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度NIIT是全球规模较大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包括MCLA、ISAS、PROJECT三种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树立“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借鉴NIIT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方案,建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构造新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才能实现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NIIT;三创;计算机;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之路,首先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软件教育之路。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三创”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主题。印度NIIT是全球规模较大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之一,主要致力于IT教育和培训,软件开发的解决方案、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具有丰富的IT职业教育经验和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印度和中国具有非常相似的情况:两国同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都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背景,都非常重视IT的教育与人才培养。2008年以来笔者作为主持人承担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中印NIIT合作办学项目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研究工作,着眼借鉴印度的经验,消化吸收印度先进的IT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对“三创”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NIIT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主要包括MCLA、ISAS、PROJECT三种教学方法
1.MCLA的全称为Model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意思是“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模仿再实践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若干步骤:①提出问题。通常是描述一个现实情境,一般是生产企业、商业公司或金融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某个国际集团公司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的三个分公司存在三地的数据资料相互独立,要汇总分析很麻烦,现准备解决这一问题。②分解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将问题细化成一个个小问题,先要解决什么,后要解决什么。③知识准备。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涉及哪些知识点,针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展开讲解,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④验证提供的方案。通过老师和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⑤提出新的相关领域问题。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使教学内容覆盖相关领域。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来看,MCLA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而不是传统的从学习基本概念开始,这一点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通过模仿教材和老师解决问题的规范和方法,能够很快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规范和步骤,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2.ISAS的全称是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意思是“信息搜索与分析技巧”,是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文档处理能力、团队精神、演讲能力的综合能力要求内容。其实施形式是:给定学生一些IT行业的主题,将4-5个学生分成一组,每组学生选定一个主题,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搜索途径搜索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加工、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文档,并用幻灯片或网页等形式,向评委老师进行演示和讲演。通过ISAS项目训练,学生能学习到正确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演讲能力,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能力。
3.PROJECT就是项目设计,是在每一模块学完后,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现实案例,要求学生在无老师指导下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结合学生实际,重视“三创”型人才培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1.“三创型”人才具有如下的潜质: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并能从事相应的实践活动。具有开创性、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能够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具备创造能力。
2.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长、跨度大。学生在校的五年是其身心成长最快、最不确定,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而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积极的支持。
3.在目前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上课黑板上讲理论,学生在实训室里依葫芦画瓢操作”的模仿式教学过程在现实IT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学生缺乏创意、缺少独立操作、缺失团队合作意识的问题在长期的IT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最终落入了“理论学习肤浅、技能操作简单、创新思维空洞、可持续发展与提升无望”的局面。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结合NIIT项目加速“三创”型人才培养
1.“三创”型人才培养应树立“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能力本位”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即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四方面均达到才构成了一种“专项能力”,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了一项“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依据此理念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在原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者之间培养一种公共的“能力”,在公共的能力培养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技巧与专业能力的塑造,实际上是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要重视培养一般素质,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合NIIT项目,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方案。NIIT在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很重视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几乎所有软件类课程,都有完成项目训练的要求,而且对项目训练环节的辅导工作也很重视,通常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分组进行辅导,参与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强调的不是一个人说,其他人听,而是注重集体讨论,相互引导,讲究讨论过程,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结论。我们在课程改革中也进行了尝试,应该说,在培养能力的出发点上是一致的。对程序设计与应用类课程,NIIT主要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算法驱动、案例驱动来介绍程序设计技术,教学语言主要是C/C#、Java等;在网络编程方面,主要介绍JavaScript、HTML、CSS、XML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课程的组织中NIIT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完成一个Project,这一点与我们以前的课程模式很相似,我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每学期学生要完成两个较大的综合性编程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符合“三创”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NIIT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该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该模式的出发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为将整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小的教学循环,每个教学循环首先提出一个来自IT业或者来自工业界的问题,接着由老师按规范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学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来解决该问题,即在专家指导下的实践,最后学生必须将本单元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一个全新的实际问题上,而且由自己独立完成。在通过这种“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逐步提高,从而保证学生在NIIT课程学习后就拥有了项目实战经验,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4.依据高职院校“三创”型人才培养实际,构造新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课程改革最关键的部分是“评价”的改革,对实践性强的课程,科学、“以生为本”的成长性评价方式是真正落实、顺利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与前提。要加强“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应构造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完成任务的态度、过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成长性”和“过程性”这两大原则。高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任务,但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形成与完善;过程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亮点所在。过程评价,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些对项目进行中学生的一些表现的叙述和半成品的描述,但实质上是对学生内在技能与理论素养的外在展示。因此,在注重职业态度的培养、有意识引导之下的过程评价之外,对结果的重视也是不可或缺的。成果,是能力的证明。成果,是合作的结晶。因此,项目评价,态度,过程与结果,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对学生的真实情况的结论。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通过小组自评、互评方式,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要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三创”型技能人才,可以借鉴NIIT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才能为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发展,为进一步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NIIT GNIIT(FTC) 类培训教材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5]
[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建设标准[2006]
