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及目标,并简要分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数学能力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角色转变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了:“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做学习数学的主人。”这不仅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指出了自主探究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认识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又是一线教师必须去探究,去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几点看法和认识,谨供同行交流学习。
一、体现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手段等,都是为学生“学”服务的,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来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方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体现了自主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学生要力图使自己的信息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切从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我们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指个人自学,而是强调群体过程中的学生合作探究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转变教学观念,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改变,改变那种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单边活动。这样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都丧失了,也就无所谓自主。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一个身兼三重角色的人。
促进者,教师从过去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重心在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使其实现自主学习。
帮助者,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肯定要强于学生,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可以及时给予帮助,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会变得更轻松。
学生的把关者,教师充当整个教学活动成果的检测者,尤其是检测过程中发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
总之教师应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让学生去探究,最大限度地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尽情的发挥。
三、加强学法指导,引导自主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重要指导他们“会学”。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生先“试一试新知识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先感受新知,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培养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以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为主线是现代教学最根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人人参与,主观能动性才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只有营造出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有一种轻松感;才能使学生如同脱笼的小鸟一样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保障,也是现在提倡卓越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了:“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做学习数学的主人。”这不仅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指出了自主探究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认识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又是一线教师必须去探究,去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几点看法和认识,谨供同行交流学习。
一、体现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手段等,都是为学生“学”服务的,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来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方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体现了自主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学生要力图使自己的信息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切从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我们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指个人自学,而是强调群体过程中的学生合作探究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转变教学观念,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改变,改变那种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单边活动。这样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都丧失了,也就无所谓自主。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一个身兼三重角色的人。
促进者,教师从过去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重心在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使其实现自主学习。
帮助者,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肯定要强于学生,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可以及时给予帮助,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会变得更轻松。
学生的把关者,教师充当整个教学活动成果的检测者,尤其是检测过程中发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
总之教师应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让学生去探究,最大限度地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尽情的发挥。
三、加强学法指导,引导自主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重要指导他们“会学”。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生先“试一试新知识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先感受新知,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培养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以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为主线是现代教学最根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人人参与,主观能动性才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只有营造出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有一种轻松感;才能使学生如同脱笼的小鸟一样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保障,也是现在提倡卓越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