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舟山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良好条件和雄厚产业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舟山的船舶工业应该在做强做精上下工夫,以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实现舟山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舟山;船舶工业;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61-04
舟山发展船舶工业的自然、环境资源极为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舟山抢抓全球船舶工业重心东移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深水良港多、海岸线长等地理优势,着力打造船舶修造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最大、中国重要、国际知名的船舶工业基地。当前,舟山的船舶工业已有一定的规模,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做强做精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为此,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强做精舟山船舶工业谈些想法。
1 做强做精舟山船舶工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船舶工业既是为交通航运、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产业,又以其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影响和带动着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等100多个行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同时,其又是航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自动化等多种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应用的理想领域。许多临海国家,在实现本国工业化过程中,都把船舶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大地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1 从当前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十分必要
一是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舟山船舶工业总产值为432.4亿元,是2005年的7.4倍,比2008年增长35.5%,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的59%,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占舟山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居工业各行业之首。船舶完工量356万载重吨,新船订单914万载重吨,2009年年底手持船舶订单2089万载重吨。全市船配产值达到31.1亿元,同比增长54.3%,增幅接近造船产值增幅。实践表明,加快发展船舶工业是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港口物流、水水中转、远洋运输等临港产业迅猛发展,往来舟山的船舶特别是大中型船舶日益增多,也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船舶工业作为支撑。二是发展船舶工业是舟山转型升级和缓解就业的重要举措。船舶工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大,船舶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舟山海洋工业发展水平,带动了全市船舶机械配件、海运及船舶交易等产业的同步发展,优化了工业结构,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有力地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渔民转产转业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舟山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做精做强船舶工业可以大量吸纳社会劳动力,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三是发展船舶工业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客观需要。从现代国际港口的发展来看,国际航运中心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水域、陆域、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配套的铁路、公路、空中运输体系外,同时还必须有强大的航运保障条件,其中配置规模相当的修船基地,为到港船舶提供维修保障是现代国际港口重要和必备条件之一。这就给在长三角城市中港航资源最有优势的舟山带来了契机。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浙江省港航强省战略以及浙江海洋发展带的实施,迫切需要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港航强省服务。
1.2 从舟山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来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完全可能
一是拥有沿海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舟山位于我国南北航线中点,是南北海运与长江水道“T”型交汇口的要冲;面临日本、韩国以及东北亚环太平洋经济带,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是西太平洋航运网络的重要枢纽;境内的佛渡航道、双峙航道和虾峙门航道是我国通航条件最好的航道,东南亚各国每年从中东、南美、澳洲运送油料和矿砂的大型船舶大都从这些航道通过,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二是拥有众多可供建造大型船坞的天然良港优势。全市港口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的资源优势。适宜开发建港的岸线总长1538千米,其中水深10米以上岸线183千米,水深25米以上岸线82.5千米。航道众多,4条主航道可直接通向国内沿海地区及亚太地区的各大港口城市,深水航道数量超过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港池面积约1000多平方千米,水深12~30米,大大超过鹿特丹港5~22米的深度。可供大型船舶锚泊使用的水面119平方千米,可同时容纳数千艘万吨级以上船舶锚泊。三是拥有比较完善的船舶工业体系优势。船舶工业是舟山的主导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集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修理、船用配件制造、船舶及船用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50余座万吨级以上船台和30余座万吨级以上修造船坞,其中,5万吨级以上船台9座,30万吨级以上船坞6座。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是全省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中国(舟山)船用商品交易市场也初具规模。金海重工、扬帆集团、常石集团2008年进入全球船企30强行列。四是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从政策环境来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船舶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造船行业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全球航运业萧条的形势下,为我国船舶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利好消息。为做强船舶工业,优化船舶产业结构,保护船舶岸线资源,舟山市在2009年提出后3年内将不再审批一般性(即普通型)造船新项目。这些都为舟山市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提供了政策保障。舟山发展硬环境不断改善,舟山跨海大桥正式贯通,水、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口岸开放和港口建设步伐加快,临港产业硬件功能完善,都能够满足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需要。