[4]张汉君,肖满生.高职院校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教材体系结构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
[4]王秀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1)
[5]张济洲.课程改革的“代价意识”[J].课程研究,2006
关键词:NIIT;三创;计算机;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之路,首先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软件教育之路。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三创”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主题。印度NIIT是全球规模较大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之一,主要致力于IT教育和培训,软件开发的解决方案、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具有丰富的IT职业教育经验和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印度和中国具有非常相似的情况:两国同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都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背景,都非常重视IT的教育与人才培养。2008年以来笔者作为主持人承担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中印NIIT合作办学项目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研究工作,着眼借鉴印度的经验,消化吸收印度先进的IT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对“三创”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NIIT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主要包括MCLA、ISAS、PROJECT三种教学方法
1.MCLA的全称为Model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意思是“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模仿再实践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若干步骤:①提出问题。通常是描述一个现实情境,一般是生产企业、商业公司或金融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某个国际集团公司在美国、中国和印度的三个分公司存在三地的数据资料相互独立,要汇总分析很麻烦,现准备解决这一问题。②分解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将问题细化成一个个小问题,先要解决什么,后要解决什么。③知识准备。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涉及哪些知识点,针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展开讲解,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④验证提供的方案。通过老师和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⑤提出新的相关领域问题。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使教学内容覆盖相关领域。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来看,MCLA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而不是传统的从学习基本概念开始,这一点是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通过模仿教材和老师解决问题的规范和方法,能够很快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规范和步骤,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2.ISAS的全称是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意思是“信息搜索与分析技巧”,是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文档处理能力、团队精神、演讲能力的综合能力要求内容。其实施形式是:给定学生一些IT行业的主题,将4-5个学生分成一组,每组学生选定一个主题,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搜索途径搜索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加工、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文档,并用幻灯片或网页等形式,向评委老师进行演示和讲演。通过ISAS项目训练,学生能学习到正确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演讲能力,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能力。
3.PROJECT就是项目设计,是在每一模块学完后,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现实案例,要求学生在无老师指导下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结合学生实际,重视“三创”型人才培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1.“三创型”人才具有如下的潜质: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并能从事相应的实践活动。具有开创性、冒险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能够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具备创造能力。
2.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长、跨度大。学生在校的五年是其身心成长最快、最不确定,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而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积极的支持。
3.在目前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上课黑板上讲理论,学生在实训室里依葫芦画瓢操作”的模仿式教学过程在现实IT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学生缺乏创意、缺少独立操作、缺失团队合作意识的问题在长期的IT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最终落入了“理论学习肤浅、技能操作简单、创新思维空洞、可持续发展与提升无望”的局面。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结合NIIT项目加速“三创”型人才培养
1.“三创”型人才培养应树立“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能力本位”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即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四方面均达到才构成了一种“专项能力”,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了一项“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依据此理念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在原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者之间培养一种公共的“能力”,在公共的能力培养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技巧与专业能力的塑造,实际上是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要重视培养一般素质,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合NIIT项目,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方案。NIIT在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很重视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几乎所有软件类课程,都有完成项目训练的要求,而且对项目训练环节的辅导工作也很重视,通常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分组进行辅导,参与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强调的不是一个人说,其他人听,而是注重集体讨论,相互引导,讲究讨论过程,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结论。我们在课程改革中也进行了尝试,应该说,在培养能力的出发点上是一致的。对程序设计与应用类课程,NIIT主要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算法驱动、案例驱动来介绍程序设计技术,教学语言主要是C/C#、Java等;在网络编程方面,主要介绍JavaScript、HTML、CSS、XML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课程的组织中NIIT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完成一个Project,这一点与我们以前的课程模式很相似,我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每学期学生要完成两个较大的综合性编程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符合“三创”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NIIT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该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该模式的出发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为将整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小的教学循环,每个教学循环首先提出一个来自IT业或者来自工业界的问题,接着由老师按规范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学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来解决该问题,即在专家指导下的实践,最后学生必须将本单元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一个全新的实际问题上,而且由自己独立完成。在通过这种“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逐步提高,从而保证学生在NIIT课程学习后就拥有了项目实战经验,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4.依据高职院校“三创”型人才培养实际,构造新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课程改革最关键的部分是“评价”的改革,对实践性强的课程,科学、“以生为本”的成长性评价方式是真正落实、顺利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与前提。要加强“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应构造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完成任务的态度、过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成长性”和“过程性”这两大原则。高职院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任务,但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形成与完善;过程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亮点所在。过程评价,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些对项目进行中学生的一些表现的叙述和半成品的描述,但实质上是对学生内在技能与理论素养的外在展示。因此,在注重职业态度的培养、有意识引导之下的过程评价之外,对结果的重视也是不可或缺的。成果,是能力的证明。成果,是合作的结晶。因此,项目评价,态度,过程与结果,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对学生的真实情况的结论。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通过小组自评、互评方式,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要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三创”型技能人才,可以借鉴NIIT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才能为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发展,为进一步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NIIT GNIIT(FTC) 类培训教材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5]
[3]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建设标准[2006]
[4]张汉君,肖满生.高职院校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教材体系结构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
[4]王秀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1)
[5]张济洲.课程改革的“代价意识”[J].课程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