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学业产出为导向,着力于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聚焦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打造“金课”,以点带面,奋力推进课堂革命,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以及怎样培养应用型汽车电气控制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问题。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应用型;一流课程;课程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40-02
一、学业产出导向人才培养需解决的课程建设与教学问题
我国应用型高校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着力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汽服专业)建设水平,走差异化路线开展应用型才培养的初衷是好的,但与学业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相比,在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层面存在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1-3]。
(一)国内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不适应性
经过调研,国内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开展过程中尚未完全树立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班级授课为主,以讲台为中心开展课堂,以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的模式,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轻松易过的“水课”仍存在。毕业生的汽车电气控制课程的考核成绩显示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目标及毕业指标要求,但从学生毕业设计开展、就业后的反馈信息分析,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国外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类课程教学突出以学业产出为导向,课堂的挑战性普遍较高,通过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实现了提高课程过关难度,通过“增负”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有效提升了汽车电气控制应用型人才育人质量。
(二)思想上坚持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实施上呈现教师本位教学现象
教师本位教学现象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实施过程中,习惯性地从“教育输入”思维角度关注教师应该教什么→教师教了什么→教的内容是否与大纲吻合→是否达到教学效果,而并非从工程教育认证希望的学生本位的“教育产出”层面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考核学习成果达成→大纲能否支撑学习成果。当务之急是需要从关注教师教的环节向关注学生学的环节思想转变,解决当前教学理念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问题。
(三)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难以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提出的产出导向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学习效果达成要求严苛、考核严格,决定了课程学习任务量、学习质量要求远超过教师本位背景下课程大纲教学内容[4]。以课堂授课为主或以在线学习为主是当前汽车电气控制类课程开展的两种主要形式,均存在一定问题。
课堂授课形式具有教师领学、课堂互动优势,能够加强大纲规定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有效学习,但知识面广度及深度不够,缺乏支撑学生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而当前的课程教学如何通过课外学时学习落实大纲规定的其他学习任务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与学习效果评价手段,课外学时学习任务难以落到实处。
在线课程具有学习灵活、学习内容可反复观看等优点,但目前大部分汽车电气控制相关在线课程只是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替代课堂教学,并非针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提高。
由于上述两种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短板,始终无法实现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工程教育认证的学习效果导向,需要解决课堂教学与课后在线学习的合理分工与有机结合问题,工程教育背景下课程学习任务如何通过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相互补充、有效结合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课程教学模式层面存在的问题。
(四)聚焦企业需求及行业发展力度不够,实训课程建设问题凸显
经调研,高校在汽车电气控制实训课程开展前虽已布置预习任务,由于缺乏能让学生快速、直观理解并掌握每个实训项目操作的教学手段,单凭实训指导书等不能有效支撑学生预习效果,实验过程中老师仍需针对每个独立实训内容进行实验设备操作示范及实验项目示范,学生才能完成实训任务,实践环节时间利用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综上,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现有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对支撑以学业产出为导向的学习目标达成存在一定缺陷,与汽车企业电气控制工程师日常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脱节,人才输出仍不能达到企业的最佳期望。
二、一流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臺建设思路探索
调研汽车企业电气工程师、电气技术服务工程师岗位需具备的理论及实践技能[5-6],分解为学生需要学习的汽车电气控制知识以及学习后需要达到的水平,反向优化改进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再正向开发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立课堂教学和课下在线学习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题采用实践行动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研究,通过经验总结方法总结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资源、好的思路、好的方法。
(一)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扭转教师本位思想
从思想上摒弃现有的“教育输入”惯性思维,牢固树立“教育产出”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即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能力是否达到企业要求,如何考核学习成果,课程资源能否支撑学习成果等,形成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新理念。 (二)课程建设模式创新,聚焦产出导向基本原则
搭建“课内学时—课堂教学”+“课外学时—线上学习”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将课外学时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课题组提出“课堂教学+线上学习”相互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大纲中规定的重难点知识内容仍采取课堂讲授模式,将汽车电气控制类课程需要拓展的学习内容制作成独立的可监控的动态在线学习内容(案例、项目学习内容等),从而实现课内学时的课堂教学管理与课外学时的线上学习管理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而支撑学习效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思维。
(三)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落实持续改进机制
研究企业汽车电气工程师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要求,分析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理念、资源、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企业以解决研发、生产技术问题为合格评价指标的实用性理论及实践知识体系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在线教学资源建设融合,应用到汽服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改革中。建立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唯一考核指标的动态学习达成度分析机制,实时监控以学业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前进步伐,做到“偏轨即矫正”,确保持续改进有法可循。
(四)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成果反哺一流课程建设良性循环
