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不少中学生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十分必要。学校应注重群体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心”入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奠定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有专职教师,有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室,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心理环境。学校内部环境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硬件设施的建设 ,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三是加强“四风”建设,形成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四风”即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领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是当今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⑴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心理焦虑;⑵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⑶平时学习中的挫折与焦虑。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3)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三、实施立体化德育教育,健全学生心理
学校要引导教师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2)加强班级制度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不会有自卑、抑郁、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
(3)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设计,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感受世界的美好、生活的乐趣,珍惜时光,珍爱生命。通过户外郊游活动,使學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因此,从“心”入手,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一、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奠定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有专职教师,有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室,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心理环境。学校内部环境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硬件设施的建设 ,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三是加强“四风”建设,形成稳定的心理环境因素。“四风”即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领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是当今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⑴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心理焦虑;⑵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⑶平时学习中的挫折与焦虑。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3)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三、实施立体化德育教育,健全学生心理
学校要引导教师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2)加强班级制度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不会有自卑、抑郁、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
(3)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设计,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感受世界的美好、生活的乐趣,珍惜时光,珍爱生命。通过户外郊游活动,使學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因此,从“心”入手,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