1.3 从当前船舶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来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日趋紧迫
(1)面临国内行业竞争新压力
我国沿海地区竞相谋划打造中国造船基地或中心,竞争加剧。山东省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现代化总装造船和船舶零部件制造、深潜石油钻井平台、海洋精密仪器、数控加工、海洋通信等新兴高端设备、先进设备;上海市把船舶制造业作为主要装备工业,努力把长兴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造船基地;江苏省对发展船舶工业高度重视,加快后金融危机船舶工业发展,努力保持江苏第一造船大省地位,向造船强省迈进。这种局面,迫切需要舟山市船舶工业加快做精做强的步伐。
(2)面临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尽管2008年我国船舶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船舶融资困难、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等问题不断增多,预计未来2~3年,我国船舶工业和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2010年上半年数据稍显乐观,但手持订单的下降,反映出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进入下半年,国际贸易降温以及干散货需求下降所带来的后果已经开始向上游传导,本次造船业的萧条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苦练内功,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才能在后金融危机船舶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船舶工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比较突出的产业,而舟山修造船企业小而散,产业集中度还不够。另据国家科技部船舱工艺研究所对中外造船技术水平做出的比较分析,我国造船与世界综合水平相差15项,其中精度控制相差15年,组织管理相差18年,信息技术相差19年。就舟山市船舶企业情况来看,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这就说明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十分紧迫。
2 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2.1 总体思路
抓住世界船舶工业中心东移和我国要打造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历史性机遇,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修造并举、以造为主,加强配套、培育特色,生态环保、协调发展的方针,促进船舶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实现舟山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2.2 奋斗目标
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以上,船坞总容量达到50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工业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中远期力争成为全国前列、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特种船舶制造基地、船用设备及配件制造基地、大型船舶修理基地,船舶、船用设备及配件交易中心和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
2.3 产业布局
根据舟山的资源条件和区域分布,船舶工业发展布局要充分体现对资源节约、有效、科学、环保利用原则,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具体来讲,舟山船舶工业布局为:以舟山本岛为中心,以定海、普陀、岱山为主要区域,重点把5万吨级以上的修造船项目布局在册子、大小盘峙、大五奎山、小干、马峙、鲁家峙、六横、虾峙、秀山、小长涂、衢山、干览、岱西等岛屿和乡镇,逐步形成六横—虾峙、小干—马峙、盘峙及周边岛屿、秀山—岱西—长涂四大集聚区块。
(1)修造船方面
普陀区主要布点在六横岛、小干岛;定海区主要布点在小盘峙岛、大王脚板、大五奎山;岱山县主要布点在秀山岛、岱西仇家门、小长涂仙草潭、衢山岛枫腾咀。
(2)船舶配套业方面
在经济开发区北部园区布局建设高端船配产业基地,在岱西船舶工业区布局船用配件加工基地,在六横规划布局船用配件加工基地,吸纳为造船服务的造船专业化生产协作中心,在临城继续大力发展船用商品市场,形成集商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仓储保税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船用配套产品专业市场和国内外著名的船用商品集散地。
2.4 发展重点
(1)造船方面
坚持常规船舶建造和特种船舶建造并举的方针,在努力提高常规船舶产量,做大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的比例,实现舟山船舶工业量和质的提升。
第一,大力发展以油船(含成品油船)、散装船、集装箱船(含多用途船)为重点的常规船舶。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的考虑:一是三大主力常规船舶市场需求量大。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三大主力船型在世界船舶保有量和世界新船完工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6.7%和92.1%。另据世界造船订单的统计分析,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造船数量和载重吨都远远高于其他船型。二是产业基础好。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快速发展,舟山市在常规船舶的建造、设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加工、装配、配套等方面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具有发展常规船舶的良好条件。三是常规船舶建造周期短,技术比较成熟,便于船舶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第二,积极发展渔船、客船和游艇。适应舟山海洋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重点建造大型冷藏船超低温金枪鱼钓船、海洋捕捞及加工船;满足陆岛、岛际客运的需要,积极发展高速渡船、车客渡船;适应海洋旅游开发的需要,大力发展游艇、摩托艇、个人小艇、喷水推进船、冲浪艇、划艇、水陆两用艇、游览观光艇等适合海上观光、娱乐、健身方面需要的船舶。
第三,重点发展“双高” 船舶。要紧跟世界船舶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向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船舶建造水平,重点开拓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工程船、渔船、高速船、游艇等产品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形成规模,创建一批精品名牌,扩大市场占有额。