1.以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果教学应用为突破口,奋力推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步伐
以汽服专业工程认证为目标,重构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方法,优先以汽车电气控制课程为教学改革试点对象,开发拓展知识难度、深度的在线教学资源,打造“金课”,通过汽车电气控制课程的工程认证改革积攒经验与心得,为全力推进汽服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标杆。
2.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沉淀
育人成果的沉淀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持续优化改进并代代相传,成果不断用于教学改革中,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及就业竞争力。学术成果的沉淀主要体现在育人成果的学术提炼,最终以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实验开发项目、教改论文、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专利等教学成果等形式体现,目的是提升汽车电气控制团队在重庆市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及专业办学知名度,积极开展学术成果反哺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三、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建设方法及措施研究
(一)理論课程建设研究
以企业整车电气控制工程设计开发、生产及售后技术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开展与课堂教学对应的基于“互联网+”的课下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开展基于工程应用背景下的汽车电气控制案例库、项目库教学资源建设研究,通过课堂与课下在线学习,实现学习效果的全方位监控,拓展知识深度与广度,突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培养。
(二)非常规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以我校为例,对内燃机测试技术特殊理论课程,依托发动机台架实验室开展PPT课件优化升级、内燃机典型试验项目操作教学视频策划研究,开展该课程现有在线学习平台内容升级优化研究,通过试验项目教学视频围绕真实发动机测试台架开展试验教学辅导,突出知识应用环节。
(三)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以现有汽车电气控制实践教学案例库成果为基础,开展对应实训项目操作教学视频策划研究,建设实训课程课前在线预习平台,通过实训项目完整操作演示的教学视频“一对一情景式”教学辅导,突出实训课程的课前预习效果,提高实训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及实践能力。
四、总结
以应用型高校汽车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聚焦当前汽车电气控制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症结所在,以产出为导向构建企业需求→毕业要求→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企业需求闭环管理,采取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推动课堂革命,构建与课堂教学呼应的并以“拓展与提高”为目标的课下电气控制课程群应用化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打造有难度、有深度、有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高学生汽车电气控制知识学习质量,为后续汽车类专业其他课程建设定基调,为汽车类专业工程认证打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杰,刘义荣.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观点摘编)[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31-35.
[2]郭荣.改良高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土壤”[J].教育与职业,2014(34):44-45.
[3]隋毅,姚莹,黄琪,等.产学人才培养非对称模式的高校汽车创新型人才培养局限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54.
[4]隋毅,姚莹,黄琪,等.汽车电气控制方向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探索:以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77.
[5]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6]智景安,贾秀珍.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材开发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8):59-60.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应用型;一流课程;课程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40-02
一、学业产出导向人才培养需解决的课程建设与教学问题
我国应用型高校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着力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汽服专业)建设水平,走差异化路线开展应用型才培养的初衷是好的,但与学业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相比,在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层面存在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1-3]。
(一)国内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不适应性
经过调研,国内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开展过程中尚未完全树立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班级授课为主,以讲台为中心开展课堂,以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的模式,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轻松易过的“水课”仍存在。毕业生的汽车电气控制课程的考核成绩显示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目标及毕业指标要求,但从学生毕业设计开展、就业后的反馈信息分析,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国外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类课程教学突出以学业产出为导向,课堂的挑战性普遍较高,通过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实现了提高课程过关难度,通过“增负”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有效提升了汽车电气控制应用型人才育人质量。
(二)思想上坚持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实施上呈现教师本位教学现象
教师本位教学现象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实施过程中,习惯性地从“教育输入”思维角度关注教师应该教什么→教师教了什么→教的内容是否与大纲吻合→是否达到教学效果,而并非从工程教育认证希望的学生本位的“教育产出”层面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考核学习成果达成→大纲能否支撑学习成果。当务之急是需要从关注教师教的环节向关注学生学的环节思想转变,解决当前教学理念不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问题。
(三)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难以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提出的产出导向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学习效果达成要求严苛、考核严格,决定了课程学习任务量、学习质量要求远超过教师本位背景下课程大纲教学内容[4]。以课堂授课为主或以在线学习为主是当前汽车电气控制类课程开展的两种主要形式,均存在一定问题。
课堂授课形式具有教师领学、课堂互动优势,能够加强大纲规定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有效学习,但知识面广度及深度不够,缺乏支撑学生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而当前的课程教学如何通过课外学时学习落实大纲规定的其他学习任务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与学习效果评价手段,课外学时学习任务难以落到实处。
在线课程具有学习灵活、学习内容可反复观看等优点,但目前大部分汽车电气控制相关在线课程只是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替代课堂教学,并非针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提高。
