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青萍晚年在《自述》里说:“人生是漫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对我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唯有画笔与我相随,除了绘画,此生别无他求。”其实她的一生,尤其是从1950年代初到1970年代末,她是被归入“另册”中艰难活着的。
1979年,66岁的李青萍“右派”改正,住所是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凹居小巷深处,三面都是别人家的墙壁,因此只有门没有窗。
给来人印象深刻的是,李青萍耿耿于怀的并不是“右派”“左派”“冤案”“错案”等政治概念,而是“我没有危害社会,也没有妨碍别人,为什么不让我画画”。
出生于1911年11月的李青萍,1930年代初在上海新华美专求学时,遇到了自己第一个伯乐:汪亚尘。在汪亚尘的安排下,傅雷曾用一个暑假给李青萍单独讲授西方美术和音乐。
从美专毕业后,李青萍来到马来西亚成为一名教员。抗战爆发后,李青萍参加了南洋华侨的救亡募捐,也正是在南洋,李青萍迎来艺术上的收获。
在徐悲鸿的推介下,1941年12月,李青萍的画展在吉隆坡举行了。1942年春,在汪亚尘的帮助下,又在上海、武汉举行了画展。1943年2月李青萍又去了日本,在东京、横滨、大阪等地举行了个人画展。同年,接着又在北京、天津、青岛、南京、苏州、上海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
那个年代她在艺术上是很活跃的,但她的这些艺术活动都是在沦陷区,也就是在日本侵略者扶植的汪伪政权下,她成为一名风头甚劲的年轻女画家。抗战胜利后,1946年,李青萍在上海举办画展时被逮捕,以汉奸嫌疑提起诉讼,9个月零三天后,因查无实据,无罪开释。
之后被安排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但在随后开始的“镇反”运动中,李青萍成了抗拒运动的典型:在“镇反”运动中,李青萍厌倦了反复的有关“镇反”的学习讨论,甚至公开抱怨这样总是开会影响了她的创作。人美社领导认为李青萍抗拒“镇反”,决定将她遣返回原籍。
为此,在文化部大门口她堵住了正要上车的周扬。结果被警卫架走送到北京收容遣送站。1955年7月,李青萍被遣送回荆州。
当地为解决她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她去了文化馆做临时工,主要就是打扫卫生,每月发生活费20元。李青萍吸取了在北京时的教训,在政治学习时,不多说话,只是保持沉默。
但在随后的“大鸣大放”为党提意见的“整风”运动中,李青萍又一次落入众矢之的境况:同事批评她对整风运动麻木不仁,对党没有感情。最终,已经47岁的她成了被劳动教养的“右派”分子,被下放煤场和茶场劳动改造。
1961年11月,李青萍的右派帽子被摘掉了。回到家的李青萍被安排到街道工厂当临时工,靠糊火柴盒领取计件工钱。在后来的“文革”岁月,甚至以捡拾垃圾为生……但是,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只要有可能,只要有能拿来画画的纸和颜料,她就不会停下画画的梦。
80年代,随着政策的落实,李青萍在一些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又开始恢复了绘画的创作生活,也迎来了自己在艺术上迟到的再次“成名”。她的有着强烈印象派风格的绘画作品,为她赢取了荣誉和地位,她的生活和环境都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青萍生前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再一个就是出版《李青萍画集》。《李青萍画集》在她去世的前一年(2003年秋)正式出版了。但直到她去世,她也没实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的愿望。
1979年,66岁的李青萍“右派”改正,住所是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凹居小巷深处,三面都是别人家的墙壁,因此只有门没有窗。
给来人印象深刻的是,李青萍耿耿于怀的并不是“右派”“左派”“冤案”“错案”等政治概念,而是“我没有危害社会,也没有妨碍别人,为什么不让我画画”。
出生于1911年11月的李青萍,1930年代初在上海新华美专求学时,遇到了自己第一个伯乐:汪亚尘。在汪亚尘的安排下,傅雷曾用一个暑假给李青萍单独讲授西方美术和音乐。
从美专毕业后,李青萍来到马来西亚成为一名教员。抗战爆发后,李青萍参加了南洋华侨的救亡募捐,也正是在南洋,李青萍迎来艺术上的收获。
在徐悲鸿的推介下,1941年12月,李青萍的画展在吉隆坡举行了。1942年春,在汪亚尘的帮助下,又在上海、武汉举行了画展。1943年2月李青萍又去了日本,在东京、横滨、大阪等地举行了个人画展。同年,接着又在北京、天津、青岛、南京、苏州、上海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
那个年代她在艺术上是很活跃的,但她的这些艺术活动都是在沦陷区,也就是在日本侵略者扶植的汪伪政权下,她成为一名风头甚劲的年轻女画家。抗战胜利后,1946年,李青萍在上海举办画展时被逮捕,以汉奸嫌疑提起诉讼,9个月零三天后,因查无实据,无罪开释。
之后被安排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但在随后开始的“镇反”运动中,李青萍成了抗拒运动的典型:在“镇反”运动中,李青萍厌倦了反复的有关“镇反”的学习讨论,甚至公开抱怨这样总是开会影响了她的创作。人美社领导认为李青萍抗拒“镇反”,决定将她遣返回原籍。
为此,在文化部大门口她堵住了正要上车的周扬。结果被警卫架走送到北京收容遣送站。1955年7月,李青萍被遣送回荆州。
当地为解决她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她去了文化馆做临时工,主要就是打扫卫生,每月发生活费20元。李青萍吸取了在北京时的教训,在政治学习时,不多说话,只是保持沉默。
但在随后的“大鸣大放”为党提意见的“整风”运动中,李青萍又一次落入众矢之的境况:同事批评她对整风运动麻木不仁,对党没有感情。最终,已经47岁的她成了被劳动教养的“右派”分子,被下放煤场和茶场劳动改造。
1961年11月,李青萍的右派帽子被摘掉了。回到家的李青萍被安排到街道工厂当临时工,靠糊火柴盒领取计件工钱。在后来的“文革”岁月,甚至以捡拾垃圾为生……但是,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只要有可能,只要有能拿来画画的纸和颜料,她就不会停下画画的梦。
80年代,随着政策的落实,李青萍在一些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又开始恢复了绘画的创作生活,也迎来了自己在艺术上迟到的再次“成名”。她的有着强烈印象派风格的绘画作品,为她赢取了荣誉和地位,她的生活和环境都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善。
李青萍生前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再一个就是出版《李青萍画集》。《李青萍画集》在她去世的前一年(2003年秋)正式出版了。但直到她去世,她也没实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