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文化:以小见大的实践模式探索和启示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131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在实践探索中另辟蹊径,个体实践——跋涉文化取得了良好育人实效和社会反响。通过总结和挖掘这一以小见大的实践案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立意、策划、宣传、总结、分享提供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跋涉文化;实践模式;探索;暑期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39-02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了重要的育人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不但增加了人生阅历和实践感悟,还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知行合一的能力,并可以力所能及地立足专业,发挥志愿精神奉献社会,发光发热,真正实现“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为确保所有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实践接受锻炼,高校的假期实践多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而集中实践因为团队人员更众多、实践内容更丰富、实践任务更多元、团队合力更强大、育人受众更广大、育人实效更明显、实践成果更丰硕等特点备受关注,成为社会实践的一张亮丽名片和形象代言。相较而言,个人实践更多是作为确保实践全覆盖的一种强力补充。但在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的社会实践历史上,跋涉文化却以实践者个体或小微团队的实践行为,取得非凡的实践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真正成为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跋涉文化的缘起
  2006年夏天,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06级新生徐易没有家人的陪伴,独自一人骑行单车,历经三天两夜,从临沂苍山骑行至学校报到,与很多新生报到时家人陪伴左簇右拥的热闹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广泛热议,此个体实践行为也就此拉开了热能跋涉文化的序幕;2009年08级王恒同学作为校级社团风行车队的队长,亲自遴选十名车队的精兵强将,单车编队途径5个省份17个城市,历经10天骑行1 030公里至上海世博会,沿途宣讲低碳环保知识,倡议健康绿色出行,从而唱响了“千里走单骑,低碳世博行”的时代强音,彰显了热能学子的形象;2012年又一名热能学子整装启程,2010级王英志同学利用暑假搭车接力游中国,历时55天,途径13个省,全程共搭了126辆车,行程13 400多公里。从摩托车、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等低端代步车到奥迪、宝马等高端车,甚至客车、房车全都经历其中,行程游历大半个中国,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丈量了人心冷暖。三个年份,三个举动,三个驿站,一脉相承,串联汇成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风格独具的跋涉文化。
  二、跋涉文化的特点
  跋涉文化的开启,始于偶然,却成于必然。虽然属于实践者个体和小微群体的行为,但是实践后的社会影响力和引发的社会思考都极具冲击力和穿透力。三个实践个人和团队也用自己的汗水和脚步,写就了实践使命。其相似相近的实践行为却都体现了相同的几大特点。
  (一)颇显另类的实践举动
  三组个人和团队的实践行为在传统实践模式的对比下,颇显另类。关乎传统实践模式的破与立,这些实践行为最初源于实践者个人的想法和体会,他们都不一而同地体现出独立思考能力、坚韧刚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勇于证明的无比勇气和不盲从不从众的个人理念。
  (二)自觉自省的行为表达
  他们的实践行为还充分体现为自己的行为表达。徐易自己骑行报到,完成了自己的独立宣言,宣告了不愿长期依附安享父母的帮助,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和独立;王恒长期带动风行社团参加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不但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也宣传了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社会理念,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不仅壮大了社团组织,还利用车轮的小舞台做出了大文章,用车轮记载热血骄傲,用热血冲刷骄子豪情;王英志的举动颇具冒险精神,但同时也很有意义。他搭车游历大半个中国,更丈量人心冷暖,有过误解,有过嘲讽,但更多的好心人伸出援手,给予他鼓励和祝福。他带着疑问上路,胸怀对自己意志力的无比自信,却也带着拷问人与人之间日渐淡薄的信任和关爱启程,最终带着满满的收获顺利归航。
  (三)出人意料的火爆反响
  三组社会举动都属于自费和小额资助的低成本实践举动,并没有在宣传上投入过多精力。但是当将实践的丰硕成果作为成绩单呈上的时候,无论是在实践成果的答辩现场,还是在随后媒体报道和社会层面均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反响非常火爆。各大网络媒体和论坛对三组实践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宣传报道,展开了不同层面的话题讨论,徐易的行为受到《齐鲁晚报》次日头版头条的重点刊发。他们的实践成果答辩也彻底征服了各大师生评委的心,后两支团队均获得团中央、省级重点团队的立项和成果展示。
  (四)共同分享的社会话题
  在惊讶、质疑、赞许和褒奖过后,我们冷静思索。这种关注度源于实践举动从不同层面挑动了国人关注的神经,击中了人们心头最柔软的部分。比如大学生“断奶”早被提及但却从不曾受到如此关注;绿色出行的宣传影响力因为“千里走单骑、低碳世博行”而分外闪光;搭车游中国的冒险举动,张扬了过硬的意志品质,也对人间的信任关爱完成了正解,弘扬了正能量。
  (五)历经锤炼的无悔青春
  三波年轻人,用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实践举动为自己的青春恣意涂抹,同时宣示了自己的行为理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具有破立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传承精神,将他们亲身证明的阳光答案与大家共同分享,一起获得历练和成长,他们的青春因此更有意义,更显绚烂和闪光。
  (六)青春使者的励志故事
  历经跋涉文化洗礼和充实的三个年轻人,在飞扬青春后都收获了自己的成功。徐易在完成自己的独立宣言后,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创业实践,逐渐成长为一位创业达人,毕业后成功走上了创业道路;王恒和王英志同学也一如既往地发挥超强的意志品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德艺双馨”,先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心仪的名牌高校研究生。   三、跋涉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通过跋涉文化的成功案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展有很多积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就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成功度而言,集体实践或者个体实践与否并非关键,立意、策划、宣传、总结、分享是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判断坐标。
  (一)实践立意是关键
  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能否找到一个良好的创意设计非常关键。在实践活动设计的初始阶段,务必要找到良好的活动创意切入点,从而明确实践主题,确定时间目标,判断预期的效果。而立意的创新不一定是对传统实践模式的颠覆和重建,其实老话题一样可以做出新文章。关键在于活动主题的选取和切入,即是学生感兴趣并有能力独立完成,社会大众所积极关注,关乎民生和现实生活,依托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受教育,活动本身可以弘扬积极正能量,这些都是实践立意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的要点。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通道,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倡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标准,实现价值体现和人格完善,这也是判断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和育人实效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策划为保障