(2)海洋工程方面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国家海洋开发战略的首要任务。据统计,目前世界油气资源探明率仅为28%,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由于石油价格飙升,国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技术进步导致开采成本大幅下降,海洋油气开采赢利能力大幅提升。据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规划将“扩编”,此前业界呼声甚高的海洋工程产业获得增列资格。舟山市要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打造我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必须在建设高技术船舶,建造海上平台工程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赢得一席之地。要加强与新加坡吉宝等的合作,紧紧依托现有太平洋、惠生、大新华、中远等项目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集约利用岸线,加快推进以海洋石油平台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做强舟山船舶工业大型化、规模化优势,建立船舶工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和突破海洋科技调查船、大陆架海上石油勘探船、海洋工程船、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上浮式储油轮等建造技术,并逐渐向海上石油钻井、生产、集中、处理、储存、输送等产业链延伸。
第一,修造业方面。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和舟山、宁波深水港航运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整个船舶修理业的技术水平和档次,改变目前船舶修理水平低的状况。着力发展大型船舶修理业务。重点发展10万~20万吨大型修船坞,适当发展30万吨级大型修船坞,形成大、中、小配套的船舶修理体系,同时,逐步发展海洋工程船舶、特种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修理改装,积极拓展外轮修理业务。积极发展“双高”技术船舶修理改装业务。舟山市船舶修理业产值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主要以承接打砂、除锈、油漆和换板等附加值低的修船业务为主,而附加值高的修理业务,如豪华游轮、LNG/LPG船、VLCC/ULCC油轮、海上石油钻井平台、FPSO改装等船舶的修理和改装业务等承接得很少。有鉴于此,要做大做强舟山船舶修理业,使船舶修理业上水平、上档次,就必须把发展高附加值船舶修理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大在修理高附加值船、特种船、改装船上的开发力度。同时,积极发展船舶改装业务。
第二,配套业方面。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配套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船舶工业的发展水平。从舟山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状况看,“低、小、散”的情况在配套业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舟山市船舶工业主要配套产品是船用齿轮、液压件、舱盖、油漆、锚链等低技术产品,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如主机、辅机、钢材、化工塑料、仪器仪表、导航通信等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提高舟山船舶工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舟山船舶配套业必须在产品质量档次、产品门类、产业规模等方面加快发展。一是发展先进船舶配套业。要鼓励现有配套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使船舶配套业向效率高、功率大、体积小、节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无污染等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型船舶企业投资舟山船舶配套业。大力推进舟基低速柴油机、扬帆船配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依托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曼恩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厂商和国际知名品牌,主动对接国际水平的船级社,做精做强新港工业区等一批船配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多种船舶配套业。大力扶持发展齿轮箱、锚链、螺旋桨等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船舶配套产品,提高质量和档次。积极发展阀门、泵类、管线、船用电缆、救生设备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配套产品;重点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发展主机、辅机、发电机、甲板机械、船舶通信导航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配套产品。三是大力发展船用商品配件市场。要依托现有的船用商品交易市场,积极举办舟山船用商品产、供、需信息交流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逐步把舟山建成船舶配件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产品信息中心。同时在舟山北部建立船舶配件工业园区和交易市场,促进船舶配件业集聚发展。
3 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对策、措施
3.1 制订和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做强做精船舶工业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培育骨干造船企业。坚持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培育扶持舟山金海湾船业、扬帆集团、浙江欧华造船、常石集团(舟山)造船、舟山五洲船舶、浙江正和造船等造船企业,以骨干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整体升级。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企业品牌建设,重点优化升级三大主流船型,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船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开发能力;支持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引导造船企业错位竞争,推进船舶工业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一批设施设备相对齐全、订单相对充足的中小型企业,提高中小型工程船舶、特种船舶、高档游艇、大型远洋渔船等的建造能力;整合重组一批地域相邻、规模较小、自身发展空间受限的企业,通过企业间联合或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整体收购,形成较大规模修造船企业;转型一批港口岸线、设施设备条件较好,但手持订单不足的企业,成为大企业专业化配套生产基地或发展生产性物流基地;嫁接一批在建船舶项目,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收购重组停建缓建项目;搬迁一批不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企业;淘汰一批设备落后、污染环境、安全生产存在较大隐患的企业;停止审批一批未开工建设的一般性修造船项目。