由于上述两种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短板,始终无法实现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工程教育认证的学习效果导向,需要解决课堂教学与课后在线学习的合理分工与有机结合问题,工程教育背景下课程学习任务如何通过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相互补充、有效结合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课程教学模式层面存在的问题。
(四)聚焦企业需求及行业发展力度不够,实训课程建设问题凸显
经调研,高校在汽车电气控制实训课程开展前虽已布置预习任务,由于缺乏能让学生快速、直观理解并掌握每个实训项目操作的教学手段,单凭实训指导书等不能有效支撑学生预习效果,实验过程中老师仍需针对每个独立实训内容进行实验设备操作示范及实验项目示范,学生才能完成实训任务,实践环节时间利用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综上,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现有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对支撑以学业产出为导向的学习目标达成存在一定缺陷,与汽车企业电气控制工程师日常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脱节,人才输出仍不能达到企业的最佳期望。
二、一流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臺建设思路探索
调研汽车企业电气工程师、电气技术服务工程师岗位需具备的理论及实践技能[5-6],分解为学生需要学习的汽车电气控制知识以及学习后需要达到的水平,反向优化改进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再正向开发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立课堂教学和课下在线学习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题采用实践行动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研究,通过经验总结方法总结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资源、好的思路、好的方法。
(一)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扭转教师本位思想
从思想上摒弃现有的“教育输入”惯性思维,牢固树立“教育产出”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即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能力是否达到企业要求,如何考核学习成果,课程资源能否支撑学习成果等,形成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新理念。 (二)课程建设模式创新,聚焦产出导向基本原则
搭建“课内学时—课堂教学”+“课外学时—线上学习”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将课外学时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课题组提出“课堂教学+线上学习”相互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大纲中规定的重难点知识内容仍采取课堂讲授模式,将汽车电气控制类课程需要拓展的学习内容制作成独立的可监控的动态在线学习内容(案例、项目学习内容等),从而实现课内学时的课堂教学管理与课外学时的线上学习管理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而支撑学习效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思维。
(三)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落实持续改进机制
研究企业汽车电气工程师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要求,分析应用型高校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理念、资源、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企业以解决研发、生产技术问题为合格评价指标的实用性理论及实践知识体系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在线教学资源建设融合,应用到汽服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改革中。建立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唯一考核指标的动态学习达成度分析机制,实时监控以学业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前进步伐,做到“偏轨即矫正”,确保持续改进有法可循。
(四)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成果反哺一流课程建设良性循环
1.以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果教学应用为突破口,奋力推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步伐
以汽服专业工程认证为目标,重构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方法,优先以汽车电气控制课程为教学改革试点对象,开发拓展知识难度、深度的在线教学资源,打造“金课”,通过汽车电气控制课程的工程认证改革积攒经验与心得,为全力推进汽服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标杆。
2.汽车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沉淀
育人成果的沉淀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持续优化改进并代代相传,成果不断用于教学改革中,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及就业竞争力。学术成果的沉淀主要体现在育人成果的学术提炼,最终以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实验开发项目、教改论文、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专利等教学成果等形式体现,目的是提升汽车电气控制团队在重庆市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及专业办学知名度,积极开展学术成果反哺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三、汽车电气控制课程平台建设方法及措施研究
(一)理論课程建设研究
以企业整车电气控制工程设计开发、生产及售后技术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开展与课堂教学对应的基于“互联网+”的课下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开展基于工程应用背景下的汽车电气控制案例库、项目库教学资源建设研究,通过课堂与课下在线学习,实现学习效果的全方位监控,拓展知识深度与广度,突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培养。
(二)非常规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以我校为例,对内燃机测试技术特殊理论课程,依托发动机台架实验室开展PPT课件优化升级、内燃机典型试验项目操作教学视频策划研究,开展该课程现有在线学习平台内容升级优化研究,通过试验项目教学视频围绕真实发动机测试台架开展试验教学辅导,突出知识应用环节。
(三)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以现有汽车电气控制实践教学案例库成果为基础,开展对应实训项目操作教学视频策划研究,建设实训课程课前在线预习平台,通过实训项目完整操作演示的教学视频“一对一情景式”教学辅导,突出实训课程的课前预习效果,提高实训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及实践能力。
四、总结
以应用型高校汽车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聚焦当前汽车电气控制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症结所在,以产出为导向构建企业需求→毕业要求→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企业需求闭环管理,采取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推动课堂革命,构建与课堂教学呼应的并以“拓展与提高”为目标的课下电气控制课程群应用化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打造有难度、有深度、有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高学生汽车电气控制知识学习质量,为后续汽车类专业其他课程建设定基调,为汽车类专业工程认证打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杰,刘义荣.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观点摘编)[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31-35.
[2]郭荣.改良高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土壤”[J].教育与职业,2014(34):44-45.
[3]隋毅,姚莹,黄琪,等.产学人才培养非对称模式的高校汽车创新型人才培养局限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54.
[4]隋毅,姚莹,黄琪,等.汽车电气控制方向教学资源建设思路探索:以重庆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77.
[5]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6]智景安,贾秀珍.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材开发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8):59-6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