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文,学生头疼,家长无奈,老师叹气,作为语文老师,深深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经过自己的一段摸索,我认为:要想把作文写好,离不开观察、积累。可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观察,观察没有顺序、不得方法,积累的名人名言、妙词佳句一大堆,写出来的作文却淡如清水。
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的:
一、观察——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
1.观察有方法,作文才有条理。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会儿写东,一会儿写西,一会儿写头,一会儿写尾,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教给观察的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中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方位有远有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
2.观察有目的,效果才明显。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标和目的是否明确。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在研究方法指导方面要具体,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内容和观察任务设计一些问题,并思考具体实施的措施。对于静态的物体要着重指导依序观察其外部形态,测量相关数据;而对于动态的物体如小动物,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观察之外,还应指导学生为动物设立一定的情境,借助某些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反应,并由此产生一些推理、想象,使观察活动能由表及里。
3.细处观察,才得精华。小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没有耐心、细心,所以,要教给学生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才能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才能提高。
二、积累——获取写作材料的途径
积累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灵活地运用积累材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在阅读时常有这样的感觉:这种事我也经历过,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对作品中的人、事、物有似曾相识之感。因此对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典型性的素材,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使之能为自己所用。对这些材料可采用阅读后“列提纲”、“写读后感”的方法进行。
(1)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班上的故事演讲会、击鼓传花的游戏、小制作、跳绳、学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庆祝“六一”的艺术节活动、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多观察,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2)通过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课外阅读时,应鼓励学生摘抄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这样,才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也会运用自如。
(3)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自我锤炼。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
2.积累写作语言。要引导学生在评析鉴赏文章之后,对作品中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语言积累不只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而且是一种动态的体现。要让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并且这种语言积累还需要带有个人的感情和体悟。看到某个词语,要能联想到很多的生活情景,联想到自己的感情体验和经历;一旦以后遇上类似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这个词语就能跳出来,这样词语才能真正融入到生命之中。
3.积累写作方法。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减少了作文时“无米下炊”现象的出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积累。阅读之前,教师可针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提出相应的问题:作者选择了什么材料表现人物的品质?在组织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回想你写过的作文,有哪些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积累、总结的一些方法,虽然不是多么的高明,但是我的学生进步很大,最起码没人害怕作文了,都能比较通顺、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
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的:
一、观察——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
1.观察有方法,作文才有条理。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会儿写东,一会儿写西,一会儿写头,一会儿写尾,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教给观察的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中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方位有远有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条理性。
2.观察有目的,效果才明显。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标和目的是否明确。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在研究方法指导方面要具体,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内容和观察任务设计一些问题,并思考具体实施的措施。对于静态的物体要着重指导依序观察其外部形态,测量相关数据;而对于动态的物体如小动物,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观察之外,还应指导学生为动物设立一定的情境,借助某些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反应,并由此产生一些推理、想象,使观察活动能由表及里。
3.细处观察,才得精华。小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没有耐心、细心,所以,要教给学生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才能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才能提高。
二、积累——获取写作材料的途径
积累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灵活地运用积累材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1.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在阅读时常有这样的感觉:这种事我也经历过,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对作品中的人、事、物有似曾相识之感。因此对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典型性的素材,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使之能为自己所用。对这些材料可采用阅读后“列提纲”、“写读后感”的方法进行。
(1)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班上的故事演讲会、击鼓传花的游戏、小制作、跳绳、学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庆祝“六一”的艺术节活动、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多观察,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2)通过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课外阅读时,应鼓励学生摘抄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这样,才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也会运用自如。
(3)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自我锤炼。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
2.积累写作语言。要引导学生在评析鉴赏文章之后,对作品中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语言积累不只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而且是一种动态的体现。要让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并且这种语言积累还需要带有个人的感情和体悟。看到某个词语,要能联想到很多的生活情景,联想到自己的感情体验和经历;一旦以后遇上类似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这个词语就能跳出来,这样词语才能真正融入到生命之中。
3.积累写作方法。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减少了作文时“无米下炊”现象的出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积累。阅读之前,教师可针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提出相应的问题:作者选择了什么材料表现人物的品质?在组织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回想你写过的作文,有哪些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积累、总结的一些方法,虽然不是多么的高明,但是我的学生进步很大,最起码没人害怕作文了,都能比较通顺、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