3.2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经济投入,加大对设计、绘图、生产过程、放样等“软技术”的投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鼓励舟山市船舶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船舶设计公司合资组建研发机构,建设异地开发设计平台,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加大对技改的投入和扶持,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技术的步伐。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船舶工业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加强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专业等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为舟山市培养一批急需的船舶设计、生产和科研人才。大力引进优秀船舶人才,认真落实有关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待遇,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3 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船舶工业的组织领导和行业指导,协调处理好船舶工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等金融政策,帮助骨干造船企业稳定出口船舶订单。加大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根据企业资信等级,给予贷款倾斜和适当的利率浮动优惠;在确保企业付息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还贷时间,到期还贷确有困难的,支持企业转贷,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对重点企业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确保按期到位,对信誉良好的船东和企业及时开具付款和还款保函。金融机构对企业兼并重组、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优先安排贷款规模,特别是对企业兼并重组,及时做好并购贷款的发放工作。支持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开展在建船舶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业务,积极推广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设施设备抵押等贷款品种,帮助企业解决抵押难的问题;继续扩大对已开办的船舶企业出口预退税保函业务,扩大出口船舶“先退税后核销”试点企业范围。进一步推动直接融资,为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和发债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与相关行业的相互参股,拓宽企业吸纳社会资金的渠道;鼓励设立船舶产业发展基金和船舶担保基金。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将舟山纳入国家船舶工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业的“十二五”规划之中,列为新型工业化试点。要借鉴日韩等国船舶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强化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船舶企业集约化发展。大力支持船舶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技术交流与推广、信息共享、行业标准执行和自律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船舶工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孙雷.中日韩三国造船业比较及发展战略[J].水运管理,2006(1).
[2]张光明,陶俪佳.韩日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及其对中国造船工业的启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2-36.
[3]张广钦.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上海造船,2007(4):10-11.
[4]刘洪滨,孙丽,齐俊婷.中国造船产业现状及走势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8(11):73-82.
[5]张晓晖.中国船舶制造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J].当代经济,2006(10):14-15.
[6]陶永宏.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4):180-181.
[7]张火明,王先福,陆萍蓝.浙江省造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造船技术,2008(5):4-7.
[8]张文斌,余龙.关于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研究[J].造船技术,2003(6):1.
[关键词]舟山;船舶工业;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61-04
舟山发展船舶工业的自然、环境资源极为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舟山抢抓全球船舶工业重心东移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深水良港多、海岸线长等地理优势,着力打造船舶修造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最大、中国重要、国际知名的船舶工业基地。当前,舟山的船舶工业已有一定的规模,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做强做精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为此,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强做精舟山船舶工业谈些想法。
1 做强做精舟山船舶工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船舶工业既是为交通航运、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产业,又以其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影响和带动着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等100多个行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同时,其又是航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自动化等多种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应用的理想领域。许多临海国家,在实现本国工业化过程中,都把船舶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大地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1 从当前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十分必要
一是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舟山船舶工业总产值为432.4亿元,是2005年的7.4倍,比2008年增长35.5%,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的59%,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占舟山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居工业各行业之首。船舶完工量356万载重吨,新船订单914万载重吨,2009年年底手持船舶订单2089万载重吨。全市船配产值达到31.1亿元,同比增长54.3%,增幅接近造船产值增幅。实践表明,加快发展船舶工业是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港口物流、水水中转、远洋运输等临港产业迅猛发展,往来舟山的船舶特别是大中型船舶日益增多,也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船舶工业作为支撑。二是发展船舶工业是舟山转型升级和缓解就业的重要举措。船舶工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大,船舶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舟山海洋工业发展水平,带动了全市船舶机械配件、海运及船舶交易等产业的同步发展,优化了工业结构,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有力地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渔民转产转业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舟山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做精做强船舶工业可以大量吸纳社会劳动力,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三是发展船舶工业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客观需要。从现代国际港口的发展来看,国际航运中心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水域、陆域、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配套的铁路、公路、空中运输体系外,同时还必须有强大的航运保障条件,其中配置规模相当的修船基地,为到港船舶提供维修保障是现代国际港口重要和必备条件之一。这就给在长三角城市中港航资源最有优势的舟山带来了契机。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浙江省港航强省战略以及浙江海洋发展带的实施,迫切需要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港航强省服务。
