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实习对民族地区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的影响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实习已经成为师范院校服务于基础教育薄弱区域常见模式之一。就广西X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显示,教育实习对其专业伦理培养收效甚微,师范生自身专业伦理认同感低,学校重视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众说纷纭都对民族地区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关    键   词]  教育实习;民族地区师范生;专业伦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88-02
   一、概念解析
   (一)教育实习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
   (二)师范生专业伦理
   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师范生以准教师的身份,以实践育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服务教育事业,不断追求作为卓越教师的自觉意识、态度、情感、信念、价值观及其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伦理的影响
   (一)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的有利因素
   对广西X学院三个年级2012级(88人)、2013级(127人)、2014级(103人)共318名实习生跟踪调研发现:教育实习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增长和专業能力提升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专业情感、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养成的积极作用不明显。首先,62.23%的师范生认为有助于掌握教学方法;其次,59.25%的师范生认同教育实习对积累教学经验的作用;最后,57.94%的师范生认为有利于自身知识面的扩大,这说明民族地区师范生在实习中注重与专业技能密切相关能力的提升,由于职业理想、情感、价值观等尚未完全明晰,使一部分师范生在学校期间怀应付心理;加之自身文化素养功底相对薄弱,教育实习随着角色转换,开始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可见,师范生一致认可教育实习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及自身知识面等是有裨益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教育实习对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有一定程度的帮助。(1)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占比69.9%居首位,愿意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不断学习;(2)提升教案写作能力占61.92%居第二位,师范生教案写作得以重视;(3)增强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占58.05%居第三位,说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改善;(4)三笔字和语言表达及班主任工作能力等选项整体比例落后于前面三个选项,这与该地区未来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与形成显然是相悖的。
   (二)不利因素
   师范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在师范生集中实习带队过程中,笔者每星期定时召开两次班会,对出现在教育实习中的状况集中协调,耐心沟通、交流;对负责指导的师范生,会给予额外关注。通过访谈与交流发现:教育实习虽然对大部分师范生来说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层面受益,然而,对一部分民资地区师范生而言,对专业伦理的漠视会对他们产生相反的效用。
   1.师范生自身对专业伦理缺乏认同感
   师范生自身合理定位源自对专业的高度认同,从而,才会从内心迸发出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是在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实习教师对专业自觉意识、态度、情感、信念、价值观及其规范和行为准则呈现出模糊状态。一部分师范生自身专业意识、情感、信念、价值观的认同是缺乏的。并且,就是这种缺乏已经从根本上使其中的大部分实习生与卓越教师相去甚远,进而会影响教师整体队伍的专业伦理发展和长久稳定。
   2.学校课程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缺乏实践中的创新
   广西X学院三个年级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获得实习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进一步说明高师院校非常注重师范生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对班级管理能力、教学创新勇气的实践养成,致使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时循规蹈矩,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实习时一些师范生出现专业知识丰富,而应变能力匮乏、综合素质较低的状况。不少师范生毕业后一时难以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专业原有的信念产生动摇,专业情感、信念、价值观也会受挫,甚至会有一小部分人离职是在所难免的。教育实习学校一般偏向处于农村学校,市级学校一般只是象征性给予实习生观摩,不会让其上课。即便是上课,也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使实习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而农村学校实习生的指导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经验等趋于陈旧,实习提升较慢。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灵魂对灵魂的唤醒必然是创新的教育才能做到,专业理论即使多么精准,也需要在实践中拥有春风化雨般的本领。
   3.社会舆情严峻,待遇不尽如人意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社会群体对教师的期望值非常高。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个别教师的教育行为出现失衡现象,使社会对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质疑,短期内不易养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与此同时,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尽管《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但是,事实上,教师不是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无法达到公务员标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待遇明显偏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导致该地区一直无法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国家卓越教师计划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    三、教育实习后的思考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开始履行“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起点,是专业伦理形成的重要时期,离不开高等学校的精心培养,社会舆情给予的支持等,助力师范生养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教习惯。
   (一)引导师范生强化自身专业伦理自觉
   康德指出:“人,我们必须在他的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由此可见,培养师范生的专业伦理需要靠指导教师更多的引导与督促才可能逐步建构其系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时刻进行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渗透”。可采取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样化,如团队活动和体验支教,把相关内容融入活动中,既可以避免理论说教深奥,又可以加深其职业体会。另一方面,要善于树立典型。将典型人物的事迹做好广泛宣传,用其正面积极引导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较强的感染氛围。只有其专业伦理价值观形成,才会自觉控制、约束自身偏离专业理想信念、情感的行为,提升专业伦理素养,成为表里如一、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卓越师者。
   (二)高等院校应以教育本质为专业伦理培养的终极目标
