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教师,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切实推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要求不同,成才标准各异,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地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家、校之间能否有效地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
二、影响家校合作的几个因素
1.认识错位,推卸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看,作为山区中学的有些教师认为,有些农村家长不太懂教育规律,教育程度较低,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弱,当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时,有些教师总觉得不太自然,认为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这就造成家校合作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
2.活动无序,组织散漫
在实际中,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学校、年级、班级各层面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就将家长一个个通知到学校,家长更多地只是带着耳朵来听,很少有实质性的建议,有时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更不谈上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双方缺乏换位思考,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则认为老师让家長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三、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对策
1.完善制度,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即以制度来约束家校合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变可有可无、或多或少皆可的家校合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就能使得家庭与学校合作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长汀一中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明确了规划和办学的总目标,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推动了“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外,确实保证“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评估标准。
2.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3.重视家校双方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1)尊重。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就能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2)信任。家长更要与班主任、学校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学校,相信学校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我们老师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琢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琢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家长与学校共同搭建的信任的平台上,才会将大理石雕琢得更加完美。
(3)平等。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的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4.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的措施
家校合作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我们学校可指导家长制订家庭锻炼计划,组织一些亲子、师生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及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可以组织一些如“让世界充满爱”感悟亲情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引起家校的关注,可针对此开设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用板报、手抄报、宣传单等形式组织家长们学习。每年的成人仪式我们都邀请家长们参与。另外,我们还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家校对话”专栏,为全社会的家长提供服务。假如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疑惑或对我们学校的工作有建议,均可登陆我们的校园网,在“家校对话”栏目留言。我们在各年段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沟通教育信息,提高育人水平,从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支持、参与和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与社会相连,与生活相通;教育与生存相连,与发展相通。教育的轨迹是一个无穷的圆,其圆心就定位在“人”——社会生活中现实的人、文明气息中健康的人、与时俱进中发展的人。整合教育力量,实施家校合作,致力于构建和谐、共赢的教育网络,是让家庭、孩子受益,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成功的多赢举措。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和您——孩子的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要求不同,成才标准各异,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地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应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家、校之间能否有效地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
二、影响家校合作的几个因素
1.认识错位,推卸责任
从教师的角度看,作为山区中学的有些教师认为,有些农村家长不太懂教育规律,教育程度较低,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能力较弱,当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时,有些教师总觉得不太自然,认为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这就造成家校合作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
2.活动无序,组织散漫
在实际中,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学校、年级、班级各层面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就将家长一个个通知到学校,家长更多地只是带着耳朵来听,很少有实质性的建议,有时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更不谈上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家校合作缺乏换位思考,学校单向灌输多
家校合作双方缺乏换位思考,欠缺对对方的充分理解,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全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长素质低、“家教”不好。有的家长则认为老师让家長到学校“解决问题”是老师无能。家校合作活动不系统,难以坚持。家校合作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学校在新学期伊始都制定了家校合作的工作计划,但往往难以坚持甚至是根本就不开展了。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三、促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对策
1.完善制度,有序落实家校合作工作计划
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即以制度来约束家校合作中的人为性、随意性,变可有可无、或多或少皆可的家校合作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就能使得家庭与学校合作有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长汀一中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明确了规划和办学的总目标,促使我校的“家校合作”工作形成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推动了“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我校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外,确实保证“家校合作”教育工作做到“三纳入”: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制评估标准。
2.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与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是家校合作的中心,也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在家校合作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可以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责任让子女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又是教育的消费者,因此,家长有权利和责任监督、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3.重视家校双方的沟通方式与技巧
(1)尊重。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就能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2)信任。家长更要与班主任、学校沟通,要充分信任孩子的班主任、学校,相信学校在处理孩子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相信我们老师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琢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琢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学校,只有在家长与学校共同搭建的信任的平台上,才会将大理石雕琢得更加完美。
(3)平等。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之间的平等,缺少了哪一方的配合,教育的效果都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犯错误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双方都要注意消除各种诱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才能在心理上、感情上接近和融洽,友好的交流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4.有效推进家校多方面合作的措施
家校合作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我们学校可指导家长制订家庭锻炼计划,组织一些亲子、师生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及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可以组织一些如“让世界充满爱”感悟亲情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引起家校的关注,可针对此开设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用板报、手抄报、宣传单等形式组织家长们学习。每年的成人仪式我们都邀请家长们参与。另外,我们还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家校对话”专栏,为全社会的家长提供服务。假如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疑惑或对我们学校的工作有建议,均可登陆我们的校园网,在“家校对话”栏目留言。我们在各年段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沟通教育信息,提高育人水平,从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支持、参与和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教育与社会相连,与生活相通;教育与生存相连,与发展相通。教育的轨迹是一个无穷的圆,其圆心就定位在“人”——社会生活中现实的人、文明气息中健康的人、与时俱进中发展的人。整合教育力量,实施家校合作,致力于构建和谐、共赢的教育网络,是让家庭、孩子受益,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成功的多赢举措。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让我们和您——孩子的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和美好未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