1.2 从舟山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来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完全可能
一是拥有沿海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舟山位于我国南北航线中点,是南北海运与长江水道“T”型交汇口的要冲;面临日本、韩国以及东北亚环太平洋经济带,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是西太平洋航运网络的重要枢纽;境内的佛渡航道、双峙航道和虾峙门航道是我国通航条件最好的航道,东南亚各国每年从中东、南美、澳洲运送油料和矿砂的大型船舶大都从这些航道通过,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二是拥有众多可供建造大型船坞的天然良港优势。全市港口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的资源优势。适宜开发建港的岸线总长1538千米,其中水深10米以上岸线183千米,水深25米以上岸线82.5千米。航道众多,4条主航道可直接通向国内沿海地区及亚太地区的各大港口城市,深水航道数量超过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港池面积约1000多平方千米,水深12~30米,大大超过鹿特丹港5~22米的深度。可供大型船舶锚泊使用的水面119平方千米,可同时容纳数千艘万吨级以上船舶锚泊。三是拥有比较完善的船舶工业体系优势。船舶工业是舟山的主导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集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修理、船用配件制造、船舶及船用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50余座万吨级以上船台和30余座万吨级以上修造船坞,其中,5万吨级以上船台9座,30万吨级以上船坞6座。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是全省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中国(舟山)船用商品交易市场也初具规模。金海重工、扬帆集团、常石集团2008年进入全球船企30强行列。四是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从政策环境来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船舶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造船行业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在全球航运业萧条的形势下,为我国船舶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利好消息。为做强船舶工业,优化船舶产业结构,保护船舶岸线资源,舟山市在2009年提出后3年内将不再审批一般性(即普通型)造船新项目。这些都为舟山市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提供了政策保障。舟山发展硬环境不断改善,舟山跨海大桥正式贯通,水、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口岸开放和港口建设步伐加快,临港产业硬件功能完善,都能够满足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需要。
1.3 从当前船舶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来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日趋紧迫
(1)面临国内行业竞争新压力
我国沿海地区竞相谋划打造中国造船基地或中心,竞争加剧。山东省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现代化总装造船和船舶零部件制造、深潜石油钻井平台、海洋精密仪器、数控加工、海洋通信等新兴高端设备、先进设备;上海市把船舶制造业作为主要装备工业,努力把长兴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造船基地;江苏省对发展船舶工业高度重视,加快后金融危机船舶工业发展,努力保持江苏第一造船大省地位,向造船强省迈进。这种局面,迫切需要舟山市船舶工业加快做精做强的步伐。
(2)面临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尽管2008年我国船舶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船舶融资困难、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履约交船风险加大等问题不断增多,预计未来2~3年,我国船舶工业和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2010年上半年数据稍显乐观,但手持订单的下降,反映出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进入下半年,国际贸易降温以及干散货需求下降所带来的后果已经开始向上游传导,本次造船业的萧条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苦练内功,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才能在后金融危机船舶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船舶工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比较突出的产业,而舟山修造船企业小而散,产业集中度还不够。另据国家科技部船舱工艺研究所对中外造船技术水平做出的比较分析,我国造船与世界综合水平相差15项,其中精度控制相差15年,组织管理相差18年,信息技术相差19年。就舟山市船舶企业情况来看,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这就说明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十分紧迫。
2 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2.1 总体思路
抓住世界船舶工业中心东移和我国要打造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历史性机遇,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修造并举、以造为主,加强配套、培育特色,生态环保、协调发展的方针,促进船舶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实现舟山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2.2 奋斗目标
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以上,船坞总容量达到500万载重吨以上,船舶工业年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中远期力争成为全国前列、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特种船舶制造基地、船用设备及配件制造基地、大型船舶修理基地,船舶、船用设备及配件交易中心和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
2.3 产业布局
根据舟山的资源条件和区域分布,船舶工业发展布局要充分体现对资源节约、有效、科学、环保利用原则,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具体来讲,舟山船舶工业布局为:以舟山本岛为中心,以定海、普陀、岱山为主要区域,重点把5万吨级以上的修造船项目布局在册子、大小盘峙、大五奎山、小干、马峙、鲁家峙、六横、虾峙、秀山、小长涂、衢山、干览、岱西等岛屿和乡镇,逐步形成六横—虾峙、小干—马峙、盘峙及周边岛屿、秀山—岱西—长涂四大集聚区块。