  等实践立意确定以后,活动的成功策划便成为活动积极推进达到预期目标的有力保障。如何让实践内容更加丰富,受众覆盖面更加宽广,实践收获更加多元,社会反响更热烈成为策划需要考量的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是第一要素,通过实践完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检验,同时对后续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帮助。人员构成、任务分配、组织形式、宣传跟进、活动跟踪、团队监管、经费预算都是实践活动策划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比如人员构成方面不见得追求人数众多,关键在于团队的活动类型和建设需求,不安排冗员滥竽充数,而是充分考虑团队的任务分解、专业构成、梯队建设等实际需要来确定人员的数量和规模,从而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施所长,凝聚合力。
  (三)实践宣传做助力
  在实践过程中,准确、客观、及时的宣传报道也非常重要。因为社会实践的时效性很强,为了实现假期中大家对社会实践的同步关注,及时反映团队的实践成果和实践动态,通过实践简报、实践心得体会等形式全程关注和及时跟进实践活动尤显必要。客观及时的宣传报道不但让团队成员更具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也便于各个实践团队之间成果共享和经验借鉴,及时调校和完善实践进程,促进实践活动出精品、出经验。同时在宣传中紧紧抓住实践活动的立意主旨,积极捕捉活动的典型人物和闪光亮点,也让实践个人和团队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熠熠生辉。
  (四)实践成果善总结
  实践进程结束后,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实践成果。从当初的立意设计、实施方案、人员分工、过程跟进的重新复盘,到实践中涌现出的趣闻轶事、感动瞬间、经典案例和闪光人物的深入挖掘,从团队感悟、个人心得等实践收获的重现,到实践内容、育人效果和实践经验的升华提炼,都成为实践成果上层次、上水平、接地气、可分享的关键点。
  (五)实践经验需分享
  实践成果虽然属于实践团队或个人,但是实践最大的实效是成果的普及和分享。在进行实践成果总结时,还要积极开展诸如“实践归来话实践”“实践成果分享会”等共享活动。不但总结成功者的经验,汲取失败者的教训,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和支撑。更重要的是将实践收获和心得分享到每一个人,让未参加实践的同学也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引发热议和思索,收获感动和成长。让经典人物和感人事迹闪光发热,激励和鼓舞更多学生,辐射和带动更多的群体,让实践壮举弘扬更多的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杨,董欲晓.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47-49.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班集体导向机制,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根据飞行技术专业现有管理制度和学生特点,依托群体基本单位——班集体,挖掘群体动力机制的内在发展变化因素,通过设定群体目标,建立群体规范,构建群体内聚力,在飞行技术专业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班集体导向机制;群体动力理论;飞行技术专业;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11-02  
期刊
摘 要:目前,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不够重视,以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加强实践教学要从发挥师生自主性等方面加以改进。《概论》课的校外社会实践的组织策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结组、自行选题、自主联系实践单位、自主设计实践方案、最终完成实践活动并撰写总结报告。关于在校外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发现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榜样教育法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已久并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运用恰当的方式,将榜样教育法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同样能够发挥促进与激励的作用,使双创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榜样;创新创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早以蔚然成风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情感维系的重要纽带和能力培养、展示自我的平台,但过多的社团活动却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在面对课程与社团活动安排冲突时如何做出选择的考察,尝试探索二者有机协调的关系模式。  关键词:社团活动;课堂教学;“双趋”冲突;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14-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分析了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现状,总结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然后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探寻现行法律法规在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保护上的疏漏,最后针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防治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加强司法机构的建设。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法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法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法学教学课程体系中不断地提高法学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但是,在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中遇到很多问题,使法学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科生导师制在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稳定的、确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能够有效地解决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当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法学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由指导老师主要承担被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实习效果,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课堂行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多变,对师生互动的要求更高,对课堂内容的呈现也需要多角度。而高校学生工作者在面对这些变化时,应避免认识上、管理上、态度上的误区。通过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推动管理思维转变及促进长效机制建立等方式把握学生课堂行为,为建设和谐课堂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行为;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印度社会所表现出复杂性常常让人迷惑不解,这既与印度的历史传统有关,也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与《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重要文章中有重要论述。本文认为,英国在印度双重使命不可能彻底完成是造成印度社会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性等方面分析了殖民历程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以揭示印度社会复杂性的殖民根源。  关键词:印度;马克思;殖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科普教育可以将科学素养内化为学习习惯,从而优化学风。这是以人为本促学风的重要手段,也是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途径和一种思路。开展科普教育的策略可以从提高科普教育的认识水平、完善科普教育的保障制度、打造科普教育品牌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科学素养;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现代社会是“淑女”与“女汉子”并存的时代,通过对镇江崇实女子中学的调查和研究,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女子教育;价值导向;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31-02  现代社会中,对女性的描述中有一类是具有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