   “立德树人”的使命,“四有”教师的崇高理想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不僅要重视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养成,还要加强培养师范生乐于从教的坚定专业信念和持久的仁爱之心。首先,甄选适宜教育的人才。组织有经验的专家通过问卷和面试等形式对每一年度新生就综合素质、职业意向、从教潜质等进行综合考量,渲染重教氛围,促进“卓越教师”的初始甄选,并将此类理念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过程中。选择适合教师的人才,既有利于人才的专业伦理培养,又有利于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实现卓越教师计划。其次,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依据就业形势,师范院校应每学年定期开展职业规划与发展等方面课程;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型课堂设置比例,增强师范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最后,师范院校和教育实习学校建立平等伙伴关系。英美等国家基于“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中小学和大学应形成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前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核心建立“校本培训”和“伙伴关系”。教育实习学校作为师范生迈向社会的第一站,事关实习师范生能否坚定专业信心、增强专业情感等心理因素,“伙伴关系”会使学生紧张、畏惧的情绪缓解,减少各种阻力,将会对实际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教师理应得到社会理性认可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教育的投入与教师待遇与相对发达省区相比存在差距。因而各级行政部门努力提高教育投入和教师待遇才会使优秀人才在教育事业安心、放心、舒心工作,促进师范生的专业伦理培养;另外,地缘上的优势,使一部分师范毕业生尚未取得毕业证,实习期就选择了闯广东,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舆情对教师理应多些包容,教师是教师的同时,也是社会人,也需要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舆情负责部门需要肩负正确引导公众的责任。教育实习于师范生而言,犹如《学礼》所倡导的“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的学者和师者之间的融洽关系。这对于师者是一种高度的信赖和尊重,对学者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成长历程,但无论是其中哪种境界的形成,无疑都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安于唤醒灵魂的使命,崇尚专业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第二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刘义兵.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建构与培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3]Karl Theodor Jaspers.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杨适.中西人伦及其比较[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5][英]罗博·麦克布莱德.教师教育政策:来自研究和实践的反思[M].洪成文,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学业产出为导向,着力于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聚焦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打造“金课”,以点带面,奋力推进课堂革命,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以及怎样培养应用型汽车电气控制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问题。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应用型;一流课程;课程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中职院校是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社区尤其是民族地區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依托。“校社合作”模式是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校社合作”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归纳,分析其外部遇到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此构建矩阵,提出SO、WO、ST、WT四种战略。  [关 键 词] 校社合作;社区教育;SWOT  [中图分类号] G647
期刊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表达,是彰显中国社会文化自信的强大根源。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其搭建的内在逻辑是以道德为中心的政治秩序。对儒家思想的治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剖析,探索其文化導向机制,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传播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传播;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
期刊
[摘 要]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标志着“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双高计划”明确将专业群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将“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作为一项改革发展任务,专业群为高职专业群建设明确了方向和任务。结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山东省入围“双高计划”的15所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
期刊
[摘 要] 中医院校是中医药发展与传承的主要阵地,中医院校青年教师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力量。就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展开调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内心的真实想法,以期找准制约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中医院校进一步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A班为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追踪整个综合英语教学过程并做问卷数据描述性分析,分析后发现现阶段该课程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对象语言基础呈现多级态势、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式太过传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教师设计个性化网络教学视频,满足不同进度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开发学生本位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综合英语;问卷调查
期刊
[摘 要] 2004年,台州市依托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成立台州社区大学。多年来,台州社区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和政策,紧紧抓住社区教育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农民教育促乡村振兴、职工教育促企业转型升级、各类培训促市民素质提升,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宣传终身学习理念,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一村一农民大学
期刊
[摘 要] 以專业课程为依托,提出利用职业教育中的情境化优势培育学生语用技能的具体策略。通过将教学目标从“基本技能”转向“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说”与“听”能力、将“言语沟通”维度纳入考核指标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言语沟通能力。  [关 键 词] 言语沟通;民航客舱应急;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以“云班课”教学软件为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对软件的应用探索,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听说课堂中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高职;英语听说;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高校教育在不断发展,陶艺教学也在创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的陶艺教学效果,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大师工作室制是发挥大师的艺术影响力和专业水平带动,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教学以及团队协作力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针对现有高校陶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讨论大师工作室制高校陶艺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实践方法、评价机制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