(1)修造船方面
普陀区主要布点在六横岛、小干岛;定海区主要布点在小盘峙岛、大王脚板、大五奎山;岱山县主要布点在秀山岛、岱西仇家门、小长涂仙草潭、衢山岛枫腾咀。
(2)船舶配套业方面
在经济开发区北部园区布局建设高端船配产业基地,在岱西船舶工业区布局船用配件加工基地,在六横规划布局船用配件加工基地,吸纳为造船服务的造船专业化生产协作中心,在临城继续大力发展船用商品市场,形成集商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仓储保税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船用配套产品专业市场和国内外著名的船用商品集散地。
2.4 发展重点
(1)造船方面
坚持常规船舶建造和特种船舶建造并举的方针,在努力提高常规船舶产量,做大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的比例,实现舟山船舶工业量和质的提升。
第一,大力发展以油船(含成品油船)、散装船、集装箱船(含多用途船)为重点的常规船舶。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的考虑:一是三大主力常规船舶市场需求量大。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三大主力船型在世界船舶保有量和世界新船完工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6.7%和92.1%。另据世界造船订单的统计分析,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造船数量和载重吨都远远高于其他船型。二是产业基础好。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快速发展,舟山市在常规船舶的建造、设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加工、装配、配套等方面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具有发展常规船舶的良好条件。三是常规船舶建造周期短,技术比较成熟,便于船舶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第二,积极发展渔船、客船和游艇。适应舟山海洋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重点建造大型冷藏船超低温金枪鱼钓船、海洋捕捞及加工船;满足陆岛、岛际客运的需要,积极发展高速渡船、车客渡船;适应海洋旅游开发的需要,大力发展游艇、摩托艇、个人小艇、喷水推进船、冲浪艇、划艇、水陆两用艇、游览观光艇等适合海上观光、娱乐、健身方面需要的船舶。
第三,重点发展“双高” 船舶。要紧跟世界船舶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向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方向发展,努力提高船舶建造水平,重点开拓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工程船、渔船、高速船、游艇等产品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形成规模,创建一批精品名牌,扩大市场占有额。
(2)海洋工程方面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国家海洋开发战略的首要任务。据统计,目前世界油气资源探明率仅为28%,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由于石油价格飙升,国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技术进步导致开采成本大幅下降,海洋油气开采赢利能力大幅提升。据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规划将“扩编”,此前业界呼声甚高的海洋工程产业获得增列资格。舟山市要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打造我国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必须在建设高技术船舶,建造海上平台工程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赢得一席之地。要加强与新加坡吉宝等的合作,紧紧依托现有太平洋、惠生、大新华、中远等项目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集约利用岸线,加快推进以海洋石油平台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做强舟山船舶工业大型化、规模化优势,建立船舶工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开展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和突破海洋科技调查船、大陆架海上石油勘探船、海洋工程船、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上浮式储油轮等建造技术,并逐渐向海上石油钻井、生产、集中、处理、储存、输送等产业链延伸。
第一,修造业方面。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和舟山、宁波深水港航运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整个船舶修理业的技术水平和档次,改变目前船舶修理水平低的状况。着力发展大型船舶修理业务。重点发展10万~20万吨大型修船坞,适当发展30万吨级大型修船坞,形成大、中、小配套的船舶修理体系,同时,逐步发展海洋工程船舶、特种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修理改装,积极拓展外轮修理业务。积极发展“双高”技术船舶修理改装业务。舟山市船舶修理业产值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主要以承接打砂、除锈、油漆和换板等附加值低的修船业务为主,而附加值高的修理业务,如豪华游轮、LNG/LPG船、VLCC/ULCC油轮、海上石油钻井平台、FPSO改装等船舶的修理和改装业务等承接得很少。有鉴于此,要做大做强舟山船舶修理业,使船舶修理业上水平、上档次,就必须把发展高附加值船舶修理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大在修理高附加值船、特种船、改装船上的开发力度。同时,积极发展船舶改装业务。
第二,配套业方面。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配套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船舶工业的发展水平。从舟山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状况看,“低、小、散”的情况在配套业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舟山市船舶工业主要配套产品是船用齿轮、液压件、舱盖、油漆、锚链等低技术产品,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如主机、辅机、钢材、化工塑料、仪器仪表、导航通信等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提高舟山船舶工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舟山船舶配套业必须在产品质量档次、产品门类、产业规模等方面加快发展。一是发展先进船舶配套业。要鼓励现有配套业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使船舶配套业向效率高、功率大、体积小、节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无污染等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型船舶企业投资舟山船舶配套业。大力推进舟基低速柴油机、扬帆船配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依托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曼恩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厂商和国际知名品牌,主动对接国际水平的船级社,做精做强新港工业区等一批船配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多种船舶配套业。大力扶持发展齿轮箱、锚链、螺旋桨等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船舶配套产品,提高质量和档次。积极发展阀门、泵类、管线、船用电缆、救生设备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配套产品;重点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发展主机、辅机、发电机、甲板机械、船舶通信导航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配套产品。三是大力发展船用商品配件市场。要依托现有的船用商品交易市场,积极举办舟山船用商品产、供、需信息交流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逐步把舟山建成船舶配件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产品信息中心。同时在舟山北部建立船舶配件工业园区和交易市场,促进船舶配件业集聚发展。
