放而谨慎,放中有约束。这样,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教育。
先成人,再成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基础,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是刻不容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是责无旁贷。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才能共同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从现代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仅仅具有高学历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除了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以外,还必须学会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学会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体察别人的情绪,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忍受磨难,战胜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这些数字和结果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现代的青少年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他们当中经常出现懒惰、消极、孤独、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在学习上,怕吃苦、懒于独立思考,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勇气,取得成绩时则归功于自己的天赋,在群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得自私,对集体活动不热心,对社会舆论不在乎,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导致个别学生走绝路。这一切都反映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健康,如此发展下去,他们又怎么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呢?而今天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状况,将关系到未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二、人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依靠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自尊自信、正确看待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社会交往中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成功和发展有适度的自我期待等等。例如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你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文化素养方面。一个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雅情趣的人在与别人相处时才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为你可以让人觉得“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有“近朱者赤”的感觉。
2.性格、气质、风度。开朗、乐观、真诚守信、热情豪爽、精力充沛的人会在交往中产生巨大的魅力与号召力,并始终感染着大家。 3.道德行为与待人接物。刚正不阿、助人为乐、正直友善的人最为大家所敬佩。在交往中还需以真心换真情,切忌“表里不一”。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强艰苦朴素、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教育。这些内容当中,包含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成人,而素质教育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才。那么,怎样才算成才?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全新的素质。一是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二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三是把知识转化为现实财富的能力。伴随着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越来越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人才的个性化和人才的多样化。针对初中阶段基础教育的特点,我们应该把“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工作中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教学工作是个统一体,是互不分离、相辅相成的。我们经常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往往自制力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他们能模范地遵守校规班纪,几乎不犯错误。而与之相反,成绩差的学生相伴相随的则是纪律散漫、品行不端,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初中生精力旺盛、表现欲强,他们渴望展示自己,渴望得到认可,但学习不好又很难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好评。于是,他们就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甚至制造出事端来吸引人们的视线,表面上他们玩世不恭,其实内心非常自卑;表面上他们桀骜不驯,其实内心脆弱不堪。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与信任。所以,对待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关心而不是歧视。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他才会亲近老师,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第二,给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不能让学生只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人的能力、兴趣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成功的快樂,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电视台、广播站,让善于表演、能歌善舞的学生及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成立乐队、天文观测、生物实验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摄影展、小发明周等,总之,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三,德育工作不应该是抽象的、空洞的,而应该细化、量化。教师要明确德育目标,育人工程说到底就是真人工程,而真人工程也就是“求真知、做真人”。所谓“求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发现真理的才能、捍卫真理的勇气”三种品行;所谓“做真人”,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做人四个层次上的合格,即“行为规范,做合格的学生;明辨是非,做合格的人;热爱祖国,做合格的中国人;信念坚定,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学校应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德育目标,把基础道德教育作为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养成性教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诸如学生课堂纪律、文明礼貌要求、仪表服饰要求等可操作性规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常能训练,如会谈话、会清扫、会摆放、会美化等。
第四,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是严加管教。管教是什么意思?从广义上说,管教可以是教育的通俗化说法,狭义上,无非就是惩罚和训诫。孩子离家出走,学生顶撞老师,孩子心理不甚健康,学生思想存在问题,这些都是教育的失败,面对这样的失败,我们应该首先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是冲动或盛怒之下就要对学生严加管教。所以,教育不应该是生硬的,教育不能是责打,不能是怒斥,更不能是教训。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人格和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互尊互爱,如同一种朋友和伙伴的关系,而决不能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管而有度,管中有自由;放而谨慎,放中有约束。这样,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教育。
先成人,再成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基础,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是刻不容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是责无旁贷。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才能共同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