3 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的对策、措施
3.1 制订和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做强做精船舶工业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培育骨干造船企业。坚持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培育扶持舟山金海湾船业、扬帆集团、浙江欧华造船、常石集团(舟山)造船、舟山五洲船舶、浙江正和造船等造船企业,以骨干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整体升级。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企业品牌建设,重点优化升级三大主流船型,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船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开发能力;支持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引导造船企业错位竞争,推进船舶工业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一批设施设备相对齐全、订单相对充足的中小型企业,提高中小型工程船舶、特种船舶、高档游艇、大型远洋渔船等的建造能力;整合重组一批地域相邻、规模较小、自身发展空间受限的企业,通过企业间联合或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整体收购,形成较大规模修造船企业;转型一批港口岸线、设施设备条件较好,但手持订单不足的企业,成为大企业专业化配套生产基地或发展生产性物流基地;嫁接一批在建船舶项目,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收购重组停建缓建项目;搬迁一批不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企业;淘汰一批设备落后、污染环境、安全生产存在较大隐患的企业;停止审批一批未开工建设的一般性修造船项目。
3.2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经济投入,加大对设计、绘图、生产过程、放样等“软技术”的投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鼓励舟山市船舶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船舶设计公司合资组建研发机构,建设异地开发设计平台,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加大对技改的投入和扶持,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技术的步伐。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船舶工业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加强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专业等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为舟山市培养一批急需的船舶设计、生产和科研人才。大力引进优秀船舶人才,认真落实有关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待遇,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3 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船舶工业的组织领导和行业指导,协调处理好船舶工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等金融政策,帮助骨干造船企业稳定出口船舶订单。加大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根据企业资信等级,给予贷款倾斜和适当的利率浮动优惠;在确保企业付息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还贷时间,到期还贷确有困难的,支持企业转贷,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对重点企业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确保按期到位,对信誉良好的船东和企业及时开具付款和还款保函。金融机构对企业兼并重组、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优先安排贷款规模,特别是对企业兼并重组,及时做好并购贷款的发放工作。支持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开展在建船舶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业务,积极推广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设施设备抵押等贷款品种,帮助企业解决抵押难的问题;继续扩大对已开办的船舶企业出口预退税保函业务,扩大出口船舶“先退税后核销”试点企业范围。进一步推动直接融资,为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和发债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与相关行业的相互参股,拓宽企业吸纳社会资金的渠道;鼓励设立船舶产业发展基金和船舶担保基金。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将舟山纳入国家船舶工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业的“十二五”规划之中,列为新型工业化试点。要借鉴日韩等国船舶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强化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船舶企业集约化发展。大力支持船舶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技术交流与推广、信息共享、行业标准执行和自律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船舶工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孙雷.中日韩三国造船业比较及发展战略[J].水运管理,2006(1).
[2]张光明,陶俪佳.韩日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及其对中国造船工业的启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2-36.
[3]张广钦.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上海造船,2007(4):10-11.
[4]刘洪滨,孙丽,齐俊婷.中国造船产业现状及走势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8(11):73-82.
[5]张晓晖.中国船舶制造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J].当代经济,2006(10):14-15.
[6]陶永宏.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4):180-181.
[7]张火明,王先福,陆萍蓝.浙江省造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造船技术,2008(5):4-7.
[8]张文斌,余龙.关于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研究[J].造船技术,20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